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怀顺王>第二十二章 行贿大员

第二十二章 行贿大员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4-15 16:54:18      字数:6674

  穿过大半个“五方辏集,万物波荐”的北京城,耿仲明为首的东江使团终于找到了沈光祚的住所。
  
  前文已提及,沈光祚是毛文龙的亲舅舅。毛文龙能在浑河之战前,混成辽军中的高级将领,全赖其舅舅沈光祚在幕后运作。因身体原因,天启三年(1623年)的沈光祚已经从“顺天府尹”(北京市长)的位置退下来,投闲置散,等待年末正式致仕(退休)。
  
  “振南(毛文龙的字)已在来信中把情况告诉老夫,小耿将军请随老夫的长随移步,老夫的长随已给东江使团找到了合适的住所。”
  
  耿仲明在离开“沈府”前,给沈光祚转交了毛文龙送给其的“千年辽东参”以及5000两“敬银”。沈光祚抚须一笑,收下了外甥毛文龙送他的贵重人参,然后把5000两白银退回。
  
  在沈府长随的引领下,耿仲明一行人来到了城西的一家小客栈。该名长随的工作很到位,已经提前做通了小客栈老板娘的工作。
  
  长随,亦称“官仆”,是古代的一种合法职业,类似于今天的处长以上级别公务员的专职司机。在古代请长随的人,都是县令以上的朝廷官员,长随与聘请其的朝廷官员是签订正式契约的雇佣关系。
  
  “沈老爷说,耿将军此次进京携带了巨款,因此,小人陆焘不敢给东江使团找城外的客栈……考虑到使团人数众多,小人专门替耿将军一行人找了一所收费相对便宜的城内小客栈。”
  
  “陆先生考虑得非常周到!”耿仲明一边说,一边把5两银子塞到了陆焘的手中,陆焘笑纳。
  
  “长随”一词的发明者是宋太祖赵匡胤。长随,算是一种很吃香的古代职业,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快”。
  
  小客栈的老板娘已经上了年纪,耿仲明透过其犹存之风韵,推断她年轻时一定很美。未等陆焘介绍,热情而又善于察言观色的客栈老板娘,已经主动跟耿仲明搭上话:
  
  “官爷好!请坐下喝茶……”
  
  经过不到一分钟的讨价还价,耿仲明与客栈老板娘的口头协议定了下来:
  
  一、包下整所小客栈的费用为30两白银一天;
  
  二、客栈的廉价茶叶51人免费喝,另外,一天包两顿饭;
  
  三、耿仲明预付了十天的房费,300两白银。
  
  收下耿仲明300两白银后,老板娘随即带着两名店小二清走原本就不多的房客,给来自东江的51人腾房。长随陆焘遂向耿仲明告辞。
  
  安顿好整个使团后,耿仲明招来了一名二十出头的店小二,说:
  
  “小二哥,这是四两碎银。今晚会有一名贵客到访,麻烦您给我们买酒加菜。”
  
  “收到,官爷!”
  
  京师的物价很贵。这是耿仲明抵达北京城的第一个感受。
  
  耿仲明随后把整个使团以及金银交给尚学礼、孔有德、陈良策、耿智4人料理,然后带了两名亲兵离开小客栈。耿仲明拿着一封从北京寄到了旅顺的信,按上面的地址寻人。
  
  一更天前,耿仲明回到了客栈,跟随耿仲明回到客栈的,居然是身穿镖师服的何三宝。孔有德看见老上司何三宝时,激动得像一个孩子。
  
  昔日同袍,久别重逢。
  
  28岁的何三宝变了。曾经在天启元年(1621年)统治千军万马的旅顺水师总兵先是变成了天启二年(1622年)的阶下囚,后在沈光祚、毛文龙2人的积极营救下,坐了一年冤狱的何三宝,又变为天启三年(1623年)的北京城里面的一所小标行之教头。
  
  “人平安,就是最好的事情……旅顺双岛的何氏一族,一切都好,他们跟我爹娘住在一起。”耿仲明招呼舅舅何三宝入席后,对何三宝说。
  
  “谢谢你,仲明。我这辈子做过最对的事情,就是把你们耿氏一族从盖州救出来……仲明,我为你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众人喝得开心之际,孔有德建议何三宝跟他们回东江,何三宝明确拒绝。耿仲明了解何三宝,心里很难过。
  
  曾经沧海难为水。
  
  翌日一早,何三宝离开客栈,返回标行;日薄西山之时,长随陆焘出现在客栈,他带给了耿仲明一封沈光祚的信。
  
  “沈老爷要耿将军好好准备……太阳完全落山后,全城将实施‘宵禁’,小人先告辞了!”
  
