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影楼旧事>第十七回 仙桃古镇

第十七回 仙桃古镇

作品名称:影楼旧事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1-03-09 08:38:52      字数:8418

  诗曰:
  舟行仙桃江树空,一路渔歌伴春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只缘汉水入画中。
  话说袁文林一家乘坐舟楫,赵伯行船,大伙儿游览过了仙女山,顺风溯江而上,一直西来。真个是迎风鼓帆,破浪踏波,行彀多时,又到一地。但见:
  夕阳斜照,江河余辉。夕阳斜照,满天明媚开图画;江河余辉,千艘渔船归港汊。码头人潮涌,樯桅一川云。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正是那渔村晚市,买卖良辰。花香江风劲,云淡月光新。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诗曰:
  仙桃古镇照斜阳,落日余晖映汉江。
  良田阡陌绿油油,江风吹来桃花香。
  禾菽瓜蔬田园美,细柳摇曳迎客忙。
  稻香鱼肥三蒸佳,一杯清茶品华章。
  且说赵伯将船泊于凤嘴湾码头,返身来到舱中,扯过一条凳子与大伙一起围坐闲谈。赵伯接过袁文林递过的一杯香茶,轻轻呡了一口,笑道:“这仙桃镇地属沔阳县,街衢宽阔,房屋栉比,商务辐辏,极其繁盛,为江左之古镇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赵伯又笑道:“我们脚下的高山,名曰‘龙华山’。江水到此,先绕山脚南下,然后折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龙华山如中流砥柱一样,劈江分水,减缓了汉江流速,水流和缓,利于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便自然成了码头。这一座古码头,就是传扬于千里汉江的凤嘴湾。”
  赵伯顿了顿笑道:“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沔阳州府便安排大官驻此统领船运等事务。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长期驻军防守。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命名为‘仙桃镇’,一直沿袭至今。”
  志忠笑道:“赵伯伯,听您老说这仙桃镇名胜古迹众多,可惜咱们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游遍。您老看我们从何处看起,又从何处结束好呢?”
  赵伯笑道:“此处是个水陆码头,从古到今,有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游玩访古,留下许多传闻故事。如:屈原沧浪遇渔父、郭河楚王五乐台、狄仁杰问政、缅伯高洗鹅沔阳湖、李白游沙湖、禹公祠、魁星阁、娘娘庙、司马桥等等。这些都是名胜古迹,我们一定要去浏览一番,而且要摄影留念才遂吾愿也。”
  袁文林笑道:“这个自然,我不但要给大伙摄好影像,等到了汉中之后,我要将这沿江风光制成画册,彼时我们人手一册。以示忘怀。”
  赵伯笑道:“今日去仙桃镇中游玩,大伙要注意行止分寸。”
  志忠笑道:“这又为何?”
  赵伯笑道:“俗话说,三里不同天,十里改规矩。这地方的人多由外乡迁徙而来,有回民、藏民、土家人、蒙古族人、苗家人、彝族人、高山族人、壮族人、瑶家人、侗族人、土族人、朝鲜人、白族人、布依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乡民散乱杂居,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所以大伙要嘉言善行。这是其一。”
  赵伯又笑道:“再者,这仙桃境内河湖密布,港汊众多。有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流经全境,水陆交通是非常发达。由此,溯江而上,经沙洋、过宜昌,达襄樊而直至汉中、巴蜀;顺江而下,走汉川,过蔡甸、到武汉三镇。无论寒暑,春夏秋冬,千帆争渡,日夜不缀。上下码头的客商人等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何况现在正是战乱动荡之时,我们又是一群老幼妇孺,人生地不熟,所以还是小心谨慎一些的为好。”
  袁文林笑道:“老哥哥,不愧是久走江湖,确是至理名言,言之有理。正是温柔走遍天下,刚强寸步难行也。”
