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和尚憨山传奇>第一 章 契子

第一 章 契子

作品名称:大和尚憨山传奇      作者:归来煮白石      发布时间:2020-01-10 17:31:57      字数:4122

  第一章契子
  1
  1895年阴历二月的一天,憨山大师一大清早就起来准备离开海印寺,到崂山脚下即墨城宣讲佛法。
  徒弟福善见到师父又象往常一样下山前往即墨城宣讲佛法,于是说:“白云庵那个恶老道耿义兰进京告状回来到处说,皇上看了他控告师父建造海印寺侵占三官庙的状子,龙颜大怒,已经在状子上御批‘党援妖僧害道殃民,是何情弊?仰刑部将经书官员并一干人犯提审。’估计京城很快就有人来崂山押解师父进京了,师父是否暂时回避一下?”
  大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师能逃到哪儿?即便是受到委屈,为了我佛发扬光大,也是值得的。佛陀哪怕为了一位众生,都不舍弃三途之苦。东海这地方本是穷荒落后之地,这里很多的人从来没听说过“佛、法、僧”三宝之名。如今经过我十二年的教化,连三岁童子都懂得念佛;至于那些改邪归正皈依我佛的人,家家户户,村村落落都有啊。我的心愿已经满足了,死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辜负的太后慈恩,重修本寺的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实在非常痛心啊。”
  福善:“这海印寺是太后赐的名,盖寺的钱也是太后在宫中筹集的,怎么就犯法了?”
  大师说:“这都是为师的不是了,是为师的急于求成,想早点把寺盖起来,没有前往工部门拿批文,才让郑妃和耿义兰抓住了把柄啊。”
  福善所说的那个恶老道耿义兰告状闹腾已经四五年了,只是由于有当地官府全力护持,才能一直拖至现在。
  其实,大师早已经从北京妙峰大师那儿传递过来的消息得知,郑贵妃与太监张诚联合起来,趁天子与太后怄气闹别扭时,趁机再次将耿义兰状告大师的状子递到皇帝手中,皇帝看了终于天威振怒。
  其实,大师知道,自从自已无意卷入“国本之争”后,即便没有海印寺,只要郑贵妃在,牢狱之灾只是迟早的事。
  在崂山新建的“海印寺”原本是道教场所三官庙。
  大师当初为了逃避“国本之争”带来的困境,从五台山来到达崂山时,结识了崂山最大道场白云庵道士耿义兰。
  大师与耿义兰虽然信仰不同,但交往中谈及儒、佛、道三家,有一个共识,即是都认为,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意为“终极智慧”),主张在自觉、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种种方法修炼,达到长生久世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
  儒家的仁爱、礼义、中庸思想;佛家的禅定超脱、无私无欲思想;道家的自我养生思想,三者完全可以在相互促进中包容升华,在相互磨合中取长补短。大师认为自己修持的佛与耿道士修持的道有很多相通之处,并没有多少对立。可是,大师来到崂山之后不久,却发现崂山这个偏僻之地修持道教的众多,而修持佛法的却少之又少,于是,大师便萌发了想在崂山这个地方修建一所大佛寺,与道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念头。
  大师自认为已经与耿义兰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耿义兰。
  耿义兰开始听了,心想,崂山历来是我道教发祥之地,自祖师张廉夫从西汉到此搭茅庵供奉三官,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至今已经一千余年,怎么能让你佛门在我道家地盘此占有一席之地。
  转眼又一想,贫道从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弃官在崂山太清宫拜高礼岩为师修道。至今学道三十余年,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也没有力量为自己修一座道观。虽传说这个小和尚在五台修道如何了得,甚至受到当今太后赞赏,想来都是虚妄之词。若果真受到太后看重,何至于只身一人来到崂山依靠讨饭化缘为生?
  耿老道想到此,便说:“小道兄既然有此宏图大志,贫道便引你看一去处。”
  大师说:“老道长要带小僧去看什么去处?”
  耿老道说:“到了便知。”
  于是,大师跟随耿道人来到了三官庙。
  三官庙占地广大,因遭历史浩劫,已败落不堪,大多殿堂道舍倒塌废弃,道众流散他地,只剩下几个道士守着几间废弃庵堂,生活已无着落。
  耿道人指着眼前一大块废弃空地说:“小道友若是有能力,不妨选择三官庙这个地方建寺如何?”
  大师看了惊喜地说:“老道长是说此地可供我佛教建造寺庙!”
  耿道人说:“这里反正已经废弃,小道友若是果有能力在此建寺庙,贫道定将小道友此志向告诉白云观住持,将此地就卖给道友。”
  心里却想,你就吹吧,一天三餐,饭都没得吃,看你拿什么来买地盖寺庙。
  大师听了耿道人的话,心想,如此宝地,废弃可惜,这不正是建造佛教楼阁之佳地吗?崂山若是有了崂山这块宏扬佛教一块基地,并通过广交耿义兰这样一批通情达理、志同道合的道士,大力推动崂山儒、释、道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容纳,让儒释道三教并存于崂山,以其各自的宗教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熔铸成博大精深而不偏于一家之言的佛道合一特色,对于修道之众且不更好。于是,在得到耿义兰主动提出大力支持的承诺后,大师决定等待时机,筹集钱财,将此地买下来建造一所规模宏大的寺庙。
  自此之后,憨山大师便经常在此流连忘返,常常不舍离去。
  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师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等到海印寺建造初具规模,佛陀信众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原来信道的道友也转向信佛的时候,耿义兰却突然变脸反悔,拉拢崂山一些不法之徒和一伙不讲道理的道士,妄图独自谋取这个已经建设好的佛教道场,诬陷大师侵占了他们的道观,将大师告到了巡抚衙门。
  耿老道出尔反尔,颠倒黑白,无理取闹,虽然让大师非常气愤,但大师原以为宫中有了皇太后的撑腰和当地一批信奉佛陀的官员照应,谅这些道士成不了多大气候。
