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怀顺王>第三十七章 大战前夕

第三十七章 大战前夕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4-23 20:37:53      字数:3041

  公元1625年初冬,兵部尚书孙承宗因辽东明军的“柳河之败”,引咎辞职。
  在孙承宗离任前,曾于1625年的肃杀之秋被出山海关,巡视过升级改造后的宁远城。那一天,宁远城外黄叶片片、鹰隼试翼,城内的建筑布局规划合理,宁远军民安居乐业。意气风发的袁崇焕陪伴身形瘦削的61岁恩师孙承宗卓立于宁远的北城楼,巡视气势雄伟、易守难攻的宁远城。
  萧索的北风中,只见宁远这座坚固的堡垒,城墙高三丈二尺,周长六里八步,呈现出一个规整的正方形;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整个宁远城总共有11个放置了木质炮车的突出方形炮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
  “红夷大炮呢?”孙承宗问。
  “初阳(孙元化的字)说,大炮是铁质,易锈,所以平日全部封存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将士们就会拿出来演练,然后认真擦拭,接着又进行防潮密封处理。”袁崇焕回答孙承宗。
  “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军、以军护民……当初,我让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来宁远城协助你,没有错!”
  ......
  巡视一番后,孙承宗又问弟子袁崇焕:
  “元素(袁崇焕的字),为师离任后,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将接管四百余里辽西走廊。届时,努尔哈赤为首的金兵将大举进犯‘关锦宁防线’!元素,你有没有想过,那个时候怎么办?”
  “师父,假若高经略要主动迎战金人,弟子会劝谏其不要与金兵进行野战!假如高经略率领辽东军民撤入山海关内,弟子将率领嫡系部队死守宁远,为国尽忠!”自信的袁崇焕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
  “好!你不愧是我孙承宗的弟子!新任辽东经略高第,是不会跟金人打野战的……努尔哈赤若敢进犯宁远城,将是你袁崇焕一战成名、威震天下的机遇!”孙承宗兴奋地对袁崇焕说。
  天启五年(1625年)腊月,金州卫的一支金兵部队大张旗鼓地南移至南关地区,营造出即将攻打旅顺堡的声势。那是曾在天启五年(1625年)元月攻陷过旅顺堡的镶白旗,主帅为贝勒杜度。
  旅顺堡在公元1625年被金兵攻陷后,旅顺半岛被划至辽西走廊的防区。刚刚接管辽西走廊“关锦宁防线”的辽东经略高第,非常紧张。高第下令旅顺指挥使刘爱塔死守旅顺堡,等待增援。
  高第,出生于公元1558年,滦州人,字登之,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本来已经在1624年致仕的高第原本不属于“阉党”,但他的儿子是阉党的成员,东厂提督魏忠贤向天子朱由校保举了高第。1625年初冬,年近70岁的高第以新任辽东经略的身份,进驻山海关主持辽东大局。
  高第很快收到了旅顺指挥使刘爱塔的军事情报:
  “努尔哈赤的主攻方向是辽西走廊,高经略切勿中了金兵的调虎离山之计。”
  情报工作见长的刘爱塔提供给高第的情报非常准确,金兵叫嚷的“五攻旅顺”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标是辽西走廊的关宁军。
  刘爱塔的初衷是让新上司高第快快做好防御工作,不要让金兵有机可乘。然而,刘爱塔的提醒却起到了反作用。
  天启五年十二月下旬到天启六年元月的一月上旬,在辽东经略高第的组织、动员下,整支关宁军以及辽西走廊的大明子民,纷纷向山海关撤退。
  孙承宗为首的辽东将士花了近四年时间以及大明帝国海量资源而建起的“关锦宁防线”,土崩瓦解,不战而溃。
  眼看明军如此操作,努尔哈赤遂带着6万八旗军提前行动,兵不血刃地接管了整个锦州地区。
  然而,有两支辽军精锐部队并没有随大部队撤至山海关。其中,一支部队是以本地大姓“辽西祖氏”为核心,组建而成的地方部队,其主将为祖大寿;另一支部队是以降明蒙古族为骨干所组成的外来部队,其主将为“蒙军”悍将满桂。
