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梦逝乾元>第四十九章 免死圣旨 (1)

第四十九章 免死圣旨 (1)

作品名称:梦逝乾元      作者:文字生存录      发布时间:2020-05-14 11:08:40      字数:3802

  春去夏来,秦府的花园里已经绿荫一片,清荷苑的莲叶翠绿,荷花苞已经开始出水,这一切少郡却无心去赏。太子、太子妃与皇族亲眷,朝中大臣大多去了上都,这春夏两祭一直延续到下月才能回来。
  因皇帝病重,一切朝中政务均在大都处理,只有紧急事宜才通报上都的太子,所以少郡病好以后一直在枢密院和中书省衙门之间忙碌。帮着太师王伯安处理那些繁琐的各地奏章,回头又与恩师商议中枢六部的冗员问题。还有一件事她一直在思考,此次征讨因子玉手下有一支以紫云师为主的精湛部队,才能长途袭击一举摧毁了叛军的中枢指挥,迅速控制了全局,也震慑了那些怀有异心的藩王。是宿卫军扩充后才有了这支机动的部队,子玉的领军能力也毋容置疑,却和都督府的节制有冲突。大都督铁失失品级比子玉高,部分职权却在子玉之下,他统领的辽河蒙古军在辽南战役中,作为赫连晟的二路援军却被刘卞控制,滞后不发。因他是长公主的驸马,那次只做了扣俸一年的处罚。如今他有恃无恐,所领将士的军纪也差,战斗力比紫云师应是差距很远,作为离两都最近的驻军,这种状况,机动配合的能力令人堪忧。这事牵涉到历朝军事部署,秦中和的经验也多,她便想抽空与岳祖父商议此事。
  门上的小厮过来传信儿道:“大人,梁丞相让您去他府里一趟。”
  “哦。”少郡应道,“你给丫鬟说一声,告诉夫人我去梁府了。”
  少郡最近一直回来的晚,惦着婉婷烦闷,今天是早早从衙门回来准备陪陪她的,不想恩师又把她叫过去。应是因自己今天没去中枢衙门批奏章,恩师不放心才派人来叫。
  当她从临凤亭出来路过花园的角门时,听到萧小爽朗的笑声,才发现在小书房的门廊下他正教君眉开他那张祖传的大弓呢。正是长个的年龄,这两年蹿了不少,估摸着都快赶上子玉的个头了。
  君眉生气地把弓一扔道:“哼,你笑,你还笑,我就知你不是真的好心教我,拿我寻开心。”萧小收住笑,反驳道:“谁叫你打听我有这张弓啦,是你让我教的,你以为我愿意呀,怕是你这辈子都拉不开。”
  少郡走过去劝她道:“这张弓有七八百的力,没有女孩子能拉的开,你想学就换张普通的,让他教你那是没问题的。”
  “怎么样,大人也是这么说,你信了吧。”
  又是君眉那句“哼”,算是认了。少郡对萧小道:“看你这武功精进了不少,将来准是个好将军,入军藉了吗?”
  “师父不答应,说我年纪还小,跟他再练几年。可听奶奶说,师父十六就领军了,还说我小,到秋天我就十八了。”
  少郡想,可能子玉是因知道萧小是郑家的独子,不舍得让他从军打仗的原因,可忠勇两代的郑家怎会让后代碌碌无为,便道:“战场可是风险重重,当将军不是那么容易。若你真有勇气,我会说服你师父让你正式随军。”
  “那谢谢大人,萧小真的是很想像师父一样出色,可也有点舍不得他,我太知道师父的脾气和习惯了,怕别人不懂。”
  少郡想不到他对子玉的感情如此深,便道:“这也无妨,你总是他的属下,又不是远离,想当个好将军就得习惯独立带兵才行。”回头又对君眉道,“你也抓紧跟他学功夫,否则他到了军营可没这么多时间说来就来。”
  君眉道:“我若学好了,就让我做大人的侍卫吧,我从小就习惯了男装自由自在的,讨厌那些闺中的约束。”
  少郡因记挂着去梁府,一边走,一边道:“等你能保得自己刀枪不入时我再考虑吧。”身后又传来君眉的一声“哼”,还加了一句道:“我会的。”
  梁攸的书房里,少郡把拿回的几封简报和一封信递给恩师,这些都是金彪写来的剿匪战况。如今太子不在京都,王太师坐镇朝堂,朝廷这一摊子琐事就临时落在了他们师生身上。等梁攸看过后,少郡又说道:“现在盗匪已经从陆地完全转移到几个小岛上去了,他们人数也不过就剩千余人,但对周围海域还是个威胁。论兵力我们远远超过他们,可海上作战却是难度大些,我们以前就吃过这亏,如今我已把训练的水军调了过去。为了加快围剿,减少损失,我想在他们内部打主意。”
  梁攸问道:“他们内部有分歧?”
  “是的,金彪在信上说了,这些人原本是西夏逃亡的后裔,在岛上定居后也想安稳过日子,不想被一帮东瀛来的所谓商人蛊惑,才开始在海上做打劫的生意。时间一长,这些人已习惯了铤而走险的路子,笼略了不少亡命潜逃的人,最后发展到在大陆抢州占府的反叛趋势。大军追剿后,他们在逃亡中产生分歧,原西夏人想回归故地隐居躲避。而那些东瀛人却坚持与元军做对,我想若利用这点摧毁这些叛匪应该可行。”
  梁攸道:“这些内幕从何处得知?”
  “金彪派人已经进了他们内部想说服西夏人倒戈里应外合,他此计报了上来需要朝廷的认可,同意给这些人免除死罪,任其自由定居。”
  “唔,这点需要由皇上或太子定夺,只要能消除百姓的祸害,网开一面让他们改邪归正倒是上策。”
  少郡道:“只是这些人里也有些潜逃的钦犯,怕皇上不允许,我已经写了快报送上都去了,请示太子的意思。”
  梁鉴点头,又提到户部的王允,说道:“此人其貌不扬,当初就没看出他有这副好脑子。除了账目精明,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经商点子,确实是难得的奇才,明谕慧眼识人才没被埋没。”
