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二十五章 奉旨填词(一、二)

第二十五章 奉旨填词(一、二)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1-01-18 12:54:53      字数:6768

  一
  虫虫、瑶卿几个女子聚在一起商量,趁着柳郎与香香那伙人闹翻,有些回心转意,咱们趁热打铁再促一促他。瑶卿道:“唉,各位姐妹,这几日我想了很多,想的我头都大了,还好我倒是有了个主意,你们看行不行,要是馊主意就当我放屁。前几天咱们聚会,巧娘那天冒出的那句奉伎旨填词启发了我,话糙理不糙,话虽糙倒有一定道理。既然这‘且去填词’是当今皇上所赐,我们就在这上面大作文章。皇上是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只是没有填词这一官职,否则柳兄有了这批语就已经是官了。”
  “你这说跟没说一样。”
  “我这不还没说完吗。柳兄有了这批语,就如同奉旨钦差一样,那就打着这奉旨填词的旗号,在这汴京城里大张旗鼓地造造声势,让柳兄风风光光的填词度曲,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富贵、豪奢生活,让那些令柳兄不自在的人和幸灾乐祸的人后悔去吧。”
  佳娘道:“前不久我才刚知道,原来这个皇上就是那晚矾楼夜宴时见到的那位公子,当时看着人还不错,谁想竟是如此对待柳兄,真是小白脸子没好心眼子。不让七哥当个大大的官,反而让七哥奉旨填词,七哥填词向来是词由心出,奉旨哪能填出什么好词。你皇上既然看不上填词,还真不如就批‘奉伎旨填词’岂不更恰当,要是那样,柳兄还不成为曲祖,我等众人得像神一样供着他。”
  虫虫嗔道:“休得胡说,还嫌七哥不够倒霉,此话犯忌也,到时倒霉的又是七哥。我看瑶卿姐说的真是个好主意,我们倒是要借此机遇把事做大,又要不给七哥惹事、帮倒忙。那句‘奉伎旨填词’我们改一改,与‘奉圣旨填词’可以联为一副对联,上联当然是皇上金口玉言御笔加批的‘奉圣旨填词柳三变’;这下联不妨为‘为歌姬度曲柳七郎’。”众人纷纷叫好,都道可行。
  虫虫沉吟道:“只是柳三变对柳七郎,三变对七郎尚可,而柳对柳则不成规矩。”
  旁边踱步的瑶卿道:“那就改为杨七郎,杨柳不分,杨暗喻柳也,而且官府中再挑刺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众人又是一阵叫好声。
  佳娘说:“只是这杨七郎,这汴京城中人都知大宋开国功臣天波杨府的杨七郎,会否弄混?”
  瑶卿道:“却也无妨,正好借重这名气,更好扬名。”众人称是。
  瑶卿道:“柳兄前不久刚作了几首《巫山一段云》,现正在汴京传唱,我看柳兄丰神潇洒、风流倜傥,在我眼中就是神仙,只是这位神仙不如二郎神常在灌口庙中住,我们这位神仙游踪不定,不如就叫游仙吧,横批就是‘游仙到此’,大家看如何?”
  众人有说好的,有说再想想,佳娘道:“横批‘柳七来也’更直接干脆!”又是有赞同的有反对的。
  虫虫道:“我看这样,横批因人而异,反正四字,写什么到时自己定。我们今天作个约定,只要谁知道柳郎哪天去了哪家酒楼,谁就负责在酒楼门楹贴上这幅对联,红纸熘金大字,瑶卿姐你看用什么字体好?用飞白书?”
