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深圳人家>第六章 求学生涯

第六章 求学生涯

作品名称:深圳人家      作者:赖辉      发布时间:2021-07-23 07:58:22      字数:3063

  赖彬的大学生活便开始了,一到班上才发现还有三个男生,阿彪,阿迪,阿伟是高中同学,原来有6人是从深圳松岗中学过来的。全都选修会计专业。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物质生活便排在第一,排队打饭便是第一要务。一天三次,望着长长的队伍,没法子,只有硬着头皮排。喧嚣的食堂飘来肉的味道和蔬菜的清香。当时的食堂有份南北风味,一楼是南方风味,各类海鲜应有尽有,虾,海鱼,牛肉,猪肉,各种时令蔬菜都有,还有肠粉,米饭及各类汤。赖彬是南方人,自然在一楼排队打饭。二楼是北方风味,都是玉米,小麦为主的包子,馒头,面食,光是不同风味的包子就有二三十种,牛羊肉包及各种素材包,还有十几种面食。赖彬和她同学偶尔会去二楼品尝一下北方美食。
  第二便是占位置。晚上或节假日,当时是人多位置少书少,虽然办理了借书证,但座位少,于是便跟排队打饭一样。其次是占课堂位置,选修科人数多,只好提前到课堂占好有利位置,避免影响上课效果。
  第三便是散步或体育运动。每次沿着操场和绿道漫步,凉风习习,热闹的校园慢慢安静下来,望着日落西山的晚霞,惬意舒服。或坐在石块上,草地上,谈人生理想。数星星,望月亮,写浪漫人生。周末便去行街,看电影。学校门口有大巴站,直通北京路及闹市区。
  这此地方便成为赖彬他们的打卡地和美食天堂,虽然当时没有地铁只有坐公交去。当时装修没现在豪华高档,但是当年的打卡地。一座城市的夜景,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桥,也就有了生机。如今夜游珠江,途经广州八座光亮加持的大桥,能看到岸线亮灯40万,犹如银河落珠江。珠江新城上空鸟瞰广州新中轴线,靓丽的标志建筑群以及广州塔尽收眼底,呈现一幅令人心醉的璀璨景观。特别是小蛮腰成为广州的坐标,嵌入在一线城市中,像块美丽的钻戒,点亮现代繁华的广州。
  90年代大学生看电影是种时尚,特别是英文系的同学几乎一周一次,主要是感受英语环境,一边学习英文,一边了解国外时尚生活。当时香港电影风糜全国,成为当时青年男女的精神食粮。90年代广州市区,电影院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羊城影院、东风影院、工人剧院、文华影院、广州文化宫、中华礼堂、广州剧场等。较早的还有新华剧院、人民剧场等。羊城影院在和平路与胜利街交叉口东北角。算是广州市区最主要的电影院之一。这属于老广州人的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小时候在这里看过电影《黄河大侠》《南北少林》《鹰抓铁布衫》《菊豆》等,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青年路与民主街(现在的民生街)交叉口往南的路东,有工人剧院。东风街与永安路交叉口西南角,有东风影院。在里面看过港台催泪大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当时感动得不行,眼泪哗哗的,攥在手里的纸和手绢都不够用的。其他还有企业性质的影院,比如民主街(现在的民生街)上的广州文化宫。(现在的金都时代新城位置)对面路南的中华礼堂等。广州剧场,现在仍在使用。
  92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迅速升温,新潮一波接一波地来:录像厅热、气功热、古典音乐热、呼啦圈热、金庸热……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大学生自然是时代的弄潮儿。大家自然深渊其中。
  1.大学美食
  一碗河粉,汤粉,竟然让我难忘至今。不知是味觉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毕业后我竟然再也没有吃到过让我垂涎欲滴的河粉。那时候,经常我和同学俩人去吃河粉,而我几乎每次必吃河粉或汤粉。从小吃河粉长大,以前在家乡工作时,一天三餐中必有一餐吃河粉。从市场上买来了各种材料,用水磨大米粉加少量的绿豆淀粉,加上一定量的水,用簸箕蒸制,得出的河粉口感最好,而且水煮时不容易断有韧劲。现在怎么都吃不到学校当年的那个味道,让我遗憾至今。到了夜晚,最喜欢和同学们去吃烤串,一毛钱一串,再来点啤酒,一边喝酒一边吃串,实在是非常快乐的事。夏夜的街上,灯光并不明亮,矮桌矮凳就摆放在马路边。街上的人熙熙攘攘,我们吃着喝着聊着,畅快淋漓。
  这便是南方的夜班。
  家属院对面的好再来餐馆,盖浇饭非常受欢迎,土豆丝盖饭、西红柿炒鸡蛋盖饭、麻婆豆腐盖饭、回锅肉盖饭……想想都要流口水。最令人满意的是,虽然是盖饭,但饭和菜是可以分开的,这么一来,几个人一伙,比点菜的方式要优惠很多。好再来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街边还有几家以滚烫的砂锅出名,豆腐、粉条、排骨、海带……我现在还能想起那个味,只遗憾,毕业后再也没吃到过了。当年的食材已没有了。
  
