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影楼旧事>第二十一回 茶马古道

第二十一回 茶马古道

作品名称:影楼旧事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1-06-15 15:05:08      字数:8393

  沁园春•五十五年[宋]游九言
  五十五年,满簪华发,俨然遂良。
  又何曾戚戚,荜门圭窦,何曾汲汲,玉带金章。
  困後高眠,饥来饱肠,老矣狂夫老更狂。
  空回首,叹世间名利,傀儡开场。
  幸临晚节安康。又两日、三秋催萧霜。
  叹生朝亦是,贺宾踵至,龙锺矍铄,何足称觞。
  喜对诸贤,笑谈世事,相会亲朋醉玉觞。
  谁如我,素乐天知命,不事侯王。
  话说赵伯在码头送别了袁文林之后,驾着船径回城固而来。一路顺风顺水,平平安安回到了家中。回到家后,休息了大半个月。赵伯一家又忙了起来,老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不觉冬去春来,现在正值早茶收获的季节,有诗一首,诗曰:
  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
  自昔关南春来早,清明已煮紫阳茶。
  且说赵伯为了一家人的衣食温饱,赵伯夫妇带着大女儿玉华、二女儿玉芳、三女儿玉英整日地去山区采购新茶,小儿子赵德瑞(小名玉林)在家学习功课。这赵伯一家着实勤劳能干,每天是早早起来,晚上背着装满芽茶的竹篓一步一步走回家中,回到家中之后,顾不上休息,有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啃上几口干粮,就要进一步炒茶,包装,直到入库方罢。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小半年,正是:
  士子攻书农种田,工商勤苦挣家园。
  世人切莫闲游荡,游荡从来误少年。
  且说,赵伯一家经过几个月的忙活,终于完成了囤货的任务。一年的新茶准备齐妥,就等着出手了。这样赵伯就三天两头儿的道街面上打听消息。现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三五个人在一起说闲话,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对赵伯来讲,不过有一个消息最重要了。就是有关武汉三镇这一带的情况。因为这赵伯心中还有一种侥幸心理,总渴望有一次小小的机会,让他到武汉三镇去卖茶叶,赵伯打算是快去快回。可是打听来,打听去,好消息一个也没有。特别是近几日听到的消息更是不利,据从武汉三镇方面逃难过来的人说,日军正在朝武汉三镇一线迫近,不日即将大战。这一下,就彻底断了赵伯去武汉三镇卖茶叶的念头了。
  赵伯一看那南下武汉三镇的希望破灭了,没有办法,只有另谋出路了。一时间,赵伯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俗话说:“当局者迷”吗,现在赵伯就处于这个迷惑不清的精神状态。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都快到三月份了,家里囤地芽茶还没有卖掉一包,那赵伯心里就像着火一样,真的着急死了。赵伯在家里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就到街上散散心,这一日正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
  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耳傍响起一串清脆的铃声,赵伯闻声心动,侧耳细听,阵阵清脆的马帮铃声悠然而至,转眼间,一队马帮穿城而来。原来这是一支经年累月奔波于茶马古道之德拉姆也。“德拉姆”是藏语,“德”在藏语里是“平安”,“拉姆”是“仙女”,合起来就是“平安仙女”,如同汉语的“菩萨保佑”一样的意思。赵伯一见到这一队马帮,心里一亮,一个新的大胆的出乎寻常的想法出现在赵伯的脑海里了。那赵伯朝街傍一闪,准备向这些人打听一下茶马古道的消息。说来也巧,那一队领头的汉子走到赵伯跟前忽然停下脚步不走了。
  那汉子朝赵伯一拱手,笑道:“先生,在下姓徐,字觉民,祖居汉口,路过此地,想买一些茶叶、药材、瓷器、布匹,不知道此地可有大一点的货栈吗?烦请先生告知一下,好吗?”
  赵伯抱拳还礼,笑道:“徐老板,在下姓赵,单名一个伯字,专以经营茶叶为生,你要的茶叶舍下就有一批新茶;至于药材和布匹也可以帮你联系到货源,只是瓷器不太好办,少量倒可以商量,太多的话就怕一时凑不齐。”
  那汉子笑道:“赵先生,我们马帮也是以贩运茶叶为主,现在有了你的新茶,我心里就有底了。其他的不急,我要在这儿呆三天,然后到汉中再准备一批杂货,另外,我们可以慢慢协商一个长期合作的办法,现在我们先安顿下来住下,晚上我们再细聊,如何?”
  赵伯笑道:“徐老板,前面不远就是寒舍,如不嫌简陋,不妨就到我家里一叙,如何?”
