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梦的季节>楔子

楔子

作品名称:梦的季节      作者:文英      发布时间:2020-10-08 19:08:44      字数:3178

  可盼而又可怕的日子如期来临。
  相见时难别亦难。四年的美好,今天便要收缩为记忆,奔赴天南海北,也许就让回忆永远在这里定格,也许今生相聚只在那逝去的四年,怎可轻易地割舍。
  早上开始,校园里就呈现一派分别的景象,送毕业生的大客车周围挤满了人。
  手握着手更紧,眼望着眼流泪,祝福的话说不完,别离的情又怎能诉尽。
  “有了工作,一定给我来信!”
  “别忘了结婚时寄张大红的喜单来!”
  “到了西北,别忘记一定去我家!”
  “一路珍重!一生珍重!”
  “你四年中对我的关心我永远忘不了,谢谢你,谢谢!”
  “你的胃不好,时常要注意保养啊!”
  “我一定去看你,还有你温馨的家!”
  ……
  难舍难分!说着别送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可手却不放松;说着高兴点,别哭了,把你的笑靥留下,可泪却不由自主往外溢出。
  旁边的围观者都不忍看下去,连司机师傅也鼻子发酸,狠狠心启动了马达。
  “再见!”
  “祝你平安!”
  “一路顺风!”
  “珍重!”
  一声声呼喊,一张张泪脸,一只只挥动的手,一步步随车奔跑的身影,视线模糊了,画面却永久地印在脑海间。
  高博文是最后一批离校的学生。他一批批的送走同学们,然后办完了班里最后需要向学校交办的手续,下午和另几个同学赶赴火车站。火车站,有同乡肖玉琴,还有同路的孟燕、林萍、吴志刚在等着他,将乘明晨的火车回家。
  关月梅也没有急着回,要跟高博文一起去火车站。高博文知道她是为去见吴志刚的。吴志刚等人和他约定在车站宾馆相见,便于赶火车,关月梅却获得了这一信息。尽管毕业分别已成现实,可关月梅还是抱着一丝幻想,感情到了这份上,怎能忘却。她还要去见吴志刚,哪怕再见他一面,和他多相守一会儿也是一种慰藉。
  赶到火车站宾馆,却还有李勇军、白洁茹、甄志军、高永婵、周海星,说再聚聚吧,总觉得就这么走了缺了些什么。
  此刻大家离情满怀,心绪复杂,大都挤在一个房间里闲聊玩耍。
  晚上十点多钟时,和关月梅单独待在另一房间里的吴志刚却突然风风火火冲进来说:“月梅不见了!”
  听他这么说,大家立刻慌作一团:“怎么不见了?”
  吴志刚结结巴巴说:“我、我和她说话……她不知怎么哭了……是我哪句话伤了她……她可能受不了……”
  “你是怎么搞的?”
  “都毕业了,还惹月梅生气!”
  “和你一块儿的人,怎么就不见了?”
  大家纷纷站起,把指责和怪怨一股脑儿发泄到吴志刚身上。
  吴志刚脸涨得通红,只管解释说:“我和她是在一起,我说我们的事太难了,还是分手吧,她突然流下泪来,一甩手冲出了房间,我忙追出去,可下了楼,出了大门,就不见她的身影了,我又四下寻了遍,也没有。”
  众人都乱了套,高博文忙说:“别慌,我们分头出去找找看。”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奔下楼分成几组去找,然而附近的大街小巷,关月梅有可能去的地方寻了个遍,大家气喘吁吁回来一碰头,都说没有。
  不甘心,再找,依然没有。
  同学们只觉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关月梅是个注重感情的女孩,如果她一时想不开那可怎么办?她一个柔弱少女游荡夜半街头,一旦遇到意外又怎么办?
  吴志刚的精神都垮了,他有沉重的负疚感,忧虑而沮丧地对高博文说:“真不会出什么事吧?如果明天一早她还没回来,你们先走,我打算留下来。”
  高博文拍了拍吴志刚的肩安慰说不会有事,却在心里说:月梅,你何苦要这样,此刻多少同学在为你担心呀!
  车站顶部的钟声重重敲了二十四下,大家依然没有睡意,期待着,渴盼奇迹突然出现。
  一切都是空的,包括每一个人的心里感觉都是空空的。
  夜,是那么的凝重,谁曾想到昔日的美丽会被泪水浸透。
  哪个花季不美丽,哪个青春不纯真!谁的花季不多情,谁的青春不萌动!
  多梦的季节,注定要发生许许多多情真意切拨动心弦的故事,而且历久弥珍,一景一幕,时时勾起藏在心头永远难忘的记忆与怀念。
  
  【这是这篇小说的楔子,算是前奏,并未进入正文,所以在此说几句题外话,其实也是题中话。】
  【下述部分文字引自亲历者。】
  中专最火爆的时候,当是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大学没有扩招,大学的录取都非常之低,甚至有些中学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一度为零。于是,那个年代,那么一批素质优异、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了报考中专,成了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毕业后就可捧上“铁饭碗”+“金饭碗”。
  但,不是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有这样的幸运,那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进行层层筛选考试,只有进入全校选拔的有限名额之内,才具有报考中专的资格,也只有全校成绩首一首二、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在中专考试中脱颖而出,梦想成真。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中等专业学校,姿态风光,受尽了周围同学和家长的羡慕。
  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中等专业学校,姿态风光,受尽了周围同学和家长的羡慕。
  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中等专业教育学制源自苏联,以行业办学为主,总共3-4年的学时“短平快”,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百废待兴、人才急缺时培养了大批拥有专业技能的“栋梁之才”。当时,中专选拔严格,通过者也大多智力拔群,学业优异,“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生命是一树花开,艳过方知岁月温暖,香尽便觉天地悠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有那么一批六O七O后的一代初中毕业生,为了家庭和实现个人的梦想,毅然放弃继续升造的机会,早早中断了自己的才华,考取了国家包分配的初中专。
  这批中专学生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在当年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和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考取中专的城市孩子意味着有个美好的未来,农村孩子意味着从此跳出了“农门”。
  转眼已过了二三十年了,青春已去,鬓发已白,“芳华”已逝,心已苍老。昔日激情燃烧岁月,追求理想情怀,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美好的中专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一幕幕回忆象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回想那段青葱的岁月,恰同学青年,风华正茂,记忆永存。
  青春的少年,有情窦初开的懵懂,不乏有情商高的男女生互相倾慕谈情说爱的,在学校偷偷写个情书,眉来眼去、暗送秋波,递个小字条,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约会的,互相表达爱慕的,也有结成百年合好的。长的漂亮的女生被众多的男生追求。
  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在祖国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没有社会关系,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镇农村,成了中国当代基层最坚固的基石。
  无论以后我们在哪个旮旯,只要烙上了中专的印记,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聚在一起,说起往事,一杯茶,一瓶酒,津津有味地评论当年,回想起在学校的每一天,内心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自得。
  精英教育阶段的高考,除了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之后大中专是一起考试,再分段录取。考上大学的读大学,考上中专的读中专。当年的中国,百废待兴,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建设,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尤其是基层单位。而大中专的招生数量又太少。为了解决全国性的人才之渴,大约从1983年起,开始大规模实施从初中毕业生选拔人才就读中专,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政策。
  中等专业学校国家曾长期包毕业生分配,毕业时由学校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或省级人事部门发放报到证,工作后纳入人事干部管理。中专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八九十年代“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致敬一代中专生】
  【开始正文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