  东江使团到达北京城的第三天傍晚时分,耿仲明为首的13人按照沈光祚在信中的指示,来到了沈府。13名使团成员发现,沈光祚已经在等他们。随着长随陆焘一声“起轿!”,四名强壮的家奴抬起轿子中的沈光祚,沿大街行进,耿仲明一行人马上跟进。
  
  走了一段路后,天色慢慢暗下来。在长随陆焘的引领下,耿仲明为首的13人来到了一所大户人家的房子门外,高高的门匾,用金漆写着两个大字:
  
  顾府。
  
  停下沈光祚的轿子后,陆焘上前敲门,向门卫通报了沈光祚求见。
  
  “有预约吗?”
  
  顾府大门打开了一个正方形小孔,耿仲明透过小孔看见,这是一名家奴打扮的老仆人。
  
  “有,请先生通报。”
  
  长随陆焘弯下腰,笑着回应。
  
  老门卫应吱一声后,站在顾府大门后不动。陆焘马上对身后的耿仲明使眼色,耿仲明会意,掏出了事前准备、用红布包裹的20两白银,毕恭毕敬地递到了老门卫的眼前。
  
  面无表情的老门卫纯熟地从方形小孔接过银子,他打开一看,发现银子的成色很不错,脸上顿时有了笑意。
  
  “麻烦几位官爷稍候,老奴立即入内通报!”
  
  大人易见,小鬼难缠。高官府邸门卫的银子若给少了,可能会被官邸的主人视为对自己的不敬。门卫往往是古代官员所信任的家奴,他们能替主子赶跑很多主子不想见的人。
  
  面对眼前发生的情景,19岁的东江镇百户官尚可喜看傻了。尚学礼知道,几个儿子里面,尚可喜最聪明,他本次奉毛文龙之命进京,特意带上最聪明的次子尚可喜,让他见见世面。
  
  “喜儿,你要记住一个道理:宰相门前七品官。你现在看看顾府大门外的两尊石狮子。”
  
  尚可喜顺着父亲的指示看去,在顾府门外的两盏被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之照射下,他看清楚了两尊石狮子雕刻之精细考究。
  
  “父亲也不清楚这府邸的主人是谁。你聪明,善战,而且年轻。将来若有机会,就要当像户主这样的大官。”尚学礼对尚可喜说。
  
  不到五分钟,顾府的老门卫返回,他带来了一名十几岁的小仆人。
  
  吱——
  
  两名顾府仆人一左一右地把厚重的顾府大门打开了。
  
  “老爷正在中堂会客,请各位官爷先进院子歇息。”
  
  进入顾府后,老门卫让沈光祚、耿仲明为首的一行19人呆在院子里面等候。顾府的院子很大,首先吸引众人眼球的,是一颗高大挺拔的红豆杉。
  
  “这样高大的红豆杉很少见……我们东江兵平日在皮岛见得最多的,还是椴树。”耿仲明笑着对长随陆焘说。
  
  尚学礼、尚可喜父子2人对树种研究不多,俩人错误地以为,顾府的主人是一位像沈光祚那样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朝廷大员。
  
  很多时候,“物似主人形”不一定成立;恰恰相反,顾府的主人是一名让沈光祚背地里恶心得想呕吐的家伙。
  
  顾秉谦,出生于公元1550年,苏州昆山人,号“益庵”。他在1595年中进士,初任庶吉士,后于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年),顾秉谦任礼部尚书,执掌詹事府。
  