  那汉子笑道:“我们马帮四海为家,全仗朋友帮忙,先生如此仗义相邀,岂有不从之理。”
  这样徐老板的马帮就到了赵伯的家去了,因为赵伯的家很大,有前后两个大院,平时前院住人,后院加工储藏茶叶。老徐的马帮一共有三十多人,一百多匹骡马,因为马帮平时都是走到哪里,住到哪里,有了空地和草料,住宿的问题就解决了。现在住在赵伯的后院里,赵伯一家非常热心,不仅有热茶、热饭招待,还有一大坛好酒,有诗一首,诗曰:
  陈酒坛开满屋香,月里桂花吴刚酿。
  痕如远黛近似柳,四季鲜花亦浓妆。
  千里朋友来相会,一路欢歌绕房梁。
  快哉不惑真富贵,茶马古道小孟尝。
  就如同回到家里一样,那一帮人真的很感激,赵伯和徐觉民的马帮成了好朋友了。不提。
  且说三日之后,赵伯送走了徐觉民的马帮,又考虑起今后的营生。首先茶叶的生意还得做下去,这是家传的老本行,不能够轻易放弃。但是,南下武汉三镇的水路是一时半会的走不了啦。只有去西南、西北和在汉中三处想办法了。赵伯很聪明,赵伯在招待徐老板的马帮的短短三天中,对于马帮生活和生意门道也有所了解。单靠“卖茶”所得的收入与参与马帮运输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赵伯决定使用这一笔茶叶钱做本钱,一方面扩大茶叶经营的规模,同时开辟新的业务。赵伯看中了茶马古道,因此赵伯计划不仅要买自己的马匹,参与马帮运输队伍,而且还要开一家货栈。
  且说赵伯打定了主意,就和夫人赵氏、大女儿玉华、二女儿玉芳一起到汉中城里做了一番考察,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赵伯发现汉中的情况和往年有许多变化。一是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二是有许多重点大学校、工厂也整体搬迁到汉中一带了,三是城市交通、民政设施也在不断建设之中。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汉中有了电厂,有了电灯了,生活、学习、做工都更加便利了。一句话,从抗战一开始,这汉中就成了大后方了。经过深思熟虑,赵伯合家人一商议,终于做出了最后决定,就在汉中做生意了。赵伯是说干就干,现在东门桥傍边租赁了一片闲置的老院落,收拾一番就开了一家货栈,除了继续收购、买卖茶叶外,又增加了粮油、杂品和货运等业务。又在周公巷租了几间房屋作为住处,一切安排妥当了,就回到了城固老家。这时赵伯的心情是非常轻松,于是悠闲的泡了一壶新茶,慢慢地品尝起来。
  且说那赵伯迷着眼正沉醉于茶香之中,犹如神仙一般美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夫人和三个女儿进来了。
  夫人笑道:“先生,我们什么时候搬家啊?”
  赵伯睁开眼,笑道:“明天。”
  夫人笑道:“当真?”
  赵伯笑道:“当真。”
  夫人笑道:“先生,有何具体安排?我们好去准备一下啊。”
  赵伯笑道:“我是这样想的,这城固的家托付给邻居照管,我们全家搬到汉中城里时,住家就在周公巷石家大染坊院内,货栈就在东门桥傍边。那一带有好几所学校,到时看玉林孩儿喜欢哪儿就在哪儿上学,我们现在茶叶全部售罄了,正好有一笔银子可用。所以什么都不用准备,明天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可以了,况且汉中离城固也不远,如果需要什么大东西,我们随时可以回来吗。”
  夫人笑道:“真服你了,这么大的事情,到你这儿就和没事儿一样。”
  玉华笑道:“爹爹,姆姆,我们姐妹三个商议了一下,明日到了汉中之后,孩儿想去看望袁叔一家,我们现在去街上买一些礼物去了。”
  赵伯笑道:“好啊,不过你另外要多准备一份礼物,送给志忠。”
  这时玉林也来了,玉林笑道:“我也和你们一起上街买礼物送给顺生兄弟。”
  说罢,玉华、玉芳、玉英和玉林姐弟四人就说说笑笑地逛街去了。不提。
  且说次日,正是黄道吉日,适宜搬迁、外出、行旅、探亲、访友、置业、买卖、开业、庆典,也就是诸事百顺,干什么都成。赵伯全家带着金银细软坐船来到了汉中码头。大伙弃船上岸,穿街过巷,到了周公巷了,这儿位置很优越,四街十巷构成城中的四合院建筑格局,中山街、东大街、伞铺街、碗铺街大小四条街,紧紧连着周围居民的衣食住行。中山街、东大街是汉中古城的最繁华热闹的街道,周公巷就位于这几条街道的中心位置。周围都是历史悠久的商业街。这儿银行、商场、货栈、旅馆、戏院、书店、中医诊所、西医诊所、西医大药房、中药铺、茶铺、酒楼、饭馆、豆腐作坊和染坊等形形色色的大小商店。尤其钟楼十字、新街口、东门桥几处更热闹繁华,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特别一晚上,华灯高照,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闪烁不停,可和现代大都市相。就在这繁华之中,周公巷又闹中取静,说真的,这赵伯的眼光的确犀利也。
  且说赵伯携家人来到了巷内,走到一户人家。只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门垂翠柏,宅近青山。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粉泥墙壁,砖砌围圜。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仰观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幅大红纸的春联,上写着: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
  再朝厅内一看,客厅正中间,设一张朱漆香案,案上放一个古铜炉。傍有六张官帽椅,两山头挂着四季条屏。房内有一个小伙子在整理杂务。
  赵伯上前一步笑道:“正山小兄弟,石妈在吗?”
