第十一章 深圳征拆纪事
作品名称:深圳人家 作者:赖辉 发布时间:2021-07-25 13:53:03 字数:3549
赖旺因为爱好文学,平时写点散文报道,加入区,市,省作家协会并被录取进石岩街道宣传部工作,做一位宣传干事。
从2000年开始到06年深圳关内外都盛行乱建抢建房屋现象。各村村委会都成立股份公司,出租厂房及村民出租房的现象。来了就是深圳人,一些有钱的外地人联络本地人合作建厂房或房屋出租,非法的,合法的都建成。政府监理头脑。还有墓地迁转,规划成为当时的重点工作。
赖华当时手中没有资金,就通过三叔的关系,找到一位香港老板刘沟通合作事业。这是赖华的一块自留地,100平方左右。最后二位签了合作协议。刘老板负责资金建10层农业房1栋,10年使用权,10后归赖华所有。这种现象当时非常流行,叫借鸡生蛋。公租旁,安居房,商品房,保障房,统建房,小产权房等等名称的房子分布在深圳大街小巷,特别是统建房。
例如深圳市横岗安良社区,在去年兴建的统建楼被横岗街道执法队定性为违建,这是深圳历史上第一栋面临被没收命运的统建楼。
“如果最后真的要没收,我不签字,自动辞职,担不起这个责任,不干了还不行吗?”
书记李统最近头疼看着已经封顶装修、接近20层高的统建楼不得不停工,要补办繁琐的报建手续;加上20万的行政处罚,压力确实不少,天天组织村委及村民开会。
然而,更沉重的压力显然来自村民。
“如果签了字,怎么和几百户人家交代?”李统对记者说,“没收的话,村民一定会上访。李统书记不得不在执法队、规划局、建设局和村民之间奔走周旋游走,托关系,找领导。
“安良统建楼项目正式启动是2007年,是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十大民心工程之一。”
面对质疑,李统颇有底气,然而好好的民心工程沦为违建,却是他没有想到的。
安良统建楼的历史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深圳市政府为修建沙荷路,征用了安良社区大量厂房和土地,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其土地性质全部转为国有,为日后市政快速干道沙荷路做前期征地准备。作为安置补偿,龙岗区政府划址社区内的油田路东、甘园路北侧共计两万多平米的土地,并于2005年的区常务会议上同意安良原村民以统建形式安置解决住房问题。统建楼所在的位置,所属油田路东、甘园路北侧的这块两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其命运更是经历几次“转折”。
2003年10月,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配套《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以此为依据和起点,2004-2005年间,深圳开始了大手笔的“转地”运动。几乎在一年之内,宝安、龙岗两区内,956平方公里的农村集体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深圳用实际行动创造了“转地”一词。
现安良统建楼所在的这块地皮,便在当时的大规模转地阵营内。在沙荷路征地不久后,2004年10月份,“转地”动员大会在安良召开,翌年9月份,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安良十几万亩集体土地便完成“转地”,全部变为国有土地。
事实上,为应对大规模的转地,《办法》对转地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处理。其一是对权属不明的土地,如未曾承包到户的农村山林地,施行“自然转地”;其二是对农民历史上自主开发建设的土地实行合法化,也就是说,对那些原本并不合法、广泛用于商业厂房出租的“已建成区”的土地,政府承认其土地使用权,也不追究违规责任,但必须将这部分土地的权属统一转为国有,并不再对农地征用作出任何补偿。
最重要的是第三种转地方式,即适当补偿。通过“适当补偿”将原属农村集体所有的“纯农业用地”转为国有,补偿费用中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标准与历年征地标准大体相当。
李统向记者证实了这个说法。“当时转地给的‘适当补偿’也接近征地标准,接近20块一平方米。”李统回忆道。当时因为不满补偿价格,村民反对声强烈,并不同意转地,最后政府答应转地后还会适当返还部分土地,村民才勉强接受转地条件。
安良统建楼所在的两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先由集体土地变身国有土地,又由国有土地再次回归集体土地,土地性质几经变化。
同意在集体土地上盖统建楼,成为深圳政府挽回民心的一项工程。2007年10月,龙岗区启动了安良统建楼在内的18项原村民统建项目,由政府划出统建楼用地,并采取合作建房形式筹资。