  顾秉谦能在天启元年升任礼部尚书,是泰昌皇帝朱常洛的临终安排。顾秉谦是“昆党”的党魁。
  
  天启二年(1622年),顾秉谦经过一番权衡,主动搭上了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一个想进内阁,一个想通过招揽外臣扩大政治影响力,俩人一拍即合,“昆党”成建制地加入了“阉党”。
  
  史称,顾秉谦“曲奉忠贤,若奴役然”。
  
  天启三年(1623年)春天,73岁的顾秉谦在魏忠贤的帮助下,如愿进入内阁。
  
  文人打扮的耿仲明一言不发地欣赏影壁上的精美图案,借助昏黄的灯光,耿仲明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玄武。所谓影壁,也叫“照壁”,现代人称其屏风墙。影壁分为两种,外影壁与内影壁,外影壁在城区里面少见,在农村地区多见;耿仲明面前的影壁是内影壁,设在院府里面,亦称“萧墙”。古人修筑影壁,是风水学上很重要的事情。《龙经》有云:“直来直去损人丁”。
  
  “玄武雕刻得栩栩如生,想不到这位顾大人还是很有格调之人。”
  
  在耿仲明心里默念之际,一名身穿三品官服的年轻人从顾府的大堂昂首走出。年轻官员在一名顾府家奴的陪同下,坐轿离去。在登轿之前,他与沈光祚打了一个照面,俩人相互微笑问好。
  
  “他叫周延儒,先帝很看重的‘状元爷’,现任詹事府长官,很不简单。”年轻官员走远后,沈光祚对耿仲明说。
  
  沈、耿二人闲聊之际,只见另一名顾府家奴从中堂走出,他朗声喊到:
  
  “请沈老爷入中堂!”
  
  “仲明,你在这里等待。”沈光祚对耿仲明说。
  
  “是的,沈大人。”耿仲明回应。
  
  一刻钟后,把沈光祚请进中堂的顾府家丁重新出现,他径直走到耿仲明跟前,满脸笑容地说:
  
  “耿将军,老爷请您入内。”
  
  ……
  
  顾秉谦很老了,耿仲明看见他满头白发且行动迟缓。但是,顾秉谦的脸色很不错,红光满面且慈眉善目。
  
  进入中堂的耿仲明跪拜顾秉谦,朗声说道:
  
  “小将耿仲明拜见顾相!”
  
  明末,大明朝野已经政由贿成。顾府中堂之内,耿仲明对顾秉谦的行贿过程显得光明正大。顾府的几名下人,协助尚学礼为首的12名东江将士,把5000两黄金全部搬进了顾府中堂。耿仲明把装满黄金的几个皮箱打开,神奇的黄光把整个中堂照亮,光如白昼,把众人看傻了。顾秉谦心安理得地笑纳了朝鲜百姓的民脂民膏。
  
  明朝制定了严格的“夜禁律”,按照夜禁律设置的巡夜官,会在一更天开始猛敲暮鼓,警示百姓,禁止出行。所谓一更天,大约为19:00到21:00的时段。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精确计时器,根据“日晷”确定一更天的开始。在明朝,若古人违法夜禁律,轻则打屁股,重则拘禁;非常时期,甚至杀头。根据夜禁律,城门官在一更天锁城门,然后把城门钥匙交到内衙。只有高级长官办理紧急公务需要出城时,才能申领城门钥匙。除了紧锁的城门,城市里的主要道路也会用木栅栏锁死,禁止通行。
  
  沈光祚、耿仲明一行人被堵在了栅栏前,一名手提灯笼的小官毕恭毕敬地上前盘问,他不敢摆出平日恐吓老百姓的嘴脸,皆因他看清楚了沈光祚乘坐的三品官轿。明代的官轿都是按照该名官员的官品定制的,若四品官坐三品官的官轿,即违制,是要被朝廷处罚的。守栅栏的小官还不够级别让沈光祚亲自下轿,沈光祚的长随陆焘上前交涉一番后,提灯笼的小官乖乖放行。
  