  那小伙子放下手中的活计,连忙走出客厅迎接,小伙子笑道:“赵伯伯,一早听我家主人吩咐,说您老今日要来,所以小子我早已给您老把房间又重新整理清扫了一遍,现在就请您老过去看看好吗?”
  赵伯笑道:“好啊。”
  于是那个小伙子就走在前面带路,赵伯等人随后,一起朝后院走来。那赵伯一家随正山来到西院,这西院有十几间房子,赵伯进屋一看,屋内陈设齐全,客厅对门处摆一张樟木帐桌,一体式结构,桌面攒框,有烫印痕迹,束腰。桌面与腿足为插肩榫。中间三屉,屉面有铜环拉手,四周起阳线。下方二屉施以卷草花卉雕刻,二屉中安起线方形回纹牙板,之间装有罗锅枨。底部为方形回纹脚踏。四足木料厚实,足端为马蹄回纹造型。整体器型刚劲有力,庄重典雅,颇有风范。两侧各有一把官帽椅。整个房间装点的古朴优雅,非常整洁。赵伯一家是非常满意。
  熊正山笑道:“赵伯伯,您老远来辛苦,有什么事儿就叫小子一声,现在您老就好好歇歇吧。”
  赵伯笑道:“正山啊,我这儿有你玉华、玉芳、玉英姐收拾,你就忙去吧,空闲的时候过来喝茶啊。”那熊正山就走了。不提。
  书中代表,这是一所四进院的大院子。原房主人姓石,字茂然,山东人氏,清朝末年来汉中经商,就在这个院子开作坊,是个大染坊。
  这石家染坊当年很大也很有名气,一般的染坊进行染布时,都是先煮沸一大锅清水,放入选好的颜料,充分搅拌,待颜料完全溶化之后,再把待染的白洋布放进铁锅里,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便把布捞出来,然后凉在竹竿上,晾干后,就可以了。这是各家染坊固定的程序,用这种方法染色的布做成的衣服,容易褪色,越洗越白。
  石家染布的方法和别人的不同,其独特之处是将布放在铁锅里煮的时候,期间要将布提出来抖一下,然后再放回铁锅里继续煮,整个蒸煮过程仍然是三十分钟,这样染出的布颜色均匀,浓淡适宜,布料也更柔韧耐用,而且永不褪色。石家染坊的技巧就是提起来抖一下子,这一抖看似无意,也很简单,可是染出的效果却有天渊之别,由于石家的这一染法是保密的,不外传,故外人觉得很神秘。正是:
  一招鲜,吃遍天。石家染坊技艺超群,能染深蓝、浅蓝、月蓝等五种颜色,并久洗不褪色,顾客盈门,百年不衰,在汉中独树一帜。
  石家染坊的生意越做越大。这夫妇俩早年有一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姓张的人家。石老夫妇将染布技术教会了女儿一家,女儿一家回到老家以后也开起了大染坊,据说发展的还不错,可是因为那些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石老夫妇和女儿一家就失去了联系。
  未料想,枯木逢春,否极泰来,那石老夫妇老年得子,名叫宝娃。这宝娃有些傻。家中雇佣一位本家姊妹做保姆,专门照顾宝娃,大家都称呼石妈。石妈专门照顾宝娃的生活起居。后来宝娃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了这所院子和宝娃。石妈终身未嫁,受主人之托付,石妈与宝娃相依为命。为了生活,石妈做了新的安排,她和宝娃搬到前院里住,平常做一些小件的洗染生意。后边的留下几间房子放杂物外,其余的房屋就出租给别人住,收入些房租度日。
  这个机灵漂亮的小伙子姓熊,名字叫正山,刚刚十六岁,为了躲避抓壮丁,家里托人将熊正山送到石家染布房当学徒。熊正山负责挑水、劈柴、烧火、晾嗮和接取货物,石家染布坊使用给客户取货时的是一副刻铜号牌,正反面都有纹饰,两个合在一起是完整的号码数字图案。客户拿来需要染的布后,熊正山会取出一对,给客户一个,另一个拴在需要染的布上。等来取染好的布时,要带回铜牌与布上的一半相对,如图案相符完整,就可以取走染好的布。当然铜牌也收回来了。这种方法简单而且不会出错。诸位客官,关于这熊正山的故事后面还有很多,是本书的主要角色之一。后面咱再细说。此是闲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逃往汉中地区的人很多。尤其是关中、河南、湖北又有一批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居汉中,并成立了河南、湖北、河北等同乡会,人口大量增多。所以这个位于闹市的石家染坊大院始终不乏租客。现在这个院子除了赵伯一家外,还住了另外十几家人,其中后院住的一家人,主人姓王。字大经,北京人,中医师,四口人。王大夫曾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学医,专研岐黄之术。是个中医,医术很高明。由于工作性质,王大经接触的各路人员很多,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有病都来找王大夫。其中也不乏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如江竹芸等人。中院的一家房客姓梁,字启顺,北京吴楼人,离小红门很近,也是一九三七年逃难到汉中,梁启顺有个女儿,名字叫汉英。在这所大院里还住着一个单身青年军官和别的房客。后来,这些人和袁文林都有很好的往来,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赵伯一家到了汉中之后,很快就和袁文林联系上了,袁文林和赵伯是老友重逢,两人相见,互诉别离之情。这样袁赵两家来往不断,袁文林也很想搬到周公巷来住,只是石家染坊大院都住满了,一时半会儿没有空闲的房子了。不提。
