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穿越之烧火丫头杨排风>第十四章 喷火大棍

第十四章 喷火大棍

作品名称:穿越之烧火丫头杨排风      作者:邵建忠      发布时间:2020-01-15 06:02:19      字数:3710

  佘老太君一行四人辞别长老,离开少林寺直奔汴梁城。
  走出不远,就看前边人喊马炸,尘土飞扬,这些人马越来越近。
  太君仔细一看,是谁呀?原来是杨府护府的军兵,当中间一个人是老总管杨洪。
  因为他们山下被劫,老杨洪见事不妙,这老头心眼多,自己就溜了,上马跑奔汴梁城到东京送信。就这样,到府里把护府的兵调出了三四百人直奔少林寺。这才碰到老太君。
  老杨洪见到老太君,甩镫鞍下了马,给太君见礼,说了声:“太君您受惊了。”
  太君就把少林寺发生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杨洪听完说:“老太太,可把我吓死了。”
  太君说:“杨洪,这次你带兵虽然没救着我,可还是有你的功劳,你见事不妙回去搬救兵是对的。”
  杨洪说:“搬兵是搬兵啊,老太太,可要是没有陈风……”
  太君说:“是呀,陈风要记她一功。”
  当时给陈风牵过一匹马,兵归一处奔东京。
  进了汴梁城,太君回到天波杨府立刻修下本章,派人把潘金虎送到大理寺受审定罪。
  太君高兴地把陈风叫到跟前说:“陈风啊,这次去少林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老身……”
  陈风说:“老太太可别这样说了。”
  太君说:“陈风,你得了青龙宝棍,又有一本宝书,可要好好练功。一定要练出一身好本领来,也好为国尽忠。”
  陈风说:“老太太放心。”
  太君说:“你从今天起就别烧火了,在我的身边,我也好随时指导你怎样练功。”
  陈风乐得都快蹦起来了,高兴地说:“多谢老太太。”
  从这天起,陈风就不烧火了。
  不烧火,烧火丫头这名儿已出去了,大伙还是叫她烧火丫头。
  陈风自从得了青龙宝棍,天天拿着不离手,人人见了还笑她,她也不在意。
  她时不时也总往厨房跑,一天不烧火,闷得难受。
  突然有一天,陈风跟人吵架了,原来杨府有个家将抱柴火,不小心扔到到了陈风的身上,衣服被树枝刮出一大口子。
  陈风生气了,大喊道:“往哪扔呢,没看见有人啊?!”
  “谁看你在这呢?活该!”家将也不服气,出言不逊。
  “我打你个活该!”陈风拿出烧火棍“噗”就给了家将一棍。
  这棍带着火星子直接戳到了家将身上,衣服烧了一个洞,肉皮还给烫伤了。
  疼的家将嗷嗷直叫,蹦着跳着就跑了。
  陈风看见家将逃跑的身影哈哈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陈风就考虑了,若果我的青龙棍能带火多好啊,上阵杀敌的话,能打人又能烧人,这得多厉害啊!
  于是陈风就着魔了天天考虑这事。我高中物理化学也学过点知识,一定要用上,用不上太对不起老师了。
  思路有了,然后她又自己画了图纸,看这结构有点像现代的火枪。她把青龙棍上半截弄成了带螺栓可以拧的那种,里面是空心的。然后又找铁匠打了弹簧安装在里面,为了弄弹簧,废了很大的力气,里面加了铜和铁等其他金属,为了结实弹性好,反复试验总算成功。
  弹簧有了,然后又做了蛤蟆卡子,目的是为了自动伸缩,旋转青龙大棍可以从前端喷出硫磺烟硝球。
  这硫磺烟硝球也是陈风自己研制的,无非就是“一黄、二硝、三木炭”,那个朝代只能自己制作,制作好了存在军火库里,放置里面以防别人乱动,军火是危险物品。
  所有的东西组合完毕,只见陈风一拍青龙棍,这棍前端“噗噗”喷出一颗硫磺烟硝球,碰到任何器物,轰然炸裂后,冒起一团火来,简直就像龙吐火球!