  瑶卿想了想,摇头道:“飞白书体不易为平民百姓所识,还是用行书体吧。”
  “好,那就请姐姐你来写,正好显示我们姐妹的书法龙飞凤舞不让须眉,我们一定要把这‘奉圣旨填词’的金字招牌打出去,到时只怕这客人会挤破门槛。不过有一点必须向大家说清,矾楼那里再休要打出柳三变旗号,柳兄是绝不会再踏矾楼一步,我们不怕他那里店大欺客,让他也看看什么叫客大欺店。”
  大家高兴得鼓掌叫好。
  虫虫又道:“瑶卿姐说的这个主意还真是有道理,我们刚才已议出方案,再要好好策划一下,过几天定会轰动这汴京城,先不要告诉柳兄,也不要让他再去歌楼,让他在家闷几天。这具体的事由佳娘牵头去办,这丫头鬼点子多人又泼辣能干,瑶卿姐你们几个帮助她一起谋划,我负责拴住七哥并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和安全。”
  “哈哈,虫虫你倒会安排,一人借机独霸了柳兄,你可不要假公济私,弄得柳兄下不了床。”
  “去你的,赶紧分头做事吧。”
  过后两日,京城盛传柳七“奉圣旨填词”,每晚京城必有一座酒楼火爆异常,成千上万的歌女追随着柳三变的足迹穿梭于汴京城内各个繁华场所。
  “奉圣旨填词”的招牌往酒楼前一立,仿佛钦差大臣光临酒家,生意能不兴旺吗?柳三变其名日隆,成为京城压倒一切的话题。
  每日里专门有人打听,柳三变今晚会去哪个酒楼,早早便有人去那里候着,这已成为这段时间全城人最企盼最喜闻乐见之事,就好像是听评话,听完这段又想听下段,人们的平淡生活无形中凭添了无限乐趣和快乐。
  这一期间,柳三变的活动踪迹几乎走遍了汴京城的所有知名歌楼酒肆,捧红了不少歌女。
  既然柳三变在城里到处游走,那就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汴京城的基本方位和格局,以使读者能够跟随他的脚步不至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宋代开封城的繁华和开封城人们的安定舒适奢靡的生活,如同亲历亲为,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二
  宋代的开封城分为里城和外城,皇城在里城的中心靠北。开封在唐代称为“汴州”,五代时又称为“东都”,宋朝也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大宋建都汴京以后,继续沿用五代末后周重新扩建的這个都城,汴京城就形成了一圈套一圈的三重城的都城格局,最里面的一圈是皇城,然后是里城,外面一圈是外城。有些汴京人戏称自己的城市是“三环套月”的模式。
  宋人孟元老在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书中真实详尽地描述了东京的城市结构和坊巷布局,让后人可以从中完整的看到北宋都城开封的全貌。与宋同时的辽国都城,以及后来的金国中都城,乃至明清时期的北京,都是在大宋都城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东京汴梁的营造格局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封建王朝,它的城市蓝图成为范本。
  宋代开封城市的管理采用厢坊制,城内地域划分为八厢一百二十坊,城外九厢十四坊。厢为城市管理的基层政权,厢官职责是掌控域内治安、民间争讼。厢坊制是沿续的唐代长安城的建造和管理模式,但是到了宋代,历代形成的坊墙已被拆除,厢坊成为一片片的城市社区,互相之间不再是隔离,而是四通八达。厢、坊之上设立由京朝官主管的都厢,专管城区。县官则治理郊区。
  外城(也称新城、郭城、罗城)最早在周世宗显德年间创建,经过宋代多次改造,周长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城高四丈。用夯土垒筑,坚固异常,丝毫不比砖砌城墙逊色。
  墙体是土黄色的,和城外冬天时的大地是一个颜色。城墙从上到下,佈满了断断续续由雨水冲刷而形成的的沟槽,零星地长着一簇簇的杂草。
  外城形制略呈正方形,正南为南薰门,进南薰门向北可直通大内。南薫门的东面为陈州门,不远处另开蔡河水门。南薰门的西边为戴楼门,旁边也有一蔡河水门。外城东面自南向北为东水门、新宋门、新曹门、东北水门。北城一边自东向西为陈桥门、封丘门、新酸枣门、卫州门。西城一边自南而北为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固子门、西北水门。
  这些城门的名称皆是俗名,至于它的正名谁也记不住,例如郑门叫顺天门、固子门叫金耀门等。
  城门的俗名表示它通往的地区,所以老百姓很容易记住,如宋门通宋州(商丘)、曹门通曹州、郑门通郑州。这也说明当时汴京城与周围地区在交通及经济上的联系较为密切。
  各城门皆有瓮城,只有南薫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直门两重,因为这是东西南北四个正门,留有四条御道便于皇家出行。
  城外有城濠名叫护龙河,阔十余丈。濠内外皆植杨柳,砌有矮墙,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外城的城墙上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墙,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两边种植着榆树和柳树。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库里贮藏着守御的兵器。整个外城工事的养护由一万名士兵负责,可见汴京城的建筑完善和防御的严密。
  汴京外城虽然高大坚固,却不是读者心里想像出的,说起来有点令人失望。整座外城是由黄土夯筑而成,只有几座城门是砖砌的,也就是说整座城墙是用黄土、夹板一层层堆垒起来的。与后世之人描述、想像的差了很远,什么青砖磨缝,城高数丈,城池壮观,那是后人闲得无聊、说着好听、仿造好看编出来的。