  有规则就有例外,是古代封建社会法律的一大特色。除了生病、生育、死丧可以夜晚外出而不被打屁股外,有权有势的官员也可以在夜幕下的北京城里面通行无阻。
  
  沈光祚指令长随陆焘,先把耿仲明一行人送回小客栈,他们再回沈府。到达小客栈后,耿仲明向轿子里面的沈光祚强塞了一张3000两白银的“会票”,作为此行答谢。沈光祚推却一番,最后勉强收下了会票,向耿仲明告辞。
  
  会票,类似于今天的汇票,其起源于明朝民间,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会票比实物金银轻很多,方便携带。根据《皇朝经世文编》的记载,“今人家多有移重资至京师者,以道路不便,委钱于京师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师取值,谓之会票。”
  
  会票,具有纸币的属性,由具备一定实力的北直隶地区“富商之家”发行,这类人的信用比大明政府的信用还要高,所以,能让会票广泛流传于晚明的社会。明代前期,大明政府曾经发行过著名的“大明宝钞”,最后,全部贬值为废纸。“大明宝钞”之后,明朝政府再没有发行纸币。
  
  耿仲明的3000两白银会票,是在一所天津的钱庄里面用3030两实物白银兑换而来的,该钱庄的老板,就是同时经营着标行(镖局)的天津商人沈世奎。沈世奎收了耿仲明百分之一的“兑换手续费”。
  
  “兄长,你今晚行贿的朝廷大员怎么样的?”孔有德看见疲惫的耿仲明回到客栈后,迫不及待地问。
  
  耿仲明喝了一口懂事的大侄儿耿继宗端到其面前的热茶,说:
  
  “他是一个很无耻的人。”
  
  耿仲明随后告诉了孔有德关于顾秉谦的“黑历史”:
  
  顾秉谦刚刚搭上魏忠贤时,他带着其小儿子拜访比他小18岁的魏忠贤,说道:
  
  “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须儿,故令稚子认孙。”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最早由“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设立。朱棣在统治大明帝国的前期,并没有想过设立东厂。
  
  作为一名篡位的皇帝,朱棣在统治的前期通过重用父亲朱元璋原来设立的“锦衣卫”,强化特务统治,牢牢把握着政权。
  
  然而,随着曾经的亲信、锦衣卫指挥使纪刚因谋反而被凌迟,朱棣对手下的锦衣卫越来越不放心,他决定分掉锦衣卫手中的特务权力。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立了东缉事厂。
  
  东厂一开始就为监督锦衣卫而存在的,而担任东厂督主的人,都是皇帝宠信的太监。朱棣很喜欢用太监,他手下的太监们也很优秀,当中,最出名的一位是“15世纪世界大航海家”郑和。
  
  明成祖朱棣死后,东厂被后世的明朝皇帝保留了下来,甚至短暂地出现过“西厂”、“内行厂”。从永乐十八年开始,锦衣卫基本成了“厂公”的执法机构。
  
  在沈光祚领着代表东江镇的耿仲明,明目张胆地向顾秉谦行贿时,北京城的锦衣卫已经盯上了来自东江镇几十个的“土包子”。消息很快绕过了被阉党架空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传到了“督公”魏忠贤的耳边。
  
  天启三年(1623年),深得大明天子朱由校宠信的魏忠贤,已经荣任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而且兼领特务机构东厂,成为名义上的太监二把手,实际上,却是太监一把手。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辈分比魏忠贤高的王体乾。
  
  名义上,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大。
  
  实际上,年龄、辈分都比魏忠贤大的王体乾,平日在魏忠贤面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像一个孙子。
  
  听闻顾秉谦收了5000两黄金,阴险毒辣的魏忠贤很生气。若没有魏忠贤,顾秉谦进不了内阁,当时的魏忠贤还没收过这么一大笔贿赂。顾秉谦在两天后拜访少自己十几岁的“干爹”魏忠贤时,魏忠贤对顾秉谦冷嘲热讽:
  
  “听闻,顾相最近发了一笔大横财喔!”
  
