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太行东家传梅花拳 枣树林初遇金正泰
作品名称:大义梅花拳 作者:铁拐残龙 发布时间:2020-04-23 01:06:36 字数:3431
梅花拳系列小说
第一部
《大义梅花拳》
前言
提起笔,心情激动万分,一时不知从何写起。
五年前便有了写一部宣扬本地特色的故事,可是对于很多过去的事不甚了解。小时候听爷爷讲了很多他们那个年代的事,听起来很有传奇色彩,但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必定带有一定局限性。
父亲那个时代虽说一部分和那个年代挂钩,毕竟跨越新旧社会的交接点,故事虽多,仍是达不到我写作的要求。
我的家乡正处于自古南北交战的中间地带,被历代军事家视为“一方要冲”。上古至明清,无数场历史大战俱都发生在这里,比如秦朝巨鹿大战、项羽破釜沉舟、张角黄巾军起义、罗成(士信)大战周西坡、杨延昭大破天门阵,等等。
宋朝以后,黄河以北便是主要战场。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便养成了好武之风,家家练武,户户藏兵。
别的地方都是有山靠山,有水靠水,而我们这里是大平原,只能靠地里刨食。无涝无旱还好,若不然,地里就会颗粒无收。在过去,因涝旱之灾,导致背井离乡的人常有。
因此,我们这里老祖宗传下了三门手艺,一是练武,二是拉大锯,也就是解锯匠,三是制作酱菜。
这三样都是古时传下来的手艺。练武可以防身,行走天下避险躲灾;拉大锯(解锯匠)和制作酱菜,则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饿不死。
到了我们这一代,正赶上改革开放,国家越来越富,家家户户奔小康。生活好了,天下太平了,练武的人也少了,到了现在几近面临失传的地步。拉大锯的解锯匠也换成了现代机器带锯,制作酱菜的也开了酱菜厂。
我们家到了我们这一代,家传武术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地步,不是后人稀少,而是后代们怕苦,都不想练。大侄子小时练得不错,十二三岁便能提纵两米来高,也学会了蹿房越脊,可是迷上了电脑打游戏,功夫也慢慢荒废了。
现在村里老一代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中青年也丢下了曾经的功夫,闲来无事摸起了麻将,玩起了手机电脑,少年更是怕苦怕累不想学。
伤心之余,便想把老一代人的故事整理成册,以留后人。通过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故事整理起来并不能充分展现出他们那一代人的真正风采。
后,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多村走访,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开笔了。
开始本打算把这里的传统武术和解锯匠、酱菜制作一起写进故事里,练武的朋友建议以解锯匠为主,毕竟解锯匠在那个时代做出的贡献更大一些。
2016年初春,正式开始落笔。写长篇小说毕竟没什么经验,虽说以前也写过一篇《点梦录》,但毕竟那是写着玩的,算不得数。
小说写到八十回,第一部分终于写完了,虽说师从老一代人身上经历来的,但是经过加工也算是基本定型。
在此,向曾经给我提出建议的朋友们致以谢意!!!
铁拐残龙
2019年7月于瑞源康复中心
第一回
太行东家传梅花拳
枣树林初遇金正泰
连绵太行,自古出英雄之地,千年古战场,遗留多少泣血事迹。
上古时期昆仑之巅,有一人名东方离,号云盘老祖,创下两手传流万古的拳法,一名曰八卦拳,一名曰梅花拳。
云盘老祖把八卦拳作为开道拳,传授八个徒弟流传世间,除恶扬善,行侠仗义,保家卫国,为显世拳法,后衍生八大门派,历经各朝各代各有发展,门派衍生多矣;把梅花拳作为看家拳,秘授南北两位弟子流传民间,为隐世拳法,叫父子传授,故又曰父子拳,代代相传,千百年来,梅花拳始终如一。
梅花拳虽不如各门派拳法流传广泛,但自古至今秘授于父子、师徒,招收弟子考验严格,一般从不外传。至明朝末,一百代字谱弟子传完,从一代字重新又排,至清朝末年又传至十余代矣。
话说在那太行山东有一平安之乡,为梅花拳最早发源地之一,这梅花拳自古流传于各家各户,世代传授。这一带的梅花拳弟子大多以拉大锯为生,俗称解锯匠。走南闯北,东闯西荡。
五花村有两百多户人家,大多姓刘,有一户人,太公刘祖,人称祖爷。这人参加过清末护国运动,生育有三子,长子名刘清海,次子名刘清江,三子名刘清河。
长子刘清海与次子刘清江均已长大成人,成家另过,唯有三子刘清河尚年幼,在刘祖身边日夜敬守。
刘清河从小学了一身好武术,因正逢清朝末年,那时的清朝先是被八国联军糟蹋的摇摇欲坠,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做起了大总统,企图恢复帝制。。
说起这袁世凯,生性多疑,嗜杀成性,得罪了不少人,总怕自己皇位坐不稳,便叫手下能人四处寻访武术高人,许以高官厚禄,拢在身边作为保镖。
在刘清河十六岁那年仲夏,上午和祖爷做完木工,吃过了午饭,腋下夹着一领破席来在村南枣树林,找了个地方打算午休。
那年的夏天奇热无比,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知啦---知啦----”的声音震耳欲聋,使人睡不好觉。
刘清河躺在那里睡不着心中无聊,手里抠了块土坷垃捏碎了,冲树上一挥手,一只知了应声而落。刘清河正在那里打知了,却被一个过路的看到了。
这过路的正是袁世凯派出来寻访武术高人的,名叫金正泰,也是个武术高手。金正泰赶路走在这里,眼看天气炎热,便来到枣树林打算凉快凉快再走,无意中发现了刘清河拿小土坷垃打树上知了玩儿。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金正泰看到刘清河这手绝活儿后是大吃一惊,这金正泰正在看得入神,被刘清河发现了,说了声:“朋友,你看了多时,腻不腻啊?”