  不过说是夯土,也别小看了它的坚固,抡枪用力扎上去,也只捥得指甲盖大小一小撮土。
  里城为唐时的汴州故城,又称内城,也称旧京城,大致位于外城中央,略偏向西北。周围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南边城门为保康门、朱雀门、新门。东边为汴河南岸角门子、旧宋门、旧曹门。北边为旧封丘门、景龙门、金水门。西边为旧郑门、汴河北岸角门子、梁门。
  内城主要是商业和居民区,也是官署、寺观等的集中区。
  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新郑、新宋、封丘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大的商业市场集中设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以及相国寺、东华门外一带。开封城的东城远较其他城区繁华热闹。
  皇城即“大内”,又名“宫城”。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扩建皇城东北隅,使皇城扩大到周围七里余。(笔者注:徽宗时期在宫城北侧建延福宫,使规模狭小的宫城面积又扩大了近一倍。当然,即便如此,其规模与壮观与后世的明清皇宫也是没法比的。)皇城内的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的建制,总计约四十余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在文德殿,圣寿赐宴在紫宸殿,试进士在崇政殿等等,殿宇规模极为雄伟壮丽。
  皇城为砖砌城墙,共有乾元、拱宸等六门,其中南墙开三门,正南为宣德楼,两边为左掖门、右掖门。
  到了大宋四帝赵祯御极之世,已经进入宋朝的全盛时期,这位皇帝是史上少有的仁德之君,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有诗形容这位明君:“圣明有道唐虞日,日月无私天地春。”
  这个时期的汴京城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人烟密集,八方辐湊,万国来朝,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各国到访的商人与留学生的身影,市面上常能见到世界各地出产的珍稀物品。
  许多年来天下太平,开封城的人们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人丁兴旺,物产富足,儿童们整天就是学击鼓、学跳舞,而年岁较大的人们早就忘记了战乱岁月是什么样子。
  街道两边有许多漂亮的楼阁建筑和豪宅大户,建造得富丽堂皇。许多装饰华贵的马车停靠在路边,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们在大路上来回奔驰。当穿著华丽衣服的人们从你身边经过时,便有阵阵香风向你袭来。民宅被柳荫覆盖掩映在花草竹丛之中,不少上年岁的人惬意地坐在门槛上,看着孩子们在街巷里玩耍。临街的许多房屋被改造成商铺,珠簾翠幕遮盖的门窗里不时传出歌女的歌声和笑声,星罗棋布的茶座和酒楼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笙歌彻夜。
  宋朝高士邵康节先生赋诗赞道: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笏,取次园林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东京城市人口达到一百余万,这在世界史上已达到极限。仅以猪肉这一项消费来说,东京城每日宰猪即超过上万头。水产品也是东京市民的一项大消费,每天一大清早,城外卖鱼的就往京城里送鱼。单是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这三座城门,每天运进城里的鲜鱼就有几千担。到了冬天,一样能吃到鱼,从北面黄河捕来的鱼用车载着,一车一车连绵不断地运进京城。
  为了支撑这全天下第一的大城市的开销,每年通过汴河由南方运进开封的稻米就多达六百多万石,其余的地方特产更是不计其数。
  开封城的商业繁盛,促使宋代的统治者迎合民众的需要,拆除了唐代的里坊围墙并取消了“宵禁”,使得封闭的市坊演变成开放的商业市街,居民可以临街开店。在皇城南边的州桥,皇城东南部新曹门街、十字路口,以及主要的城门口都形成了街市。商品买卖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封城内百业兴旺,市井生活自由舒畅,处处显示出文明、昌盛和富足的气象。
  东京城富丽甲天下,资产百万的人很多,十万以上的比比皆是。因此东京人讲求奢华,耽于享乐,真到了孔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程度,以一些酒店的菜肴来说多到几十上百种。再如各种小吃、干鲜果品、时令美食,更是举不胜举。
  不单是城市的贸易市场、娱乐活动场所的极速扩张,经营的时间也扩展到夜间,这在只凭着烛火照明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宋初,“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更以来,不得禁止”。从法律上弛夜禁,开放夜市,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这项功德对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可以和太祖皇帝建立大宋的丰功伟业相媲美。