  谁料到耿义兰不断上访,闹腾了几年,又跑多次跑到北京上访,通过白云观的住持王常月与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的关系,竟然将《控憨山疏》直达天庭,送到了万历皇帝面前。
  白云观的住持王常月精通医术,在京城非常有名,常到宫中为嫔妃医病,由此结识了与皇帝宠妃郑贵妃。
  因太后不喜欢郑贵妃,郑贵妃见太后信佛,又反对自己儿子朱常洵当太子,便偏拜了道教,与白云观的住持走动的王常月分外密切。
  有了郑贵妃在皇帝面前的枕边风,不断对大师打小报告,终究让万历皇上对大师动了气,不久又从北京传来消息说,万历皇上览阅《控憨山疏》状纸后,大发雷霆,已经颁发了拘捕大师令。
  大师知道,皇帝看了《控憨山疏》动怒只是一个由头,归根结底是由太后与皇帝在立太子上的争执不下之后,不能怎么着太后,才转而迁怒于自己。
  大师估摸着拘捕令到达崂山也就近几天了。
  大师默算,自从十一年癸未(1583年)三十八岁夏季四月八日与法属侍者德宗到了东海的牢山(现青岛崂山),至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春二月),历经近十二年,大师也已五十岁了。
  大师夜间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在深山老林里面,突然跑出来一只贪婪的恶狼向大师扑来,大师醒来,默然良久,已然知道祸事将临。
  因果报应,事情该来的总会来,大师不听徒弟德善劝阻,执意按照往常一样下山前往即墨城说法。
  大师走了不一会,便来到了崂山脚下即墨城东南即默城默河岸边,大师远远望见经常讲经的一棵大梨树下,已经坐满了黑压压来听大师宣讲佛法的百姓。
  说起这即墨城,对于稍知道一点春秋战国历史的人,必然会立刻想起齐国名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而闻名天下的故事。
  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报齐湣王乘危加兵之仇,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赵、魏、韩等国合力伐齐,连克齐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久攻不下。
  燕军兵临即墨城下,即墨大夫战死疆场,齐国剩下的几千残军败将军一时没有了主将,乱作一团。这时大家发现齐国宗室远房的亲属田单从临淄逃进即墨,于是一致推举田单担任主帅领导守城的残军与兵临即墨城下的燕军决一次最后搏斗。
  田单虽然免强也算作是皇亲贵族,但那个时候最大的职务也就是齐都临淄的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面对如此险恶局面,田单一开始有些胆怯地说,我只是首都一个小小的城管,管理小摊小贩还有些经验,可是从来没有打过仗,怎么领导指挥军队啊?
  那些推荐的人说,即墨领导全部阵亡,仅有公子是齐国宗室后裔,即墨城城破之日,也就是齐国灭亡之日,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公子不出来立挽狂澜,还有谁会卖力为国捐躯?
  田单想想,没有推卸责任的理由,只有勉为其难的承担起保卫即墨城的领导责任。
  田单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毕竟是皇室后代,少时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颇懂些军事知识。在担任市掾岗位上,就象现代社会的城管一样,整天与不守规矩的小商小贩斗智斗勇,也积累了不少斗争经验。
  田单知道,在敌我力量如此巨大悬殊之下,只能依靠智力才有可能取胜。
  田单先是施反间计,致使燕惠王怀疑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常胜将军燕国统帅乐毅元帅有反心,终让燕惠王用骑劫取代能征善战的乐毅为将;继而连用计策,麻痹燕军斗志,激发即墨军民士气,为出奇制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等到反攻时机到来,田单下令将全城的牛收集起来,得千余头,派人制作“绛缯衣”,画上五彩龙纹,把这些牛花花绿绿地打扮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上捆以苇草,并灌上油脂。
  夜里,田单派人把城墙凿开几十处洞穴,将牛悄悄放出,然后将牛尾上的苇草点燃。牛被烧痛,发疯般地冲向燕军营垒;城中准备好的五千“壮士”随后发起猛烈进攻,全城妇孺老幼也一齐击鼓呐喊助威。
  霎时间,即墨城外,火光冲天,杀声动地。燕军官兵从睡梦中惊醒,看到漫山遍野的“怪兽”,燃着火,冒着烟狂飚一样扑过来,吓得魂飞魄散,慌作一团,被杀得兵残将败,落荒而逃,取代乐毅为燕军统帅的骑劫也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乘势挥师追杀,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失地。
  田单的火牛阵大破燕军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奇胜的典型战例之一,至今广为流传,犹其是为即墨人所喜闻乐道。
  即墨城东南崂山脚下,面临大海。墨水河、大沽河、五沽河、桃源河环绕县而过;苍穹之下是蓝色的大海、绿色的山陵和土地,近四百里长的海岸线宛如一条旖旎飘浮的绸带,通过蜿蜒的河流,把即墨城陆地与海洋微妙地分开而又接合。
  墨城大海沿岸海中的丁字湾、横门湾、鳌山湾、小岛湾等等这些蓝色的海湾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碧波荡漾,明媚可爱;远观大海中的大管岛、白马岛、马陇岛等20多个岛屿卧于万顷碧波之中,或如牛如马,或赭或黛,各具形色;犹其是屹立于横门湾中田横岛,更让后人想到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氏后代田横等为齐国死难的五百壮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视死如归的壮烈悲壮气概,撼人心魄,另人感慨万千。
  大师遥望大海,心想,即使是为这五百壮士亡灵宣讲佛法也是值得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