  且说大伙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正说处,玉芳玉华两姐妹已将饭菜整备齐了。志忠拿一块搌布将桌凳搌干净,两姐妹随即把饭菜摆将上来,满满一大桌子,果是色香味具全。这一顿晚餐是异常丰盛,但见那:
  嫩焯金针菇,凉拌白菜心。清蒸马齿苋,荠菜炒香干。鲜藕片薄白如玉,萝卜丝细一寸青。烂煮苤蒌头,蒜泥扫帚苗。炒茼莴,烧桂鱼,土豆大葱烧牛肉。盐水鸭,白蘸鸡,猪肉茄子炖粉条。鲊辣椒,爆鳝片,清香满口大龙虾。虾仁炒菜花,味美甚可夸。主食白米饭,美酒女儿红。月明江上一餐饭,渔姑巧手下后厨。
  大伙围坐一起,风卷残云,吃得津津有味。
  酒足饭饱,却才收了碗筷。大伙来到岸上,信步江边,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走了不到二里路,早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正是:
  十里长街行人稀,万里长空多星辰。
  画舫渔船皆入港,千家万户齐关门。
  鸡鸭牛羊收栏圈,三山五岳鸟归林。
  汉江依旧涛声劲,一弯明月照客轮。
  且说天色已晚,大伙回到船上,洗漱,收拾整齐,各回自舱安歇。不提。
  一夜无话,早又是竹敲残月落,鸡唱晓云生。大伙起来,收拾茶水早餐。餐毕,大伙整顿了行装,相互携扶,迎着朝霞上岸游玩。大伙过了栈桥,离了码头,一个个眉开眼笑,径直朝洗鹅湖而来。正是那春融天气,但见:
  数村花开临江居,几株细柳随风摇。一路烟雨丽人游,紫竹林,吊脚楼,水清荷碧苍山翠。
  柳絮飘飘如霜雪,沙湖鸳鸯成双对。笑语曳花惊飞鸟,紫燕去,蝴蝶至,人生如梦江月酻。
  却说大伙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风景秀丽的洗鹅湖了。关于洗鹅湖,这儿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传说唐朝时期,南诏与大唐修好,要送给大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负责这个任务的人叫缅伯高。缅伯高就带着白天鹅朝大唐走来,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困难,这一天来到了仙桃古镇。缅伯高看到这儿山清水秀,就在湖中为天鹅沐尘。那天鹅本是水鸟,一见了水,那还不飞吗,白天鹅一下子飞走了。缅伯高追之不迭,仅仅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此时两手空空如也,不敢回去,只好继续前进。缅伯高到了大唐国都长安之后,将丢失白天鹅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大唐的皇帝,并吟诗一首,诗曰:
  将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啕。
  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却说大唐乃礼仪之邦,见缅伯高心意诚恳,也就原谅他了。而缅伯高千里送鹅毛的事儿越传越远,到了今日,人们还津津乐道呢。一件趣闻,竟成了千秋佳话。不亦奇哉!
  却说大伙游罢洗鹅湖,说说笑笑,不觉到了司马桥前。这桥位于仙桃镇建兴门外,始建于三国时代,清光绪十五年重建。千年古桥至今依然完好如初。司马桥南北横卧,飞架于护城河上,桥长六丈,面宽丈八,单孔拱梁,其状如虹。整个桥身由条形青石垒起而成,桥面为青石板铺成,桥上石护栏上面的雕刻非常精美。西边护栏上的浮雕是人物、鹿和仙鹤等,东边护栏上的浮雕是龙凤图案。在桥孔顶部栏杆处,镶嵌着石匾,刻铭文“司马桥”三个字,款署“光绪岁次庚寅众姓重建”,字体为印刻楷书。在桥的北端雕有两尊吉祥的石象迎宾,桥南端雕有两尊威猛的狻猊踞守。司马桥玲珑剔透,古色古香,颇有南朝风味,让人留恋难舍也。
  大伙步上桥面,远眺山水如画,美不胜收。近观雕栏画栋,诗意盎然。玉华正在细观那护栏上的图画,志忠愕然发问道:“玉华姐姐,司马桥乃仙桃之名胜,这护栏石雕栩栩如生,有何寓意啊?”玉华笑道:“依我看,西边护栏上的人物是个手持符节的官员,傍边是一些车马随从,周圈另外有白鹿仙鹤围绕,这显然是一幅出行山水图,说的就是那缅伯高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啊。东边护栏上的龙凤上下缠绕,踊跃飞腾,其前后左右环列各色人等,男女老幼皆盛装丽服,神采奕奕,盛况空前,这分明是一幅欢庆端阳佳节、古百越人祭祀水神的龙舟竞渡图嘛。”
  大伙听了玉华的见解,觉得很有道理。这时,志忠又问道:“玉华姐姐,这大象和石狮子好威武啊,有什么说法吗?”
