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大爱无彊
作品名称:命运交响曲 作者:周良阔 发布时间:2021-04-15 09:54:37 字数:4563
阴雨过后的天气终于变得晴朗,阳光洒在窗台上,格外耀眼与明亮,没有触摸它的光茫,便能感到丝丝的温暖。楚天市已经正式进入春天了,经常熬夜而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打开窗户的一刹那,一股非常清新的空气偷跑进来,突然刺激到她们的鼻子,使她的精神为之一振。
李颜秋因为和众人在省外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遭遇无家可归的痛苦经历,在包租的木兰富康大酒店开业之后没多久,就和读于楚天市外国语大学的温如春姑娘一起,利用各自圈中的人脉资源,很快就建立了10多个微信群发布相关信息;为那些散落在各个城市的楚天市人互通信息,给困在江北省的外地人提供免费吃住的酒店信息,为在楚天市无依无靠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仅如此,温如春还组织因疫情而留下来的外国人来当志愿者,这些不同肤色的国际学生们,在楚天市爆发疫情之后,他们的国家也有通过撤侨行动接他们回国。可他们有些人却坚持留了下来,选择走出校园去帮助他人。这些老外与本地志愿者一道,积极参与到楚天市各个行业中。
来自巴基斯坦的努曼是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新品导入测试工程师,在华夏生活了10年,目前一家三口都在楚天市。2月1日,努曼看到一则巴基斯坦紧急运送援助物资到达楚天市的新闻,他立即将新闻截图发给同事们:“我有没有可能作为志愿者去帮帮忙、给他们当向导呢?”
3天后,努曼加入了江北省省慈善总会的志愿者组织,经过培训后开始从事线上志愿者服务。努曼话不多,但很积极,最主要的是有恒心。对于技术出身的努曼来说,区分各类捐赠物资、汇总表格、准备各种材料,并不容易。但因为会说中文、英文和乌尔都语,他有自己的强项。他很快便完成了110单捐赠的全套沟通工作,这些捐赠来自巴基斯坦、灯塔国、英国、扶桑国、土耳其、卢森堡等十几个国家。
温如春给志愿者服务定的周期一般是两周,不少志愿者会因为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调整而逐渐退出。但努曼一工作就是满负荷工作,干了一个多月,是团队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志愿者。
来自法国里昂的志愿者多梅克,今年54岁,8年前随爱人来到楚天市,对这座美丽的江城产生了火热的感情。在楚天爆发疫情之后,他们没有随法国的撤侨行动而远离,而是留下来当了光荣的外籍志愿者。
也就是1月26日,当温如春询问多梅克是否愿意加入志愿车队为医院与社区运输物资时,他立刻爽快地答应了。作为豹变支持车队的一员,他开着自己的车给医院运送消毒水、橡胶手套、防护服、饭菜,还帮社区运输蔬菜、日常生活用品。
即使是在1月底法国政府从楚天市撤离法国侨民,多梅克与家人也没有离开楚天市。他乐观地说道:“楚天市很多外国人志愿服务团队,我们的车队就有7组人,此外还有很多市民去支持需要帮助的人群。大家为医护人员运送防护用品、医疗物资和食物。楚天市人民士气很高昂,医护人员不是独自在奋战,他们背后是所有的华夏人。
“我爱华夏这个国家,因为它有强大的战斗力,又有举国体制,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了很多举措减少人员流动,相对隔离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安全。我的妈妈、妻女都在楚天市,我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这个热爱的国度。”
2月3日,得知神农区临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连续吃了十多天盒饭后胃口不佳,豹变支援车队决定自制30余份红烧肉为他们加餐。多梅克负责开车采购食材。由于语言不通,多梅克把手机拿在手中,通过翻译软件与人沟通。他做事非常踏实,而且极其认真,对团队里的工作人员影响非常大。
奥宾是楚天市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三的学生,来自非洲的加蓬共和国。校园实施封闭管理后,这位黑人大男孩立刻号召同学们组建了一支抗“疫”小分队。由于面包很难买到,奥宾他们还组织搭建了美食工坊,义务制作了不少食物分给同学们和外面街上路过的人群。
为了减少接触,校方决定用手机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手机、充电宝、口罩、消毒液,这四样东西构成了奥宾与他的小伙伴们的作战武器。除了为留在校内的学生分发医用物资、蔬菜粮食,小分队还协助宿管“师傅”为同学们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舒缓紧张情绪。
今年25岁的拉福,来自俄罗斯,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楚天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平静的校园生活亦如往常,有条不紊,华夏同学们正准备着如何热闹愉快地过春节,规划着寒假生活;外国留华同学们早早地预订了回国的机票,而拉福也预定了前往菲律宾度假的机票。
但这一切随着1月23日楚天市“封城”发生了改变,假期计划取消了,刚开始他和其他外国同学们感到很恐慌,认为封城的举措史无前例,是不是发生了疫情泛滥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了?不离开就是死路一条?!