金正泰赶紧过来施礼,说道:“我金正泰久闻此处有隐世梅花拳天下无双,今日路过此地,不曾想遇到高人,一时看得入迷,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刘清河见了翻身坐起,说道:“既是远道来的朋友,不妨过来坐下歇会儿。”
这金正泰走过来坐下,抱拳问道:“不知老元良贵姓?怎么称呼?什么海?”(老元良:江湖尊称。海:师承传授。)
刘清河回道:“免贵姓刘,上清下河,父子海。”(父子海:父子传授。)
刘清河回问:“不知金师傅从何处过账而来?欲往何处发财?”
金正泰回道:“吾打京城而来,欲寻师访友,共成大事。”
刘清河问道:“莫不是袁大头处共商登基之事?”
金正泰听了一笑:“原来你也知道这事。不知是否有心前往共享富贵?”
刘清河微微一笑,然后慢慢地说道:“就怕你没请我的本事。”
金正泰翻身站起,说道:“咱口说无用,手下见真章。”说完冲刘清河伸手便抓。
刘清河坐着见金正泰伸手迅速,急忙侧身将他来手迎住。金正泰见一手不中,急忙回收撤手。刘清河趁势一跃而起,上面打一个晃手,底下飞起一脚正中金正泰大腿根部。
金正泰收势不住,一下被踹出六尺多远。金正泰翻身起来,只觉得大腿发麻发涨,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口中说道:“小师傅武艺高强,金正泰自知不是对手,我只为请人扶保袁君,并无心与你结梁子,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金正泰说完,转身离去。
刘清河知道这次的事绝不会罢休,金正泰必然会勾来能人寻仇。
回到家里他也不提此事,过了年,有人约刘清河去东北做木工,秋天回来时,便带回来一段黑木头,这段黑木头又叫做乌木,硬度极高,入水即沉。刘清河用这木头做了一把尺子,就是解锯匠常用的三尺棍。
刘清河十八岁那年可是他的灾年,那年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出去做木工了,因刘清河那年春天感冒的厉害,就没有一起出去。三四月的时候,一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村里的真武庙被雨水冲塌了。
村里老人们从乱瓦堆里挖出了真武爷的真身,商量着要为他重修庙宇。
大家商量完了,就有专门的人每家每户的凑钱,砖瓦石料都置办齐了,只是缺少了一根大庭柱。
这时候有人提出来,说村西头大河沟沿儿有棵大本地松正好能做根庭柱。村里会长和族长便委派刘清河和几个人去村西伐那颗本地松。
这棵松树也不知长了多少年,那树干能有一丈五尺多高,长的是枝叶茂盛,树身儿一搂多粗,正好做一根大柱子。
刘清河那时候十七八岁正年轻,脱了鞋袜,勒紧了裤带,爬到树上用手锯锯掉了四周的枝丫,在树身上面捆了一条大绳。然后下来与大家开始挖坑,挖到两米多深,刘清河跳到坑里挥动斧子砍断了须根,然后用铁铲铲断了主根,这时候树可就不牢了。
等刘清河跳出来,大家拽住那条大绳一起用力拽,这树身随着大家的拉力慢慢的斜了过来。哪知道就在松树要倒地的时候,也不知谁家的一个调皮的小孩儿正跑到了树下。
这还了得,大树干马上就要砸下来,那小孩儿吓得站在原地瞪了大了眼睛,连哭都忘了。
大家见了谁也不敢再使劲儿拽,全都松了手。
眼看着树身一点点的压下来,大家全都傻了眼,有的急忙喊道:“小孩儿快跑。”有人试着向前伸手,打算把小孩儿拉出来。
刘清河身子快,一个箭步冲上去,伸手把小孩儿抱住扔了出去,那棵松树正好砸到刘清河的腰胯上,把他胯砸伤了。
刘清河在炕上躺了半年多,祖爷每天给他配药调理,刘清河伤好以后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自此以后,刘清河再也不能出去做木工,他那条三尺棍也被闲置在了家里,在他没事的时候,便拿出来把玩,有时候也当做刀剑耍耍。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