  玉华笑道:“这桥北的石象,说明古代此地属于南诏郡,彼时古滇之地,山高路险,森林茂密,故多琪花瑶草,珍禽异兽。莽莽草原,大象成群,狻猊结队,蔚为壮观。古人视大象为吉祥的瑞兽,可以给人带来喜庆欢悦,所以在桥头雕刻了这一对大象。”
  玉华顿了顿继续笑道:“这桥南的瑞兽,形似狮子,但不是狮子。这个形似狮子的怪兽叫狻猊。据古代神话传说,龙有九子,狻猊在龙子中排行老五,也有说是第八的。反正是故事传说,大伙实不必较真也。狻猊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首先传入南诏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一般多安置在庙宇或官衙大门的两旁以壮形色。这司马桥位于护城河上边,正对出入城的大门,所以将两只威猛的狻猊安置于桥南,也是护佑过往人们平安顺利之美好愿望耳。”
  说道这儿,玉华嫣然一笑,就不说了。
  袁文林笑道:“古百越地处水乡泽国,出行多驾舟,以舟代车。《吕氏春秋•贵因篇》载:‘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述异记》中叙述:‘吴王夫差作天池,池中有龙舟,日与西施戏水。’这司马桥所雕之图,说明龙舟竞渡之习俗早已盛行于吴越之地也。”
  赵伯笑道:“仙桃古称沔阳,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民间有端阳竞渡习俗,颇负盛名。《沔阳州志》记载,当地以十五日为大端阳,当天以木雕五色龙,首尾天矫如船形;中以绢画神像,盛鼓乐,杂彩色纸标,巡于市面上。神各一船,船至,香楮爆竹饯之;闻之送瘟船,出南城外焚之。旧志又载,沔俗近亦增盛,城乡各镇皆然,金鼓花烛,龙舟飞舞,观众如墙,事虽戏,而犹有左意。端午节河中龙舟密集,岸上人头攒动,水上划,岸上呼的场面十分壮观。历代文人雅士为此留下许多美好的诗词。”
  赵伯是越说越高兴,说道极致处,竟然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诗曰:
  忆昔端阳赛龙舟,彩旗飘飘遍码头。
  白浪滔滔分先后,欢歌笑语乐悠悠。
  吃粽子,喝烧酒,万川竞渡传千秋。
  诗画江南水乡美,高歌一曲争上游。
  书中代表,若干年后,有考古学家发现了铜钺,器物上雕刻着“羽人竞渡”的画面,图案生动清晰。这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金黄色,器身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一图,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托一孤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迎风飘舞。这是一幅古人划龙舟的生动翔实的羽人竞渡图画。这和司马桥桥栏上的图画神韵如此相似乃尔,简直如出一辙也。如此看来,玉华之说,确有道理也。此是闲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玉林、顺生他两个在那桥边,正在那儿追逐嬉戏。正在这时,忽见远处有一只游船过来,赵伯笑道:“这只船儿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可坐船去那沙湖也。”
  赵伯大喜道:“孩儿们,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游船儿来了。”说话间,那船儿到了桥边,原来船上只有三位游客,船很大。大伙上了游船,绕城而游。
  却说大伙缓步下了司马桥,上了画舫,凭栏观赏,回望那桥,只见桥下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绕城而过,正是:
  远眺小桥凌空架,白云万朵绕城爬。
  才子佳人桥上过,青石栏杆人如画。
  朝寻浮云放鸦去,斜阳晚照接天涯。