  少郡笑道:“恩师也知,当初进翰林院时他是我同榜的三十二名进士,是里面年龄最大的。都不知他是怎么考进来的,笔墨文字还在其次,诗词文章竟是蹩脚的很,在翰林院谁都知道他是一事无成的混子。我还是在我继父青山书院那些捐资商人的口中,才得知他与京城商界熟悉。就与他深谈了几次,发现他确是人才,对元朝的经济现状颇有见地,才把他举荐到户部。这次清查,虽不能彻底改变眼下的时弊,却为以后的改革找到依据。”
  梁攸道:“皇上从登基起就着手改革时弊,从政几年,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哪。”少郡道:“难是必然的,元朝是在中原的基础上建立,而蒙人的统治根基在北漠,他们带来的东西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况且这些人对我们汉人一直排斥,怎会接受改变他们传统习惯的新政。说实话,不改革政权不会稳固,他们就是丢了江山也不会知道是因自己作死的。”
  梁攸不禁一笑:“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是历代帝王应该懂的,幸亏今上还算是明君。”
  “是的,学生年少即夺取功名,如今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为的就是皇上励精图治,盼的也是大元兴旺、中原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承受因歧视压迫而引起的战乱。否则,我为什么要为屠杀百姓的鞑子效力。”
  “明谕的抱负志向远大,可如今皇上危在旦夕,改革之事前途渺茫哪。”
  “学生就是因这种想法才不舍权势,当今太子也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锐意改革的勇气比现在的皇上都强烈,我相信大元会繁荣昌盛的。”
  门上有人来传,宫里的高内侍赶来相府,还带了皇上的口谕。
  梁攸和少郡急忙迎至大厅,高福正道:“两位大人不用紧张,我只带了皇上的口谕,让霍大人进宫为皇上诊脉。”
  少郡应着,看看梁攸,梁攸道:“皇上身体怎样了?”
  高福正满腹忧虑:“哎,御医们轮番调治均不见效,怕是不好。太后让御医拿出最后的诊断,取决是否将皇上移入行宫。”行宫是蒙古帝王最后弥留装殓停灵的地方,是皇上生命的最后一站,梁攸二人顿时心里沉甸甸的。
  梁攸道:“如今太子在上都,最后的大典也就几天了,皇上最好能撑到大典以后太子归来,方能不会引起慌乱。”少郡道:“我马上进宫见皇上,和御医们商议怎样延缓皇帝的大限之日。”
  少郡还未赶到紫光阁时,太后就已来了多时了,这位历经两代皇帝的太后又要送走她的第二个儿子了,听着寝室里太医的忙乱声,她只能这样面带戚容地呆坐着。
  就在刚才,儿子被内侍们扶着跪在床上与母亲拜别,那一刻的哀情触动了这位太后的慈母之心。大儿子死的突然,她像做了场噩梦,如今小儿子硬硬地被折磨而死,这种痛苦也不轻。瞬间的痛让她热泪盈眶,脱口道:“儿子,也许你们不该当这个皇帝,早早去了,你们都还这么年轻,真是不该呀,你,你怨我吗?”
  皇上凄然一笑道:“母亲的生养大恩儿子不能报答,如今儿子去了,是还了母亲的恩情,怎会怨恨母亲,母亲就当儿子是还债去了。”
  太后砰然心动,不禁道:“你胡说些什么?”
  “我说些什么不重要,只是……”皇上一顿,叫内侍和宫女们都出去,自己挣扎着想坐起来。太后坐上床榻上亲自抱住儿子,那瘦骨嶙峋的身子在她怀里喘息着,她一时觉得儿子弱的像小时一样依偎在自己身上,这种感觉真的久违了。
  皇上苦笑道:“我与母亲多长时间没这样过了,是从称您母后开始的吧?”他费力的笑着,闭目喘息,轻声道,“母后放心,您派来的那位我已经处理了,您也做的周全点,既沾上皇权,我们的手就不会干净了。”
  太后无语默默听着,皇上挣了几下没能坐起来,无奈道:“母后,请恕儿臣不能行礼,儿臣此去无怨无悔,只是有件事请母后答应。儿臣走后,请母后即刻拥太子登基,安抚大元的臣民以免引起动荡。还请母后务必答应退居后宫不要干政,不要随意废黜皇帝。这关系到我们祖宗的基业稳固和大元百姓的安定,求母后答应儿臣。”
  太后的脸色渐渐变了,这话句句刺在她的心上,伤心,愤怒,让她刚刚升起的那点母爱消失殆尽。她起身站立,说道:“你就是这样想我的吗?你们兄弟都是我扶起来的,太子也是我选的,难道我做的还不够吗?”
  “母后,儿臣只求您不再干政,让新政顺利实施大元才有希望,母后……”
  “不要说了,我答应你不会废黜太子,会扶他登基。这份祖宗的基业也是我费心巴力争来的,我不会任他们糟蹋。”太后说完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身后传来皇上声嘶力竭的声音:“母亲,这改革新政是大元今后生死存亡的大计,是民心所向。母亲,你要为社稷安危着想啊,母----”话未说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地下一片猩红。
  太后一惊,回身见儿子伏在床边一口口地吐着血,她忙抽身回步,传外面的御医进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