李统没想到,作为区政府反复给予肯定赞许的民生工程,统建楼的报建手续竟会如此周折。统建楼规划初期,共有200多户村民登记买房,预交了三万元订金,然而规划许可证办理了一年,地皮仍然空置,部分村民眼看楼房盖不起来,担心三万元订金打了水漂,提出退房退款的要求,共计几十户。社区领导在将款项退还给村民的同时,觉得不能再拖,便决定一边建设一边等待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手续。
“2007年确定的统建楼项目,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办好规划许可证,但工程施工许可证迟迟办理不下来,国土局和建设局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因为这个违建的事情,踢到区政府,才承诺答应补办手续。”李统解释道。
据李统了解,2009年初,在工程施工许可证未办理完毕的情况下,湛江第一建筑队便入驻安良统建楼施工工地开始作业,由鸿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安良统建楼涉及违建远不止手续不齐的问题,据监理公司了解,原规划是每栋楼15层,现加盖至18-19层,间接提高了容积率。而横岗执法队对外宣布所说统建楼为4栋,实际上则为6栋。
横岗执法队综合科唐贻顺科长回应记者,统建楼是否扩建加建目前暂时无法认定,应由规划部门审查核定。2008年的区政府会议上,对安良统建楼的建设曾提出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加大建设力度的意见,因此如容积率略高于规定问题不大。针对统建楼共有6栋的说法,李统表示,4栋建筑中的其中两栋为连体设计,因此也可认定为6栋,目前已在补办手续。横岗执法队已对工地进行断水断电的处罚。
“这里的本地人少之又少,一户人家盖好几栋房子,然后放租,靠收租和分红生活,根本不用种田,很多人早就不住在这里了。”一位“移民”道出了内情。看着统建楼越建越高,当地“移民”和原村民有不同的心情,“有钱的一下子买好几套,等着炒房,一套房子差价赚个一二十万,不是问题。”而当记者尝试寻访本地村民时,发现多数商铺厂房都是外地人经营,而房东或搬往深圳市区,或在香港生活。
然而李统否定了这种说法。“安良的外来人口有三万多,原村民才300多户,差不多900人左右,这样算起来本地人当然很少。”李统解释道。“统建楼一共有400多套房子,安良原村民一共有300多户,加上部分外迁人口和在原来在安良拥有土地及房产的港澳同胞、华侨等拆迁户,共计400多户人有资格购买统建楼的房子,现在已全部售完,基本做到一户一套。”
而对六年前征地的沙荷路段成为深圳最大“烂尾路”,安良村民们更是颇有怨言。
当年高调投资计划修建全长16.8公里的沙荷路,总投资约15.5亿元,预计道路项目工期为18个月,并预期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深惠路交通压力。然而却开工六年都修不好,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拆迁难。
原来,沙荷路建设规划要从龙岗另一个村子—厦村中间穿过,,需拆迁6.8万多平方米的建筑,而被拆迁户及社区居民多次明确表示不接受异地安置,一直抵制沙荷路从村里穿过,而结合旧城改造实施就地安置又非常困难,使沙荷路建设陷入僵局。
根据《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深圳对农民历史上自主开发建设的土地,即“已建成区”的转地方式为,将这部分土地的权属统一转为国有,实行合法化,但政府承认农民对其的土地使用权,不追究其违规责任,但同时也不再对农地征用作出任何补偿。
如此一来,“已建成区”虽已转为国有土地,但使用权仍在村民手中,大多数仍处于经营出租的状态。
“‘转地’只是形式主义,实际上社会结构并没有变化,农民还是农民,村庄还是村庄,政府仍然要和农民讨价还价。深圳的‘转地运动’是过于激进、张扬和浮躁的表现。”袁奇峰评价道。
2009年12月1日,深圳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明确提出旧城改造的要求,其中对已建成区的改造是重中之重。紧接其后的是今年初的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这个向国土资源部争取而来的特殊政策仅限广东,期限是三年。
“我们已经和开发商合作,签了意向书,要盖高楼,做商品房,不再盖一户一栋。”李统对城市更新的项目显得很心急,缺乏安全感。“期限只有三年,三年内政府同意我们自己搞经济发展,更新已建成区的建设,搞不好就政府来搞。”
但是和统建楼报建手续一样,城市更新项目的报建审批时间同样让他不放心。“办理的速度很慢啊!”李统有些无奈。
“村民的土地和房子在慢慢变少,很多农民的子女很有可能以后都没有土地和房子了,就希望统建楼能快点建好,也放心点。”采访结束时,李统感叹道,“不管是没收还是烂尾,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现在就希望尽快办理手续,尽快完工。”
最后在上级领导的调解下,统建房建起来了。真像习大大所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