  细雨霏霏光罩影,好似神女步彩霞。
  却说不多一时,又至沙湖娘娘庙也。大伙弃船上岸,朝前走去。沙湖娘娘庙位于沙湖上街,原为法华寺。明末,天下动乱,崇祯皇帝懿妃娘娘与宫女太监共九人避难在此。并鬻资数万,修建沙镇水利与街道。后在法华寺出家为尼,娘娘去世之后,世人才明真相。当地人为纪念娘娘,将法华寺改为娘娘庙。
  却说大伙缓步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选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又见那钟鼓楼高,浮屠塔峻。安禅僧定性,啼树鸟音闲。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诗曰:
  上刹祇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婆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且说大伙进了山门,来到大殿前面,抬头观看,只见那正殿上书四个大金字,原来是“娘娘禅院”。大伙迈入大殿,望金象祝拜。祝拜已毕,转过正殿,径入后面禅房。禅房清静,一位高僧和一个童儿在那照应,一张八仙桌洁净无尘,桌上有一个清道光元年老祖禅堂豆青釉大盘儿,傍边有三个青花茶锺;又一把十二生肖白铜壶儿,果然是赏心悦目,古色古香。
  大伙依序落座,那高僧献茶,大伙喝了三杯香茶。茶是好茶,眼观清澄,入口生香。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因天将晌午,正是午膳之时。
  且说大伙游玩了这大半天,腿脚有些乏力,腹中饥饿,口内干渴,身体有些疲惫。袁文林笑道:“长老,附近可有卖饭的吗?”高僧笑道:“施主,这清静禅院,藏于青山,远离闹市,田园风光无限,倒没有一家酒楼餐厅。不过,施主莫要心焦,我这庙后,也有几亩水田和一片菜园,我们一年下来,所获足够日常生活的了。今施主携宝眷光顾敝寺,正是我们之间的缘分,施主请静坐喝茶,我已嘱咐小徒安排斋饭去了。稍等即好。”
  袁文林笑道:“长老,轻造宝山,不知高低,恕罪恕罪!”高僧道:“不敢不敢!”因问,“施主,听口音好像是京津一带的,阖家远游到此,欲向何处?”袁文林笑道:“在下祖居北平,因躲战乱,由北平南下汉口寻友,不期未遇,遂入汉江转上西去。我准备去汉中谋生,在汉川南河口码头遇到这一位义士赵伯,我二人一见如故,承其邀,坐其船,两家人结伴而行。因在下粗通摄影之末技,然诚心想要维护我国历代古迹名胜。久闻这法华寺盛名,故此行有两个夙愿,一是观赏胜景,二是给国宝留影。不知可否?”
  赵伯也笑道:“长老,我们此来,实为此目的也。还望长老应允。”
  高僧笑道:“施主,不要多虑,如此好事,善事,我们是求之不得呀!”大伙邀请高僧师徒一起合影留念,高僧唤来小童儿,大伙在庭院之中摆好姿势,袁文林和志忠分别给大伙拍照。袁文林和志忠又到各处拍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大伙都非常高兴,很快,素斋备好,大伙用罢。袁文林和赵伯又各自取出一些碎银子,作为香火钱。大伙时离开时,高僧和小童儿直送到山门之外。大伙离了古刹,又说说笑笑地去下一个景点。不提。
  说话间,不觉的来到禹公祠外也,这禹公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初期。民国时期重建。据史志记载:雍正年间,禹殿鳌奉诏到沔阳任知州,他深入民间,体察疾苦,知了沔阳地势低洼,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请求免除历年所欠赋税。乾隆三年,皇帝颁旨免税,沔阳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鳌调任黄州知府,沔阳人遂为其刻石铭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资纪念。
  且说大伙边走边谈,说得是那流传千年的《沧浪歌》,谈到高兴处,袁文林竟然放喉高歌,歌曰:
