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乡村的希望——中国栾川旅游发展纪实>第一章 地灵人杰 奇境栾川有底蕴 千载难逢

第一章 地灵人杰 奇境栾川有底蕴 千载难逢

作品名称:乡村的希望——中国栾川旅游发展纪实      作者:荥阳家族      发布时间:2020-02-03 04:11:50      字数:3867

  第三节改革开放之后,民间开发栾川旅游的呼声  
  原国家旅游局长、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有个“中国旅游两川论”。他说:省级旅游看四川,县级旅游看栾川。
  四川开发旅游走在全国的前面。
  1982年,落户四川的栾川藉人士王双吉先生回栾探亲。他从旅游发展已经如火如荼的天府之国走来,看到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家乡竟然没有多大旅游的气息,十分遗憾。在家乡逗留期间他登上老君山旧地重游,感慨万千。回去后奋笔疾书,洋洋酒酒写了8723字的建议信,向栾川有关部门建议开发老君山旅游。王老先生在信中深情地回忆了老君山庙会昔日的盛况。饱蘸笔墨描写了老君山八大景:伏牛三鼎、太子遗冢、葌峡平湖、君山古道观、淋醋殿、蛇神洞、君山日出、仙人桥、朝阳洞。
  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四季丰盛景况,天下优异胜地。君若失去良机,今生后悔莫及!并提出具体建议:“开发伏牛山栾川自然风光旅游,以君山风物为主导。重建复修君山文物胜景,开创栾川县境内旅游胜地”,要走“远募钱财近捐工”的道路。有钱出钱,有力出工,组织起来这一设想。始能重建君山胜景。依次“先山上,后山下;先沟里,后沟外;先简后难,先普后繁”的设计方案。“逐步恢复,边开发旅游,边设计建设,月月有设计,总体有规划……根据募捐实力,钱多就大修,钱少就小修。循序渐进方为上策。绝不能有贪天之功一举成名之念。根据现有栾川县境内环县公路之布局,逐步建成栾川县旅游网,周游栾川古野名胜风光,是易得可见的现实,并非梦谈耳!”
  虽然我们在今天看来,老先生信中所说并非完全适宜,但其急于实现栾川旅游开发的心情已经跃然纸上!而且“逐步建成栾川县旅游网,周游栾川古野名胜风光”的想法也颇有见地,不仅与今天的栾川旅游资深人士的看法不谋而合,而且与今天县委政府关于“全域旅游”的总体规划亦有契合之处。
  
  2000年8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栾川合峪人士、76岁的李京华先生给栾川县人大来信,对老君山开发提出了十条建议,大意如下:
  老君山我从来没有登过,给我的印象是道教圣地之一,好像只有老子骑牛而已。但通过初步考察金属文物残片时有发现,老君山供奉的神是丰富多彩的,是栾川有一个旅游好景观。
  从金属残片中看出,除老君骑牛外还有:1、三清铁像,即: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2、佛教的菩萨像,文殊菩萨座狮像、普贤菩萨座象像;3、八种仙人像?即: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4、十王像?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摩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轮转王。其中面部有鸟嘴、手足是鸟爪者似仙人,但数量不够。人像均着甲服,是否是各观殿中的神仙武士?也不能排除是十王像或是神仙武士像。需进一步研究。以此而论老君山的主要建筑应有:老君观、三清观、文殊殿、普贤殿、仙人观等及道士、僧人、香客客栈、住宅。说明老君山既有道教又有佛教。由此而观,现在山上的新塑像全是错的。房屋普遍高大不符合实际,所有的铁瓦没有恢复使用,失去了古代的高山建筑风格。
  ......
  总之,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以下个人意见,供各位领导参考:
  1、在开发老君山任何旅游景观之前,应有县文物、旅游主管部门邀请省旅游局、文物专家们考证和论证,根据论证的意见精神进行各方面的设计;
  2、由县文物、旅游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专门访问70岁以上的各位老人,回忆老君山原来的详细面貌和情况,做好详细记录,这些资料除了详细保存以外,还为以后复员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南天门的垃圾填土要清理,清理时由文物部门进行,以便把废弃的文物回收回来,这样,不仅确保了文物安全,还便于按照原貌进行各种修复。
  4、原来登山的路线是人文景观密集的区域,是老君山景观优势之所在,要保护其自然环境的景观,从十方院开始一路封山育林,严禁一切采石工程。
  5、由县文物、旅游部门组织专家小组,对原来的老君山路线以及计划中的新路线,或者计划中的索道线路,有计划的在线路两侧50——100米范围内,进行奇石、奇木与名草的调查,其中包括东南方向石峰较多的、自然景观好的地方,发掘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新内涵,以便发现、丰富和增加新而好的景点,做好拍照和录像资料,到一定的时机像“请您欣赏”,宣传石人山那样进行系列报道,吸引观众和游客以及投资开发者。
  6、老君山的名木名草较多,做好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更要注重种植与保护,进行良性循环,严防破坏性的开发,使其经济效益永在并发展良好。
  7、老君山的道士和未来的僧人,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知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正确宣传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
  8、老君山是仅次于鸡公山的我省人文与自然景观兼备的重要名山,是我省很有潜力有待开发的旅游名山。
  9、为了立好法,我建议领导们考察安徽黄山,他们保护的最好,自然景观与环境关系处理的最好,借鉴他们的经验。
  10、为了吸取我们的教训,提议四大班子的领导们(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倾听游客对我们炸山石修路的评论,最好倾听十次,以便统计称赞与批评者比例,再不好听的话也要听下去,这对立法会有好处的。
  李老先生对于庙宇、道观修复的基本观点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他那开发景点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树木花草自然植被为原则的观点与后来县委、政府的观点完全一致:这一点从老君山开发过程中刘湖镜县长否定了老君山开发方案中的追梦谷公路,而将其改为步道的做法不谋而合!看来,这位李老先生的观点还是比较新潮的。虽然其中的某些看法似乎有点迂腐,但是,其热情关怀栾川老君山旅游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二
  1985年7月,笔者业余自修洛阳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在毕业论文《试论栾川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中,也将发展栾川旅游作为一个主要的章节。其中主张以老君山为栾川旅游的龙头,动员全社会力量强力开发,以带动栾川旅游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步取代矿业成为栾川的经济支柱。作为栾川第一批电大学员,县政府非常重视,原副县长曾三森参加了这一届毕业论文的公开答辩会,笔者的论点也得到了他的积极肯定。
  另外,李玉瑞、宋金山、徐宣武、潭泉植不少等有识之士都在不同的场合或文章中提出了开发栾川旅游的建议。这些建议代表了栾川三十多万人民的呼声。
  