但没过几天,拉福心中就释然了,非常理解“封城”的举措:“‘封城’后直到今天,我们从恐慌、焦虑、失眠到彻底镇静,终于明白华夏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的初衷。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公共短信,了解到疫情状况、被感染人数以及防护措施。”
虽然拉福也很快就接到俄罗斯驻华使馆的撤离通知,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留下,对大使人员给出的理由是:“我没有选择撤离,因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切必须品,我感觉自己在学校很安全。校园里设置了许多体温测量站,学校为学生发放口罩、消毒剂,对宿舍楼进行全面消毒,将食堂就餐改为送餐,学校以及华夏政府为尽早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尽心竭力。”
拉福还对温如春和其他志愿者同行说道:“几周以来,我唯一遇到的问题是无法出门享受楚天市已经到来的春日阳光,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没有感受到任何的恐慌情绪,楚天市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好,我很想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春日阳光。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明白,隔离是决胜疫情的必要措施。”
在拉福的影响下,大约有23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和教师留在江北省,积极配合所在学校共同抗击疫情。他们以各种形式向自己的祖国和世界传达着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声音。
拉福在给大使馆的信中结尾这样写道:“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学校从没有忘记外国留学生,他们时刻与我们保持联系,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所有困难。我要感谢所有在困难时期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员工,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保障。我真心希望,华夏能够尽快战胜疫情,为此我们也将竭尽全力。楚天市加油!华夏加油!”
做志愿者的日子里,温如春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听咨询电话,回复捐赠者的微信,把捐赠的地址和注意事项告知他们。短短几天里,她接到了数百个电话。许多捐赠人四处寻找货源,几经波折联系到一批医疗物资;许多海外华侨,不惧繁琐的过境检查和运费,也要邮寄物资过来。
风雨袭来的时候,雷电交加的时候,有多少温暖的手,牵着人们向太阳走。志愿者的手送来了关爱,志愿者的手带走了忧愁。你的双手阳光灿烂,那是太阳伸出的手。志愿者们加油!楚天加油!楚天加油!华夏国加油!
李颜秋收获了很多感动,一场疫情,几乎让整个华夏国停摆。学校延迟开学,务工人员延迟复工,为了所有人的健康,国人纷纷只能待在家里,一场疫情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你是否也发现了,呆在家中让你开始思考自己现阶段的生活。
不常回家的孩子,发现了原来父母也需要陪伴,平时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的父母也找到了亲子时光的快乐。
慢下来的日子,让更多人开始研究美食、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发现了更多生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病魔来临,我们才发现来日并不方长,只有好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的每一刻,才不算辜负生命。
重庆的电视宣传片的解说词中感叹道:疫情到来之时,我们的城市像是切换成了静音模式,道路有了前所未有的通畅,原本是我们曾梦寐以求的;但真到了这一天才发现,寂寂无人真叫害怕,宛如住在一座鬼城之中。
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原来幸福就是想上班就上班,想吃火锅就吃火锅……
虽然疫情面前被按下暂停键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真生活的勇气,病毒就不可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消灭它也指日可待。
各个医院里每天却还在上演与死神搏斗的惨烈场面,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确诊。医院里的每个角落都会存在救死扶伤之外的点滴感动,经过新闻工作者们的不断放大,让医患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
而作为志愿者们的一群人,其辛苦程度和危险系数也不比医护人员差到哪儿去。白天忙了一整天,郑凯临回家之前,对浑身上下进行了消毒,回家之后立刻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坐在沙发上给爸爸郑治化打了电话,非常关心战斗在一线的父亲,询问了他在木兰镇的生活与身体情况。
电话里,郑治化对儿子做志愿者的义举非常赞赏,觉得儿子长大了,这样做,也符合一个党员的标准,但因为郑凯经常接触到医生、患者,所以,郑治化再三叮嘱他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挂了电话,坐到餐桌前,妈妈唐嫣端上了可口的饭菜。刚拿起筷子要开吃,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门声。郑凯去开门,看到门外站着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少年,一双大大的眼睛格外惹人注目,看上去挺可爱。郑凯问:“小帅哥,你是哪家的呀?”
