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蓝色的海洋>第十八章 打捞“阿波丸” (2)

第十八章 打捞“阿波丸” (2)

作品名称:蓝色的海洋      作者:苏晓蔡      发布时间:2021-07-13 11:14:11      字数:3158

  “在打捞‘阿波丸’过程中,高潮平潮期水深65米,海床为泥底,海浪常在7到8级,潮汐落差大、流速快、海面能见度低,每年7至9月份是台风生成登陆最多的季节,这给打捞作业的该船全体海军干部战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期打捞,潜水员从下潜65米工作30分钟能找到1到2块锡锭、1到2桶橡胶,到下潜50分钟捞起7到8块锡锭和几桶橡胶,工作速度效率越来越高。要知道每块锡锭重37公斤,每桶橡胶重50公斤,潜水员在65米海底,承受6.5个海水压力(未经训练人只能承受0.3个压力),在海流中只能爬行搬运,付出了超强体能和心理压力的极限,将打捞上来的物品用水冲洗干净,登记封箱。当时还看到一只日军军用水壶,上面写着‘十班——山田’,这足以证明‘阿波丸’是一艘将要战败的日军控制的特殊船只,此外,还有尸骨、钱夹、高跟鞋等大批物品。
  “6月17日,当年一号台风便提前登陆这里,船提前起锚赶往娘宫锚地避风。即使在娘宫锚地海面也是狂涛巨浪,周围一片漆黑,电闪雷鸣,船身摇摆30多度。每到这时,各舱室的水桶、卫生间便是大家争抢的目标,为的是‘交公粮’(晕船呕吐)方便。那天,从驾驶室到前舱、中舱、后舱,再从船尾到船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有的战士在船身剧烈摇摆起伏中行走非常艰难,近百米长的甲板,跌跌撞撞足足要走十几分钟才能返回自己的岗位。在电闪雷鸣中还有暴风雨,只要舱门一开,这雨点就如同高压水枪一般,打的眼睛也睁不开。一号台风风速已经达到11级预报,持续到午后,才慢慢减弱移出平潭海区。这里夏季高温高湿,面对大海有苦有乐,中央电视台当时还记录了这段生活场景:为了鼓舞战士们,‘八一’建军节,当地政府派文工团上船慰问演出。当时船身只是小幅度摇摆起伏晃动。演出不一会儿,吹、拉、弹、唱的演员就面色难堪,有气无力、唱得跑调儿、拉得走音儿,一些演员转身就‘交公粮’。炊事班为他们准备的丰盛答谢宴,演员们看也不敢看一眼,就别说吃了,一个劲儿地要米粥和咸菜吃。这是演员们深深地体验到了,当一名水兵是怎样的艰苦和枯燥,常年面对大海、风暴海浪、以船为家、飘泊不定,靠码头、上陆地就是他们水兵最好的享受。
  “301船撤出打捞‘阿波丸’水域,后来305船也参加了打捞。按照美国和日本提供的沉船藏宝方位,潜水员们进行了仔细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传说中‘阿波丸’装载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以及大批的工业钻石。1979年,海上万吨浮吊‘大力号’进入打捞现场,极大的推进了工程的进度。1980年7月,沉没海底35年的‘阿波丸’船头终于破水而出,虽船名已经被海水侵蚀,但英文名称的缩写‘AAAR’仍完好无损。至此,打捞‘阿波丸’工程圆满结束。最后,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代表中国政府,共向日方转交‘阿波丸’遇难者遗骨368具,218箱遗物。
  “通过打捞‘阿波丸’,我国也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在布场、撤场、潜水作业、爆破与切割、重力起吊、医疗保障等方面,都经受了实际锻炼。潜水专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海军潜水员学会了在40米以下水深的电氧、切割技术。切割钢板能力从一人一次30分钟切割0.25米提高到1到1.5米;作业船就位,由8小时缩短到1小时;撤场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创造了以爆破、切割、拉绞相结合的揭盖方法,使揭盖越揭越大,最大的一块达170平方米,重30吨。几年来共揭盖4974平方米,沉船船体百分之70被揭除。”(摘自:亲历者回忆1977年中国海军打捞日本万吨巨轮“阿波丸”)
  徐潜水长讲完打捞“阿波丸”的事情经过后,苏潇清就很好奇地问道:“那40吨黄金和12吨白金最终也没能找到吗?”
  “是啊,历经三年多的时间,也没能找到。”徐潜水长长叹一声回道。
  “肯定是日本人用的一计,想讹诈我们吧。”黄慎晨说。
  “这很有可能是小日本鬼子的一计。”邹优军说。