  楚国夫子,遇渔江畔。楚国夫子,形单影只人憔悴;遇渔江畔,山空夜半相对歌。子非三闾伟大夫,何故慷慨至于斯?浊里独清,醉中独醒。向江边,圣人不滞;峭壁前,随世推移。淈其泥而扬其波,哺其糟而歠其醨。浊中有清思高举,清中有浊少施为。干净者常更衣,视新旧一般同。安能以身察,受之以清清?谁识江边泥土中。几多珍珠蒙世尘。正是沧浪水清濯吾缨,沧浪水浊濯吾足。
  书中代表,流传于今的《沧浪歌》是春秋时期的代表诗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沧浪之水清的时候就洗我的冠发,沧浪之水浊的时候就洗我的脚。渔夫借《沧浪歌》劝屈原审时度势,随波逐流。《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曾经提到它。历代文人学士对此歌都有很高的评价。这一首在楚地流传久远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创,也不是“渔父”首创。古时,汉江有一支流经仙桃镇,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游经沧浪水时,在江边遇到一个渔父摆渡,渔父一边摇橹摆渡,一边唱渔歌,诗人听了后心情变得愉悦起来,遂记之,因此渔歌起于沧浪河,所以称之为《沧浪歌》也。此渔歌韵律优雅,意境深邃,雅俗共赏,流传甚广,千年传唱,流传至今。而沧浪河却不知所踪也。此是闲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那袁文林一曲歌罢,意犹未尽,遂吟诗一首,诗曰:
  莲池景致果然佳,好似玉女散天花。
  新荷轻盈拂人面,水底游鱼戏彩霞。
  好月舒光如对镜,清风弄影自荣华。
  江湖归来话游子,沧浪一曲可放鸦。
  却说午后未时,大伙又找了一个茶馆,吃了些香茶点心,休息了一会。便去沙湖魁星阁游玩,这魁星阁位于沙湖镇通顺河边。始建于明代,石木结构。阁高三层,建筑宏伟,聚台、楼、阁于一体,别具一格。大厅中供奉文曲星君,魁星,是我国神话中主宰文章盛衰的神灵。袁文林游览至此,诗性依然不减,览罢也留诗一首,诗曰:
  岸芷汀兰春光宣,郁郁青青满山川。
  长烟一空窗前月,浮光跃金五色烟。
  静影沉璧云梦泽,汉水涛涌波浪翻。
  龙华山下樯如林,锦瑞河边桃花鲜。
  娇女兰舟烧玉桂,一水分流凤嘴滩。
  渔歌互答窈窕女,春和景明艳阳天。
  古镇欢呼千里客,水中鱼龙化万千。
  心旷神怡宠辱忘,把酒临风和诗篇。
  书中代表,一九三八年日本飞机的狂轰烂炸,到处是断壁残垣。古镇的房子毁了一大半,一片狼藉。娘娘庙等数百年的古迹和文物成了过眼云烟。说起仙桃沙湖大码头,大码头其实并不大,仅是一个巷子,十米来宽的青石板鋪就。巷子里一共十几户人家,家家都是生意人。有粮行、鱼行、绸缎铺、广货铺、糕点铺和中药铺。自一九三八年之后,大码头的几户人家相继去了外地,眼前的大码头如此衰落,宽宽的青石板街不见了,街道已成一米来宽的小巷,房子参差不齐破旧不堪,每家的门都紧锁着,满目酸楚没落。大码头在战火中毁灭了,昔日的辉煌永远淹没在了遥远的回忆之中也。此是后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大伙游玩了一天,至晚方回,回到船上,玉芳玉华两姐妹招呼大伙喝茶休息,两姐妹去船尾整饭菜,不大功夫,饭菜备齐,展开桌椅,将饭菜一一摆上桌来,又是六菜一汤,香米饭,白馒头,大伙饱餐一顿。餐罢,收拾家火,又递上香茶,大伙一边品茗,一边畅谈今日所见所闻,大伙越聊越高兴,直至二更方罢。
  当夜无话,次日早行,经麻阳潭、彭水河、岳家口、鱼花红、黑流渡、泽口、多宝湾至沙洋。不觉的红日沉西,天光渐晚,但见:
  乱云撩乱,山月青朦。
  满天星斗闪烁,四面猿声空啼。
  孤舟去时江渚阔,余晖笼罩远山低。
  风吹波浪急,空岭行人稀。
  汉水依旧向东去,谯楼钟响入夜时。