  这件事除了八姐九妹和佘太君知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情。
  ………………………………
  这一天,东京汴梁城的大街上飞快地跑来一匹马,这匹马四蹄噔开,牙含铁环,咴咴的暴叫。
  马鞍鞒上端坐着一人,这个人是满头大汗,看样子象是很着急。
  马进城里都没减慢速度,还是一个劲儿地向前跑。
  把城里百姓吓得赶紧往旁边躲。这个人手拿马腾条高声大喊:“闪开,闪开,别冲撞我的马头,我有急事。”
  老百姓谁敢在前面站着,都急忙闪开。这匹马一直来到午朝门外,甩镫离鞍下了马,槽头上把马拴好,迈步上玉台阶就往八宝金殿上冲。
  皇门官一看,大声说道:“哎,你是干什么的,站住!”
  这个人答道:“我十万火急见万岁。”
  门官说道:“不管你十万、百万,你得叫我们往里通告一声。”
  这个人说道:“好,赶快禀知我主,我是边关来的,边关吃紧。”
  皇门官一听这话就知道坏了,边关出事了,赶紧来到八宝金殿吩咐打鼓撞钟,顿时钟鼓齐鸣。
  宋真宗这时正在养心宫惦着边关为何没有回信,心想双王呼延丕显送粮也没回来,难道是边关吃紧不成,要是边关吃紧,杨郡马也该派人送信哪。
  宋真宗忽听得打鼓撞钟,就知道不好,可能出来了,他急忙出了养心宫,上了九居辇,越过太和、宝和、银安殿,穿过五凤楼,来到八宝金殿九龙口,左撩衣,稳稳落座,吩咐殿头官传旨,哪家有本早来上奏,无本卷帘散朝,驾回朝阳。
  这时,就听殿下内侍官宣旨之后,有人说话:“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本奏。”
  脚步一响从下面上来一个人,群臣文武大家往下一看,上来的这个人大家全认识。
  这个人身高过丈,膀阔腰圆,虎背熊腰,生来一张红脸堂,红威威的,颌下渣里渣撒的短须,毫毛压耳,头上戴青铜盔,身上青铜甲,手里边捧着折本往上走,金靴跪地。
  原来是杨延昭的磕头的好兄弟,受为皇封,立过战功,姓孟,叫孟良。
  宋真宗观罢,问道:“下跪可是孟良?”
  “正是微臣。”
  “平身。”
  “谢了。”
  “从哪里来?”
  “从边关来。”
  “做甚?”
  “送杨元帅的折本。”
  “呈上。”
  孟良把折本交给内侍官,内侍官接过折本铺在龙书案上,宋真宗低头观瞧,不看则看,一看,宋真宗“哎呀”一声,说道:“唉,我大宋江山难保了。”
  群臣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八贤王赵德芳说:“万岁,到底出什么事了?”
  宋真宗说:“你自己看吧。”
  八贤王接过折本一看,眼泪当时就下来了。
  群臣一看可坏了,边关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王爷用袍袖搌搌眼泪说:“孟良,到底边关怎样?”
  孟良说:“王爷,赶快派人吧。再不派人边关难守,恐怕就要打到汴梁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呀?