  “这我就不知道了。”徐潜水长停下来看了眼大家,接着说,“我今天讲打捞‘阿波丸’这个事例,就是要让你们大家都要记好了,潜水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要让你们时刻做好思想准备,迎接各项挑战。你们可别把潜水这个专业不当一回事,有好多水下作业都离不开我们潜水员的。就拿宝钢来说,我们单指导员就是亲自参加的。”
  “指导员亲自参加过宝钢的建设?那可真了不起。”苏潇清赞叹地说。
  “潜水长,你也和我们说说是什么水下作业,要我们指导员上去呢?”黄慎晨看着徐潜水长说。
  “行,我就和你们讲一讲吧。我们这个单指导员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据说,参加过好几项水下打捞任务,如就近的在1980年,为上海宝钢外围网坝建设工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说到这儿,徐潜水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份人民日报,打开第二版读道,“‘宝钢外围网坝是一项重点工程,如不及时把三沙网住,就会严重影响宝钢的航道给投产后的宝钢运输带来极大困难。去年夏天,上级把支援宝钢外围网坝的艰巨任务,交给了驻沪海军某部潜水站。指战员下决心要抢在浇水前完成水下的网坝任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潜水网坝,要带着笨重的潜水装具,潜入十米深的江底作业,把高八米,宽二十米的尼龙网挂上江底已打下的每一个铁链坠体。凌晨四点,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我们潜水员们就乘着小船来到了工作区。有一天,风浪很大,船刚到工作区,许多同志就晕船呕吐,有的同志甚至连胃液都吐出来了。潜水员单亦联没顾得上这些,穿上潜水服就下到了江底。炎热的盛夏,在水面都感到闷热,在密闭的潜水服里,闷得更是难受。单指导员一到水底,就感到头阵阵发晕,嘴里真想吐,但他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战斗。水底下经常会碰到很多障碍,作业起来很不方便,把网每挂上一个铁链坠体,就会在水中来回爬十五米,三十多斤重的铁链经常会陷在烂泥里,拔不出来,加上水流又大,每挪动一步都得费很大气力。单指导员竭尽全力地把网挂上一个坠体又一个坠体。指挥人员和工人师傅多次让他上船休息,但他想到的是自己在水下多战斗一分钟,就能为宝钢的正式投产都做出一份贡献,便不顾一切地继续坚持战斗。这一天,在工人师傅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在水下连续工作六个多小时,完成网坝三百二十米,大大突破了施工以来最高记录。在旁的工人师傅翘起大拇指夸奖说:“真是名不虚传的水下闯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潜水组提前一个月胜利的完成了网坝任务。后经上海航道局对宝钢外围网坝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认为工程质量良好。上海航道局为他们颁发了奖状,部队首长给单亦联同志记了三等功,其他同志也受到了奖励’。”
  徐潜水长讲完了单指导员为宝钢建设作出贡献后,看了看苏潇清他们的脸上一个个都露出敬佩的神色时,说话的声音也带着兴奋,还故意挑逗苏潇清他们,问道:“怎么样,还想听吗?如果想听,有关单指导员的故事还有好多呢。”
  苏潇清他们几个都欢快地说:“想听。想听。”
  徐潜水长就又说:“好的,我就再讲一段单指导员为我们的运载火箭立过三等功呢。”
  “是吗?潜水长,你就快说吧。”苏潇清他们几个迫切想听的那种心情被徐潜水长调动起来了,纷纷说。
  徐潜水长就说起来了,单指导员如何为了保障运载火箭不出一点点纰漏等讲了一遍,最后说:“为了表彰我们单指导员,有关报纸报道:‘在1980年6月22日,海军驻吴淞口部队,隆重表彰保障发射运载火箭有功人员。潜水员单亦联潜入江底,为远航舰船清除水底障碍物,并一丝不苟逐条检查船底螺丝,海底门等是否完好、松动,荣立三等功’。”
  听说了指导员的这两个事迹后,等到晚上指导员来吃饭时,苏潇清他们几名新兵都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指导员看着苏潇清他们,有点奇怪地问道:“你们几个这是干啥,看得我有点儿莫名其妙的?”
  苏潇清他们被指导员这一问,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脸上流露出敬佩之情。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