  且说赵伯一家从城固居家搬到汉中,在东门桥开了一家南北货栈,又在周公巷租房,全家在石家染坊大院住了下来。赵伯一家开始了新的生活。赵伯一家很能干,赵夫人在家操劳家务,玉华、玉芳、玉英三姐妹和父亲一起忙货栈的买卖。小儿子玉林在附近学校读书。一家人欢欢乐乐,生活地很幸福。不提。
  且说这一日,汉中东大街的街道上,赵伯的高门货栈的朱漆大门徐徐推开,马队和骆驼在黎明前集合,整装待发,载满砖茶、土布、丝绸,赵伯一声悠长的吆喝:“我的伙计们,挺起胸,朝前看,走起来喽!”
  话未落音玉华、玉芳、玉英三姐妹各牵着一匹桃花马,唱着歌,高兴地走出了货栈,随后一队新组建的马帮秩序井然地向远方缓缓走去。从此茶马古道,崇山峻岭间留下了“汉中儿女”西行的脚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马帮中有一个特殊的伙伴,那就是吴志忠,志忠他和赵伯一家非常熟,他们曾经在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友情深厚,而且和玉华互相爱慕,这一次茶马古道同行是志忠舅舅袁文林有意安排的,一是让吴志忠照顾好赵伯一家,二是让吴志忠拍照茶马古道上的风光和人物,通过实地采风,锤炼技艺,使其快速达到摄影技术的高峰。后来,吴志忠和玉华成亲了,吴志忠和赵玉华结婚后,回到玉华的老家城固开始了新的幸福的生活,就是凭着一手高超的摄影技术在城固创办了一家照相馆。照相馆的名字叫“吴京照相馆”,传了好几代人呢。至今在东北盘锦一地还有其分部呢。此是后话,容后再表,暂且按下不提。
  且说赵伯自从开了货栈之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那徐老板的马帮也是把赵伯的货栈作为进出汉中时的落脚点,这样一来,赵伯一家对茶马古道的了解更加明晰了。赵伯就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马帮,一共有六十多匹马,二十几个伙计。赵伯总管,玉华、玉芳、玉英三姐妹各带一组,每组八个伙计,负责二十匹骡马。赵伯运的货主要是家乡的山茶和景德镇的青花瓷茶具。
  赵伯走的茶马古道是石牛道,这一条石牛道是汉中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之一,石牛道是汉中到成都的主要道路。石牛道这条古栈道,是川陕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从南郑起,经勉县西南的石牛驿,穿过宁羌的石牛峡,然后沿五丁关、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阁、汉寿驿,入葭萌关、剑门关,经柳池驿、武连驿、梓潼送险亭、五妇岭、石牛铺、罗江驿、白马关、鹿头关、旌阳驿、金雁、弥牟、天回驿等二十七处关隘,直抵成都。石牛道全长约一千二百余里。继续从成都出发,经过新津、蒲江至成佳茶乡,过名山到雅安,然后南下去汉源,直达云南大理转至香格里拉,全程约六千余里。赵伯选的这一条茶马古道是古老的,也是比较完善的茶马古道。
  说起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条遥远的经商之路,而且是一部漫长的人类战胜自然、丰富自我的一首美妙无匹的幸福的诗歌,这些都被袁文林为代表的摄影艺人用奇幻如梦境般的影像艺术再现于世人的面前。这无疑是一种令人讴歌的祖国山河壮美的杰作。
  据史书记载,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对茶的需求和内地对马匹的需求和他们各自的资源正好形成互补。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日趋繁荣,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大诗人对茶马古道很欣赏,有许多诗词歌赋吟诵茶马古道上发生的传说和故事。如: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有一首诗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的,诗曰:
  陇上千山汉节回,扫除民蜮不为灾。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又如:明代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有一首《茶马》诗,诗曰:
  秦晋有茶贾,楚蜀多茶旗。
  金城洮河间,行引正参差。
  绣衣来汉中,烘作相追随。
  以篦计分率,半分军国资。
  番马直三十,酬篦二十余。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
  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驽。
