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一章 帝王骚客之秦汉(1)——秦始皇嬴政

第一章 帝王骚客之秦汉(1)——秦始皇嬴政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2-14 10:58:10      字数:4318

  他,首次统一了华夏,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为世界留下了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两大世界奇观。  
  他,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怀古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
  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
  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
  欲寻不死药,皇朝二世亡。
  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
  
  这首《怀古》写了秦始皇一生的功过。灭六国,结束了东周五百多年的纷乱。修筑万里长城,成为后世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的有力屏障。他希望有长生不老之术,因此派人四处寻访,找得最远的徐福竟然找到了日本,成为了如今日本的祖先。城然,秦始皇一生的功过远不止这些。他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大兴劳役修建他的皇陵,弄得百姓名不聊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笼络东部地区的人心,也为了炫耀自己旷古烁今的功绩后,也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曾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曾三次在泰山封禅祭告天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封禅,后代均是有大功或者太平天子才会去泰山封禅。如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等。  
  封禅泰山途中,秦始皇还顺便祭祀过其它山水,如这首《祀洛水歌》就是他在公元前219年祭祀洛水时所作。《古今乐录》记载,秦始皇祭祀洛水,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宝。”始皇相信此乃天意传国于秦,遂与群臣高歌: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诗中的大泽即指洛水,“河出图,洛出书”这样一个孕育中华文明的地方确实值得秦始皇祭祀。这词祭祀是中国历史上两大文明的交汇,难以想象,当时的洛水边上,雄狮百万,是何等气壮山河;天水一线的洛水,是何等的盛景。而此刻,秦始皇的心中,又是何等的心潮澎湃。  
  古人喜欢把许多事情神圣化,尤其是有关君王、圣贤之类的故事,如汉高祖斩白蛇等等。而秦始皇的一首诗歌,一次简单的祭祀,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也要添加点传奇色彩,不必去追问着“黑头公”究竟为何物,至于这“黑头公”能在历史上出现的目的,不言而喻。  
  单看这首诗歌,还保持了先秦民歌民谣的特别。如果按《诗经》风雅颂的分类,属于“颂”。正如人们常言“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这首《祀洛水歌》只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歌,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然而,这首诗歌却透露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又一代君上雄主们统一天下,问鼎九州的豪情壮志。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西周王朝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其社会动荡的形势实在难以想象。  
  社会的动荡不安成就了许多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作为这个时期有所作为的帝王,谁不想一统中原,成就千秋伟业。安于现状,苟且偷生的小国、弱国只能之狼群里的羊羔,任别人宰割。  
  秦国,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相传其始祖为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的伯益,皇帝后裔,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赢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此人养马很有本事,他养的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但是秦国一直民穷国弱、备受欺凌。直到秦穆公时,穆公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在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秦国。  
  秦穆公后,辗转一百多年,秦国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备受邻国楚国、魏国等的欺凌。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  
  公元前361年,孝公嬴渠梁即位。孝公即位后,任用法家学派商鞅(又名卫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使秦国日夜富强,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孝公之子赢驷即位,即秦惠王。孝公嬴渠梁是一代明君,惠王赢驷是一带雄主。惠王在位期间,夺回了被魏国占领许久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打通了东出中原的同道,拉开了秦国横扫六合的序幕。  
  惠王去世后,其子赢荡即位,是为武王。武王好征伐,前307年,武王派樗里疾率领百辆战车先到达周都王城。武王随后到达周都王城,与孟贲比赛举“龙纹赤鼎”,结果两眼出血、折断胫骨而死。武王死后,其同父异母弟嬴稷即位,即历史上有名的秦昭王。  
  秦昭王在位56年,在位期间,任用著名谋略家、政治家范雎为相,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其他三位是廉颇、李牧、王翦)为将。国力突飞猛进,对周边各国进行了一系列征伐。随着时局的变化,将“远交近攻”、“近交远攻”运用得活灵活现。  
  昭王时期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始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决胜时期。有人将孝公、惠王、昭王、始皇称为秦国四大雄主。  
  昭王逝世后,其子嬴柱即位,三天便去世。嬴柱之子赢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襄王在位仅三年。襄王死后,其子嬴政即位。嬴政,这个名字便是妇孺皆知的了。  
  嬴政即位后不久,罢免吕不韦的相位,认命李斯为相。任用王翦、李信等大将,继续着父辈留下来的宏图大志,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短短十年间,便吞并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  