  祖大寿,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祖承训之子,出生于1579年,字复宇,宁远人,天启年间的“辽西祖氏”掌门人。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1626年)打来前,祖大寿的部队驻防在锦州地区的松山堡。松山堡既与离其不远的锦州城互为犄角,亦是宁远城的北面门户。锦州城明军主力部队的撤退,让祖大寿驻防在松山堡失去了意义,只好退守宁远。
  满桂,蒙古族,出生于1594年,从小在宣府长大,属于募兵出生,在遇到孙承宗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总旗官。1622年,奉旨抗金而坐镇山海关的兵部尚书孙承宗,一方面推行“辽人守辽土”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大明朝廷的支持下从北方各地招兵买马。原本在河北当募兵的满桂,遂率领寥寥无几的蒙古族部众投奔了辽西。阅人无数的孙承宗慧眼识才,把年轻的满桂一步步地提拔成为正三品参将。在努尔哈赤打来前,满桂的3000余名“蒙军”驻防在锦州城正东面的“小凌河堡”。眼看锦州城的大部队奉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放弃锦州,满桂亦撤退至宁远。
  原来,孙承宗在离职前,除了出关巡视宁远城外,还跑到了最前线的锦州地区。62岁的孙承宗迎着透骨秋风北上锦州,就是为了见祖大寿与满桂。
  “我老了。我退居二线,是迟早的事情,你们2人(祖大寿、满桂)没有必要为我的境遇黯然神伤……现在,在我们关宁军的面前,有一个重创大金汗国的机会。我的离任,就是引诱努尔哈赤入局的利饵。为了大明,本帅需要两位将军配合宁远城的元素(袁崇焕字)……”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祖大寿、满桂2人为首的八千锦州守军进驻宁远城,与袁崇焕、左辅、朱梅3人为首的八千宁远军汇合。
  “两位将军舍生取义、精忠报国!不随大部队撤往山海关,却能听师父(孙承宗)之命,驻防宁远城,袁崇焕感激不尽!请受吾一拜!”
  祖大寿正要扶起跪下的袁崇焕之时,满桂已经抢先一步扶起了袁崇焕。满桂说:
  “袁总兵言重。孙帅之命,满桂不敢不从!孙帅于辽西练兵数载,只为今日!若吾等一仗不打,拱手送出辽西走廊,明军何用!”
  “吾等齐心协力,杀敌报国!”辈分最老的祖大寿附议。
  宁远大战期间,是满桂与袁崇焕关系最好的日子。某些人,可以共患难,却不可共富贵。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在孔有德平安“渡劫”后,毛文龙开始收集武之望与朝鲜国王李倧秘密交往的证据,然后向大明天子朱由校举报武之望私下结交属国、图谋不轨,恶意破坏东江镇抗金工作,存在重大的谋反嫌疑。武之望被毛文龙攻击后,立即上书天子,揭发毛文龙虚报军功、拥兵自重、走私参貂、欺压属国的违法违纪行为。
  整个天启五年的冬天,毛、武2人相互攻伐、针锋相对、乐此不倦、大闹朝野。最后,毛文龙把武之望剽掠东江镇军饷的行为抖了出来,还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朱由校盛怒。得知天子震怒,武之望为了自保,只好把剽掠的军饷最后进了东厂提督魏忠贤、内阁首辅顾秉谦2人腰包的事实也抖了出来,弄得魏、顾2人被朱由校骂个狗血淋头。
  事已至此,东厂督主魏忠贤已经缓和不了阉党的内部矛盾。大明天子选择对事件进行冷处理,对武、毛2人一律公开谴责,“各打五十大板”。
  然而,在关宁军精锐即将与金军爆发大战的前夕,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与登莱巡抚武之望的大明帝国内部矛盾,再次惊动了年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天启五年腊月,春节前,大明天子朱由校收到了毛文龙的一本奏折,奏折的主要内容是毛文龙向大明天子朱由校大表忠心,奏章的末尾是毛文龙亲笔写的一句话:
  “无论金人用什么条件招降微臣,微臣绝不会背叛皇上!”
  与以往的反感、厌恶不一样,年轻的朱由校对毛文龙的此次上奏非常重视,皆因毛文龙的奏折附上了一封四贝勒皇太极用汉文写给毛文龙的劝降信,信的上面有皇太极的帅印盖章。
  “若毛将军识时事务、弃明投金,封王也!”
  天启六年元月,宁远大战前夕,害怕毛文龙降金的大明天子朱由校,把心力交瘁、焦头烂额的武之望调离山东登莱。
  通过要挟大明朝廷,毛文龙取得了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
  “牵制敌国者,朝鲜也;联属朝鲜者,毛镇也;驾奴毛镇者,登抚也。今抚臣与镇臣不和,以至镇臣与属国不和,大不利!”
  ——公元1625年,接替孙承宗的兵部尚书张凤翔表奏“武毛之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