  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
  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从上述两首古诗来看,在当时,经营茶叶的多是秦商和晋商,用于茶马交易的茶叶是陕西汉中的茶。下面清代作家汪灏《栈道杂诗》中描述了茶马古道路途的艰难和危险,诗曰:
  煎茶初耸目,缥缈栈云通。
  密树争峰竦,奔流触石雄。
  人行鸟道外,天在水声中。
  可惜春还浅,繁花未放丛。
  而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对栈道却另有一番感叹,他的诗词非常细腻,诗曰:
  西指褒斜路,凄然送远心。
  千峰盘雪栈,数骑出去林。
  蜀道连天起,秦关入望深。
  今宵图画里,如听冥猿吟。
  且说吴志忠和玉华姐妹三人随着大队马帮,走在茶马古道上。一路欢歌笑语,醉心山水田园,每天都在寻找最佳的景色,利用一切可能拍照留影。同时坚持每天写日记核心的体会,准备将茶马古道沿途风景照,编印成册,留给世人观赏研究。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早已过去半年有余也。已是清秋,但见: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且说姐妹三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又是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但见:
  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
  千山鸟雀噪声频,觅宿投林成阵。
  野兽双双对对,回窝族族群群。
  一勾新月破昏,万点明星光晕。
  玉芳笑道:“姐姐,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
  玉华笑道:“妹妹说话差了,赶脚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
  玉芳笑道:“好姐姐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这一路爬山过岭,手中牵着马,身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大茶囊,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买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玉华笑道:“须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玉芳笑道:“姐姐,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玉华笑道:“妹妹,自从有了你与志忠哥哥,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
  玉华两姐妹一边走一边说笑,不提。
  玉英和志忠走在前面不停地拍照,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终于穿越过了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三个峡谷。此后便一路顺风的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不是那里,正是茶马古道上的灿烂夺目的明珠“神秘的峡谷深藏于心中的日月之湖”。
  赵伯的马帮到了南国风光胜地,这儿是茶马古道上最古老名声显赫的茶马互市,赵伯带来的山茶清新味爽,比当地的名茶普洱更有一番滋味,很受新老茶商青睐,再加上玉华、玉芳、玉英三个妙龄美女和吴志忠等一班英俊少年的热情和细致的服务,讲说山茶的故事,赵伯带去的几十坨山茶,只有短短的三天的光景,就全部售罄。那景德镇的茶具也转眼而光也。
  且说这时,货出手,钱到手,一切平安顺利。赵伯非常高兴,就对女儿、志忠和伙计们笑道:“孩儿们,这一路爬山涉水,大伙辛苦了。现在我们的辛劳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儿的风光美,风俗新,土特产多,我们在这儿要好好地欣赏一番,大家去尽情地玩耍去吧,要多多留影啊。”
  于是乎,大伙就一起涌向了南国古城,一路欢歌,一路拍照,一路品尝别有风味的他乡小吃,这一群倩女俊男在美丽的香格里拉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传说。多少年过去后,一个活跃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青年摄影师的故事还被人津津乐道呢。正是:
  古道留倩影,千秋美名扬。
  书到这里,暂告一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