  当晚泊于沙洋。一夜无话,次日早起,洗漱完,吃罢早餐。大伙登岸到临河街买一些日常生活之物,如:油盐酱醋十三香之类。沙洋地处汉江中下游,这一段汉江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里水路,江汉平原北端,东临汉江与钟祥市、天门市隔江相望;西濒漳水,与当阳市毗临;南滨长湖,与江陵县、潜江市交界;北靠荆山余脉,与掇刀区、东宝区接壤。水陆畅通,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称。
  却说这时玉华、玉芳和志忠走在前面,袁文林、赵伯等人随后,逶迤前行,转过一个小山坡,忽见一座小村庄。那门前真个是:
  路傍茂林修竹,长满参天古树。遍野山花,一地荒藤。江枫临万壑,山崖怪石奇。一阵清风香袭体,数株杨柳绿依依。吊脚楼,篱笆院,如诗如画;石板桥,青砖壁,小溪潨潨。暮春多雨,栖鸟啾啾。山径客来早,白鹅声嘹嘹。疏林内牛羊乱走,庄门外小儿喧闹。
  书中代表,这汉江沿岸人家多依山面水,前有禾场,后有园林,一般都是前后两进院子。前院有过道,两侧为耳房,后院正中三间堂屋,两侧为厢房。前后院之间是天井,以青石铺地。天井与厅屋之间用一屏风相隔。厢房一般作为家眷居室。堂屋正中一间为客厅,壁上常挂名人字画,下设八仙桌一张,两边各摆一把官帽椅。桌子上有香炉、花瓶,茶壶、茶杯、茶叶等物品。左右两间一般作长辈卧室。这沙洋虽然不大,由于这儿水路长,码头多,每天船来船往,客商不断,河街短小,却很热闹。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儿都要举行庙会。作为一项传统荆楚民俗活动,每到这一天,方圆数百里香客游人都会慕名到坐落在沙洋县纪山镇内的纪山寺来赶庙会。
  据说这纪山寺始建于隋朝,兴于唐清,香火鼎盛,从未间断。纪山寺,古名红梅寺,后更名长眉寺,又名白雀寺。唐朝初年,由尉迟恭改建并更名为纪山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纪山是东周楚国之名山,纪山寺位于峰巅。寺院周围群峰耸立,危岩参天,云雾缭绕,苍松翠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乃不可多得之人间仙境、避暑胜地。
  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僧侣雅士慕名而来,吟诗作赋,流连忘返。寺内名人碑帖众多,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寺周水潭环绕,松竹遍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每年庙会之时,游客络绎不绝。因为路途远,而且山道崎岖,难以攀登,再加上今日阴雨绵绵,山高石滑,所以大伙就在那临河街里游览了一会,买了一些必须之物,就回到了船上。便扬帆起航,经臼口、马梁、石碑、唐港抵钟祥。时值江河有雨,在码头稍休,便继续前行,经碾盘山、砖头湾、官家山、流水沟、河营、雅口、官庄至宜城。船行一百单八里,又不觉西天晚霞红如火,一轮明月上高楼,正是那:
  日落西山天色晚,家家户户冒炊烟。
  叮叮铛铛锅盆响,杯杯盏盏飘清香。
  酒足饭饱人已困,满天星斗静无声。
  游鱼水底争相戏,如画人儿入梦中。
  赵伯将船泊于码头,玉华也将乌篷船安顿停当。其余同行友船依次排列整齐。大伙是早已习惯了。玉芳端出饭菜,大伙饱餐一顿,闲聊了一会,就各自安歇。不提。次日天微明,船队已经出宜城县了,水程共一百三十里,经小河、白家巷、龙门滩、刘家集、董家湾。一路上,沿河绿柳成行,村落不断,鸡犬相闻,风景极佳,田肥地茂,物阜民丰。正是清风送莺歌燕语,把酒话渔猎桑麻。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短捷说。袁赵两家坐着船同舟共济,一路飘摇,夜宿昼行,溯江而上,经沙洋、过宜昌,共计水程三百八十里,这一日上午到了襄樊。襄樊乃荆楚之名城,真个好去处!正是:
  三国名胜地,襄樊第一家。
  书到这里,暂告一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