  第四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栾川旅游走向历史的拐点
  
  时代的车轮转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中国经济日益展先出了勃勃生机。而与此相反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却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急,出口市场萎缩,全球金融大缩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西方的危急势必影响中国经济。――全球经济病入膏肓,萎顿无力,中国经济也会被传染感冒。
  栾川是个矿产资源性大县。改革改开放之初全靠钼业支掌县域经济。有人戏称:栾川钼业打个喷嚏,栾川经济就会感冒!而钼产品又基本全靠出口。国内的需求不大。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栾川经济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原来不起眼的第三产业日益表现出发展活力,呈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发力,于1992年6月13日,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接到了中央文件,就像拿到了尚方宝剑,在钼业发展低谷中苦苦寻找新的经济支撑的栾川县委在中央文件发出后的第十三天,即1992年6月25日,就迅速响应,乘势而上。以栾发干[1992]6号文件做出《关于成立栾川县旅游资源开发委员会的通知》。决定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中山任主任,副县长苗欣欣、郎淑芳任副主任,其成员由县直22个要害部门的委局长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化局。办公室主任杨清川、刘志新。杨、刘二人当时分别为文化局正副局长。
  这是栾川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领导机构。为后来旅游领导机构的逐步改革、提升,直到成立“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打下了基础。
  县委文件下发之后仅仅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决定投资8000元制作一部《栾川风光片》。该片由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梁石山负责联系制作,其解说词也由梁石山撰稿。一个月后,风光片制作完成。
  
  第五节“重渡沟现象”把孙小峰马海明推向栾川旅游的主管位置
  
  2000年的8月18日,栾川县委召开了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栾川旅游业的决定》。
  与此同时,会议还做出了成立《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的决定。
  设立“旅游工作委员会”的举措,当时在全国只有两例。一个是上海,一个就是栾川。其他地方都叫“旅游局”。要知道,中国的现行体制下,“委”比“局”是要高半格的。县委政府当时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旅游工作是涉及全县各条战线的工作,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如果大家同级,则协调起来就名不正则言不顺。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当时这个决定的正确。
  这个旅游委员会的主任由当时的县长张献会兼任,而实际主持工作的第一、二副主任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重渡沟现象”的创造者孙小峰和马海明身上。
  对于这一任命,马海明曾经在他的自传体文学著作《情系重渡沟》中发出过感慨。他认为,在他从潭头镇副镇长任上被提拔为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过程中,他没有找过一个领导,没有送过一支香烟,也没有上过一分钱的礼品和现金。完全属于“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这与官场上传言的跑官送礼之风毫不相干!
  其实,孙小峰和马海明的升迁,完全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成绩使然。不仅得益于“重渡沟现象”,还得益于任建华主政栾川期间栾川官场的风清气正!
  不管什么原因,栾川成立了旅游工作委员会,孙小峰等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们都成了栾川新兴产业的旅游主管,无疑是栾川人民的幸事!为栾川旅游的后期发展、壮大、提升、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