  2.阅读
  
  上大学的时候爱看书,却几乎只看言情和武侠,偶尔才看一些名著经典,真是年少不懂经典文章对知识底蕴的影响,只一味把时间浪费在了自己喜欢看的小说上。学校后街,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个租书店,交押金10块,租一本书忘记是五毛还是一块了。那时候,我们宿舍有个姐们,和我一样爱看小说,我俩经常一起去租书店租书,然后在宿舍里交换着看。就那样,我几乎把琼瑶、席绢的言情小说看了个遍,其中也夹杂着金庸和古龙。书是看地很快的,一到周末,就恨不得躺在床上啥也不干,很快就消灭掉一本。于是,再去租书屋。
  有的时候,也会在书店里翻来翻去看很久。偶尔也会租一些名家散文来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写散文,估计也和当时看的书有关。印象最深的是《茅盾散文集》,字字句句看地极是认真,对我的影响很大。学校后街有个报刊亭,上了研究生以后,不知是眼界宽了还是年龄长了就对言情和武侠有点疲惫了的缘故,喜欢到报刊亭买杂志。《小说月报》、《青年文摘》、《读者》,这些经典的杂志就这样慢慢地走进了我的生活。上大学的时候,生活是拮据的,租书和买杂志,对我已经是很奢侈的事了。不过,感谢当年的奢侈,使我还能在文学爱好的领域里继续坚持多年。
  
  3.简单的娱乐
  
  学校后街的台球厅、录像厅、游戏厅,大概对那些男同学的吸引力更甚一些,而我也就顶多偶尔去过。我听说有男生去录像厅看录像,一看就一通宵的;也听说有进了游戏厅,就沉迷在其中,不想出来的;台球厅,我所知道的一家,就在租书屋旁边,也许是同一个老板经营的。敞开式的厅有两张台球桌,每个隔间也有台球桌。价钱么,实在没有什么概念了,打台球的大都爱抽烟,烟雾缭绕的女孩子们都不乐意去。也和几个要好的男生去玩过几杆,这几杆竟然还让我有机会工作后参加了一次台球赛,可真不容易。倒是经常通过后街去高新开发区广场散步,穿过书店、报刊亭、小商店,穿过人群的喧闹,到安静的高新开发区的广场散步。那一大片草坪,现在应该还在吧,到了晚上,是不是仍然很热闹呢!跳广场舞的、交谊舞的、孩子们玩闹的……和玩有关的记忆,实在太少了。但西电后街的记忆,剪辑成永恒的影片,藏在记忆的深处。
  男女生宿舍不准随意进出,每年也就是五一、十一、元旦之类的法定假日那几天,可以互相参观一下,一般还都是结伴进出。宿舍大妈跟特务一样的对访客进行严格登记,想浑水摸鱼几乎是不可能的。
  每到这个时候,男生都赶紧把自己寝室收拾得干净一点,怕被女生笑话。其实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临近毕业的时候,绝大多数男生寝室还是挺干净的,没那么脏乱。毕竟几个人在那么小一个空间,如果脏乱,没法住人了,同学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不错的。
  在如同“化冻沼泽”般的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起来,量大质优。而怀春的情愫正在集聚却未获名状,欲念浮动却不明就里——似乎总有一种朦胧,隔开彼此交投的视线。在赖彬的印象中,师哥师姐只是很安静地走在一起,就连当众牵手都不怎么好意思。在小花园的角落里,男生搂住女生的肩膀,就算是很亲密了。
  赖彬不知不觉地度过一年时间,第二年便找公司实习,当时赖彬的姑妈在深圳康辉旅游公司做财务经理。于是通过姑妈的联系,92年9月1号,赖彬在姑妈的帮助下进入康辉实习一年,基本工资800元一个月。从此踏上职业生涯之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