  顾秉谦心头一惊,他不知道,自己家里的厨子是锦衣卫的眼线。
  
  “干爹,谦儿此次前来,正是想给您介绍东江镇毛文龙的使者。如果您愿意见他,谦儿马上安排!因为看到干爹最近公务繁忙,所以,现在才告诉您。”
  
  在古代,能考上进士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面对突发情况,进士出身的顾秉谦很快镇定下来,他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魏忠贤的怒火平息了。
  
  “最近确实很忙,东林党那群书生不消停,一直跟我过不去……你尽快安排毛文龙的使者来见我,越快越好!我当上秉笔太监与东厂督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还没有一个手握实权的地方总兵来拜过我码头!”
  
  天启三年八月上旬某夜,北京城里暑气消散,桂花飘香。耿仲明、尚学礼、陈良策3人,领着30余名东江兵来到“魏府”,拜见东厂督主魏忠贤。
  
  魏府的中堂挂着一副巨大的岳飞像,该副岳飞像出自名家之手,画中的武穆候英气逼人、不怒而威。自从魏忠贤兼领东厂后,魏府中堂就挂起了岳飞像。
  
  岳飞,乃是明朝历代东厂太监供奉之神明,东厂太监虽然都不是男人,但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特务行径为“精忠报国”。
  
  55岁的魏忠贤正襟危坐,面无表情地看着跪在中堂内的耿仲明,而“白须儿”顾秉谦则卑躬屈膝地侍候在魏忠贤的身旁,场面让耿仲明想吐。
  
  “这二万两黄金都是送给本督公一个人的?”贪婪的魏忠贤问耿仲明。
  
  耿仲明早已从沈光祚的口中得知眼前的“太监第一人”之“黑历史”:大字不识,生性好赌,肃宁无赖,自净入宫,忘恩负义,心狠手辣......对他有恩的太监魏朝与太监王安都被他害死。耿仲明深呼一口气,朗声回应:
  
  “魏督公为国为民,精忠报国!乃大明之栋梁也!义父毛文龙将军早就想高攀督公之门楣,无奈过去一直无人引见,且东江镇距离京师路途遥远……小将仲明今日能有幸一睹督公之风采,实乃三生有幸,死而无憾!”
  
  耿仲明努力地让自己的语调保持正常,他一边把自己背熟的台词念出来,一边想呕吐。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有时候,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必须主动去做一些自己恶心自己的事情。为了东江镇,24岁的耿仲明拼了。
  
  “哈哈哈哈哈哈……毛将军真有意思!这个朋友,本督公交定了!”
  
  魏忠贤随后问了耿仲明很多关于毛文龙与东江镇的问题。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耿仲明紧张极了,他知道,这是魏忠贤对毛文龙进行“风投”前的摸底与评估。跪在耿仲明身旁的尚学礼、陈良策2人同样紧张,直冒冷汗。
  
  耿仲明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掌控大局的能力,他已从沈光祚处得知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尖锐矛盾,对魏忠贤提出来的问题对答如流。耿仲明扬长避短,一直强调毛文龙的优点,少谈东江镇面临的困难。在应付魏忠贤时,沈光祚对耿仲明说过的话不断在耿仲明脑海中回荡:
  
  “仲明,文龙海外抗金不易,需要阉党的支持;同样,阉党也需要手握重兵的边镇大员之支持。如今,朝廷的兵权集中在“天子老师”孙承宗的手里,兵权是阉党的弱项。此次,是东江镇搭上魏忠贤的好机会!”
  
  二更天,耿仲明带领一众东江兵离开了魏府。除了留下二万两黄金外,耿仲明还留给了东厂提督魏忠贤一封毛文龙写给他的信,以及辽东武举人何三宝的履历表。
  
  中秋节前,何三宝被朝廷任命为北京城里的锦衣卫百户官,从五品,赐“麒麟服”与“绣春刀”。中秋节后,耿仲明为首的东江将士离开了北京城,他们于九月份平安回到了东江镇。
  
  十一月,孔有德的长子孔廷训在皮岛出生。
  
  十二月,奉毛文龙之命,喝过孔有德、王玲夫妇2人‘“满月酒”的耿仲明、尤景和、陈良策、耿仲裕4人,带着一百名东江兵以及几百名水手从皮岛南下,往广东澳门出发。
  
  一个月后,天启四年(1624年)农历正月,朝鲜半岛爆发“李适之乱”;同一时间,冰封之旅顺半岛烽火再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