  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秦始皇,也理所当然的走上了历史的高峰。 
  正如西汉政治家主父偃所言:“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次华夏的统一,不仅是秦始皇的骄傲,更是秦人的骄傲,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骄傲。  
  如此大的功绩,或许已经功盖三皇五帝,如何才能让后世永远记住?那么,就去三皇五帝中的“皇帝”来称谓自己吧。子孙万代都是皇帝,而他,就是第一位皇帝——始皇帝。皇帝,这是多么值得赢氏家族骄傲的一个称呼!然而,好梦不长,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在他死后才几年,便拱手让给了别人……  
  秦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虽然只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而秦朝统治的天下,又岂止十五年?其统治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这至少也给了秦始皇一点安慰吧!  
  其实,嬴政何须借助什么称谓来向后人展现自己的功绩?青史功过,自有人去评说,何须他自己作秀。当然,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喜欢看作秀,尤其是皇帝作秀,而且是深信不疑。  
  秦始皇在后人的心中是一个矛盾的皇帝,不是因为他自己的矛盾,而是后人对他评价的矛盾。他在后人心中既是雄才大略、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又是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大兴土木置百姓于水火的千古暴君。细细想来,其实也不矛盾。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大秦能够更有力的统一天下,虽说手段不一,但目的总是没错的。  
  也有人在为秦始皇辩解,焚书,秦始皇所焚之书在咸阳宫都有备份,而真正的焚书,是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三天三夜;坑儒,史书上记载秦始皇所杀的都是些术士,根本算不得“儒”。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据考证,阿房宫也只是建好了地基,根本没建成。至于兵马俑,那是秦始皇长眠的地方,建得惊世骇俗,可以理解……  
  我不赞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观点,朝代更替只不过是我们见到的表象。而实质,我认为是“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秦人,在我看来他们只适合打江山。正如《大秦帝国》里的那句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难当头时,他们能团结一心,誓死报过。然而,当秦人兼并了列国,统一了天下,他们就沉睡在了安逸之中,尽情享受。就连这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开始幻想长身不老。至于秦二世,就更不用说了……  
  《茅盈内传》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茅盈高祖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鹤,白日升天。先是时有巴谣歌辞云云。始皇闻歌谣而问其故,父老俱对曰:‘此仙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月嘉平。其《巴谣歌辞》:
  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
  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
  帝若学之腊嘉平。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月‘嘉平’。赐黔首里(赏给唱《巴谣歌》的髳巴乡里父老)六石米,二羊,以嘉平。” 
  秦始皇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长生不老药。听人说蓬莱、方丈、瀛洲这三个岛屿是神仙所居之地,便派齐人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前去求仙药。有记载说徐福东渡抵达日本,成为日本第一代天皇。日本有不少古籍记载徐福到达日本,如今还存在许多有关徐福的遗迹。但史学家对此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徐福到日本后,又东渡到了每周,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有学者认为徐福是抵到韩国,也有学者认为,徐福去了南洋。总之,关于徐福去向众说纷纭。 
  不管徐福去向如何,秦始皇是一直在这条寻觅仙药的路上碰壁。一次次的消息传来,便是一次次的失望。最后,终于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最后,用毛主席的诗词作结尾: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①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②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③。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④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⑤。
  
  注释:
  ①郭老:指郭沫若。
  ②祖龙:秦政,皆指秦始皇帝。
  ③秕糠:秕子和糠,均属糟粕。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④十批:《十批判书》,郭沫若从1943年中至1945年集中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后分别结集为《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这些观点自发表以来,在历史和思想史、哲学史等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争鸣。作者特别声明,他反对不加分析而笼统地表示反对或赞扬的主观主义或公式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是以人民为本位的道理历史地进行批判的,“合乎这种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恶”。作者说他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和孟子,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比较富于人民本位的色彩,没有达到后代儒者那样下流无耻的地步。作者对初期法家也是肯定的,而对韩非的“法术”、“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极权主义”则持否定态度,并进行了尖锐的贬斥。书中对一些具体人物的思想、历史作用的大胆评论未必精当,学术界至今争论不已。
  ⑤子厚:柳宗元,字子厚;文王:周文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