  原来,杨延昭带人马镇守边关,早就听说大辽国肖仁宗贼心不死,重整旗鼓准备进攻中原,杨延昭是百倍警惕。
  一天晚上,三声炮响,辽国兵到了边关城外。
  这带兵的不是别人,是辽国有名的上将督招讨大元帅,姓韩名昌,他带着五万人马在城外骂阵,杨延昭上阵开仗。
  这一开仗,韩昌太厉害了,加之他力大无边,宋将各个打了败仗。
  杨元帅和韩昌打了个平手,没分高低,双方收兵。
  就这样一连打十几日没分上下,韩昌战不过杨元帅,杨元帅也胜不了韩昌。
  这时候,呼王带杨宗保押粮已到。
  杨郡马一见宗保心里暗暗着急,这儿正在开仗,把个孩子弄这来干什么呢?但是还不能埋怨。
  呼王一看这儿打起来了也不能走了,得给六哥助一臂之力,就这样没回来,呼王爷上阵开仗也难以取胜。
  一连打了数日,杨六郎疲劳过度病倒在床,韩昌得知郡马得病不能开仗,手下剩的是一般的战将就更不怕了。
  韩昌天天骂阵,杨元帅是免战牌高悬。
  挂免战牌韩昌也不收兵,还是天天骂阵。
  杨宗保虽然小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看见爹爹病重,北国人天天骂阵,把大宋朝骂得一个能人都没有,他可急了,瞒着他爹,上马提枪出城会韩昌。
  韩昌力大无边,上阵一问是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可把韩昌乐坏了。
  韩昌也听说了,老杨家就这么一个后代,我要把他儿子拿住,哪怕杨六郎不投降。
  就这样,韩昌两军阵和宗保交战,没有十几个照面就把杨宗保拿进了番营。
  然后,韩昌写下书信一封,派人给杨延昭送到城内。
  信上是这么写的:“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你老杨家七郎八虎闯幽州死的好惨,你爹二郎山陈家虎口李陵碑前碰碑丧命,现在只剩下你们哥俩,一个出家当了和尚的杨五郎,再就是你,你老杨家唯一的一个后代就是杨宗保。我韩昌念你杨家是忠良,人人敬赞,所以杨宗保我不杀,只要你杨延昭写降书递顺表投降我大辽国,我把杨少帅安全送回。如你不投降归顺,那你就准备抬棺取尸。从即日起一个月为限。我韩昌从今天起不再上阵,等你杨延昭消息。”
  杨六郎看完这封信是病上加病,当时就昏了过去。
  太医把杨六郎救过来,杨六郎躺在病床之上暗暗咬牙关,恨宗保这个不孝的奴才。
  呼王爷也弄得进退两难,心里想道:“我要知道有今天,就不带他来好了。这要叫老太君知道了,就把老太太活活地给急死。能救得回来吗?”呼王急得恨不能自己抹脖子。
  但杨六郎一句也没埋怨过呼王。
  后来杨六郎实在没办法了,自己上不了阵,赶紧写折本叫万岁速派能人前敌助力,救宗保是小事,要保住我大宋江山。
  就这样,写一封搬兵的折报,叫孟良火速送回东京汴梁。
  宋真宗和八王看完搬兵的折本能不害怕吗?
  八王爷心想:“宗保这条命算保不住了,你就是能把辽国兵打败了,杨宗保能救回来吗?”
  八贤王急得是团团直转,汗都下来了。
  群臣文武不知怎么回事。
  宋真宗真宗拿过折报,当时就对群臣公布,大家一听全傻了。
  孟良在旁边直着急:“万岁,赶紧派人吧,晚去一天就怕边关失守,宗保没命。”
  万岁点点头说:“朕知道了。群臣文武,三百文官、四百武将,三法司、六大部众卿家,现在国难当头,吾国危急,哪一个良将奉旨当二路元帅出朝赴边关救急?”
  皇上问了半天,一个说话的也没有。
  为什么呢?杨郡马能打能战,带着二十四将镇守边关都不行,呼王去了也没好使,朝里还有谁呀?高王爷高君保,年纪也大了,郑王爷也不行,除了这高家、郑家、呼家、杨家,还有谁呀?
  群臣文武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吱声。
  皇上可就急了,“啪”一拍龙书案:“卿家们,太平年间你们嫌官小,到了立功的时候无人讨旨出征,那就等辽国之兵杀到汴梁,我做亡国之君,你们也做亡国之臣吧。”
  八王爷一看皇上急了,心想,我也没招呀,赶紧又问了一遍:“是呀,卿家们,你们哪一个挂帅出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