  宋代城市的夜市是真正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的兴旺不是为了点缀、美化政府的功德,而是城市各阶层人们的需要。宋以前即使是盛唐之时,任何人也享受不到逛夜市的乐趣,因为那时要施行宵禁。而宋代的城市却是另一番景像,每当夜幕降临在城市上空,各式各样的灯烛点燃,仿佛满天的星辰散落到人间,整座城市灯火辉煌,耀如白昼。一阵阵喧闹的声浪充斥着大街小巷,吆喝叫卖、锅碗叮当、鼓乐笙歌、呼朋唤友、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不管身上钱多钱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寻找适合自己的消遣。
  开封城里最著名的夜市有州桥夜市、潘楼东街巷夜市等,当然最热闹不过的是马行街夜市了。人流纷纷涌向繁华的街市,去享受美食醇酒,品品香茶。然后选一两样美味的冷饮,或细细品味或一口吞下,顿时凉彻心脾。吃饱了喝足了,人们便仨一群五一伙地挤进大小勾栏瓦舍里听唱流行乐曲,观看新编杂剧和各种伎艺杂耍,男人们则喜欢聚到表演诨话的勾栏去听带点荤言的段子。而那些文人墨客和脱下官服的大大小小官吏,则喜欢去高雅的歌楼去欣赏曼妙的歌舞和表演歌舞的美人。
  街头较宽敞的空地,早已被比赛放风筝、踩轮车的少年和表演各种伎艺的艺人占满,此时借着临街商铺的灯光,更加激情地展示各自的伎能,吸引吃饱喝足驻足围观的闲人发出一波又一波的喝采声。即使表演者偶有失手,得到的也多是善意的笑声和鼓励。
  一爿爿的店铺结束了下午的懒散,迎来了一天中最佳的商机,从大敞遥开的门窗看进去,里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和脚步,伙计们站在敞开的大门边延揽客人。酒店歌楼的欢门前,迎来送往的歌女们淡妆浓抹,与五彩缤纷的欢门相映成趣,欢门后面洋溢着欢快悦耳的丝竹声和女子的缠绵唱曲声,绵绵不绝地飘荡在街市的夜空。即便不是年节,街上的游人也会时不时地听到咚咚的爆竹声响,看见夜空中绽放的五彩烟火,一群群的半大小子便向着烟火腾空的方向蜂拥而去。
  这就是宋代城市的夜晚,一个让前人憧憬,后人向往,身处者销魂的不夜城。
  开封城的娱乐场所极多,街市中瓦子勾栏遍地开花,普通百姓最喜欢在瓦子里观看各种表演并参与其中的一些活动,品味较高的人偏重喜好勾栏中的歌舞表演。瓦子主要分散在城门口或交通便利之处,比如开封城宋门外的瓦子规模大、水平高,闻名全国。瓦子是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场所,每个瓦子的规模大小不等,一般都要占地方圆几里地。
  瓦子里面搭建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勾栏(即简易搭建的一间间的表演场所),笼统称作瓦子勾栏。勾栏瓦舍乃是城市里各种杂耍、歌舞集中的地方,勾栏内终日表演小唱、嘌唱、杂技、歌舞、评话、小说、魔术、博彩等各种伎艺,诸般技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游人各取所需,选自己喜爱的活动观赏或参与其中,不只是简单地听听歌舞赏心悦目,或者浏览各种杂耍艺伎放松身心,这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百姓自有百姓的生活乐趣,他们虽然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但那满大街各式各样的小吃却是吃也吃不尽,尝也尝不完,就是一辈子不出城,也能享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样风味,这就不是皇宫大内中所能品尝到的了,居住在深宫里的人享受不到这种平民百姓的乐趣。
  东京城里伎院更是多不胜数,许多伎院扎堆聚居在一个地区,前文已经提过,《东京梦华录》简直就是一本伎馆歌厅指南。较著名的聚居地区有:宣德门南面的院街、潘楼附近街巷、十字街两边的东西鸡儿巷、旧曹门附近的南斜街、北斜街、牛行街、朱雀门附近的麦秸巷、状元楼、杀猪巷、相国寺南录事巷、相国寺北甜水巷、宋门外瓦子等,每个地方的伎馆不下几十上百户,而东京城内大街小巷里,零散的伎院和私娼更是不可胜数。
  柳三变在众姐妹的劝说下,虽然收敛了放荡,但是在奉旨填词的旗号下又到处张狂,酒的作用、无数人的追捧、虚荣心的满足、各种欲望的膨胀,裹挟着他身不由己地东奔西走。在这种喧嚣浮躁的氛围下还要填词度曲,整个人就像腾云驾雾一般晕晕乎乎,终日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
  数不清的歌女像着了魔似追逐捧场,而那些习惯了夜生活的市井少年和伎馆熟客又追随着喜欢的歌女跟着转场。特别是专有一帮铁杆的歌女和小青年乐此不疲,每日里早早地便打探消息,闻听柳三变今晚要去哪座酒楼,便会追到哪儿,提前赶到那里占据有利位置,主动张罗这张罗那,并独出心裁地搞些点子,让这一晚的奉旨填词更风光更火爆。他们到处煽风点火,呼喝叫喊,大把地花着银子。
  让他们这一搅和,柳三变更是名声躁动京师,酒楼歌肆要想请到柳三变,需要早早排队预约。大把的银子流水一般哗哗淌进,乐坏了一帮歌女。
  由于佳娘是奉旨填词的实际组织者,每晚的安排和策划都由她拍板,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由她负责。她每日里对找上门来的酒楼商家穷于应付,对各种各样来访的人应接不暇,她的身价地位名气噌噌的往上涨,一时间她的声望名冠京城。放在他人身上早已累个半死,她却精力旺盛、不知疲倦,人是更加靓丽多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