小男孩仰起头答道:“叔叔,我是你家楼上的,你家有吃的吗?我饿了,好饿、好饿。”
郑凯忙把孩子让进门来。唐嫣一看来了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非常高兴。连忙把他安排到桌子边上坐下,给他拿了副碗筷。小男孩是真的饿了,也不管两个大人在一旁惊讶地看着他,竟然旁若无人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唐嫣娘儿俩倒是忘了吃饭了,就坐那儿静静地看着孩子吃饭。小家伙吃得可真香啊,全然没有羞怯的感觉,犹如在自己家中那么随便。
等孩子吃了一会儿,唐嫣问孩子:“小朋友,咋这么饿呀?”
小男孩这才侧过头来看着唐嫣,天真地说道:“奶奶,我叫张星宇。我爸爸张建利和妈妈施丽嫣都在木兰镇卫生院抢救病人呢,整天都不着家。平时我都泡方便面,今天早上冰箱里的东西吃没了,中午和晚上没吃饭,实在是饿极了。”
“哎,可怜的孩子,爸妈为了抗疫,倒把自家孩子给冷落了!”唐嫣眼眶一热,亲昵地跟张星宇说,“小宝贝,等你爸爸妈妈回来,我去跟他们说,以后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你都上奶奶家来吃饭,好吗?”
张星宇高兴地说:“好,谢谢奶奶。”
郑凯他们有所不知,这个张星宇是张建利在前妻因抗非典去世之后所娶的后妻所生,他与正在神农区人民医院当志愿者的张瑶瑶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关系。这小子从小贪玩好耍,长期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每天旷课、玩游戏、追女生。
小学毕业后,张建利花钱让他进入一所重点初中,但他在重点学校里也不好好学习,经常偷偷溜出去玩。一天夜里返回校园时被逮住,第二天学校就通知家长要开除他的学籍。
当张建利听说此事之后,立马赶到学校。拽住他就说道:“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走!跟我去一趟校长办公室!”
当看到他们进来时,校长有点不耐烦地说:“上课学习不专心,还一天到晚溜去外面鬼混!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不起,还是让他和你回家干别的吧。你看他,被你们惯成什么样子了?”
这是什么话?一个人民教师,难道不是应该以教书育人为主吗?动不动就要开除孩子学籍?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碍着谁了?现在哪家孩子不是父母心头肉掌中宝?总共就养那么一个,好的衣服不往他身上穿,我给谁呀?现在政府只提倡生二胎,又没提倡娶二房媳妇儿,我们宠孩子关你屁事?难道让我们把孩子送农村干农活穿补疤衣服修理地球去?
张建利看着校长那肥厚的嘴唇,一张一合地蹦出来这几个词,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想抽他几个耳光。可他转念一想,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于是,他努力压下急促上窜的血液,满脸堆笑装出的善意,双手捧上校长桌上刚沏好的茶,端到校长跟前:“校长,是是,您说的对。您喝茶,消消气,这孩子太顽皮,我回家一定好好教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