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第二十六章 大龄大学生

第二十六章 大龄大学生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5-19 20:39:59      字数:3090

  黄毅斌兴奋地说:今年新招了一个大龄女生,十分低调,她不好意思宣扬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地学好各门课程,所以到现在我们才知道她的事情。
  卢华兴趣盎然的:大龄女生?多大年龄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黄毅斌说:我只知道她今年43岁,考了三次大学,......其他的情况,就不知道了。
  德仁说:她就是一个读书有用论的典型代表,以43岁的大龄报考大学,她一定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相信知识会给她力量。我们要深入一步探讨她的事迹,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正在这时,王艳红敲门进来,喊了声张老师、卢老师,然后质问起黄毅斌:我到处找你,你倒捷足先登,一个人跑到校报室邀功领赏来了。
  黄毅斌涨红了脸:哪里是邀功领赏?我是趁着体育课测验1500米的热劲,一口气跑到校报室的。你,你不是也一个人来校报室吗?
  王艳红辩驳道:咱们说好了一块儿来见张老师、卢老师,我找不见你,才一个人来的。
  德仁、卢华听得哈哈大笑,德仁说:你们真是孩子气,自从召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上瘾了,大事小事都要辩论一番。
  黄毅斌、王艳红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王艳红说:黄毅斌既然先来汇报,让他先说吧。
  黄毅斌不好意思的:我,我虽然先到一步,可是我并不了解详细情况,具体事情还是你来讲。
  王艳红瞅瞅黄毅斌:可见汇报情况,不一定要来的早,关键要详细了解具体事情。......老师,这个女生叫马桂芳,今年43岁。她高中毕业以后就有考大学的志向,可是文革期间大学停办。等到大学恢复招生,她已经成了孩子的母亲。当时,她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复习功课,仓促备战,结果没有考上大学。第二次参加高考,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三个月,她和丈夫商量以后,决定先把孩子生下来。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我们学校。......
  老师,这些零零散散的材料,都是我通过侧面访谈了解到的。她本人非常低调,不愿意接受采访,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现在的任务就是学好各门功课,尽快地使自己充实起来,没有必要张扬个人。再者,她觉得在一些年轻人中间,她只是一个老大姐,一进学校,还不大习惯,有点羞涩。在操场上,在餐厅里,在校园的路上,迎着同学异样的目光,她一时之间还很难适应哩。
  德仁叹了口气:这也真的难为了她,夹杂在你们这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之间,她还真的难以相处。——那么,你知道她考大学以前做什么工作?
  王艳红说:听说,她和丈夫在一家杂志社做校对。
  卢华高兴的:这就好办了。他既然当过校对,又来上中文系,一定喜欢写作了。你可以叫她到校报室来,我们向她约稿。
  德仁提前和卢华约定:马桂芳来了,如果她不主动谈自己的事情,我们也不要询问她的具体情况,免得人家难堪。
  卢华嫣然一笑:你对待这个女生还这么神秘,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德仁一脸严肃的:你也说起俏皮话了。可不,大龄女生肯定小心翼翼地护着她的脸面,生怕别人会对她上大学产生种种误解。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我们活到43岁才去考大学,别人说句俏皮话,人生半截入了土,想起考大学,那是怎样一种悲情啊!
  卢华感叹声声:看看,未见其人,只闻其事,你已经动了感情。你放心,我会好好地对待马桂芳的。
  第二天下午,王艳红领着马桂芳来到校报室,考虑到马桂芳不愿意接受同学采访的特点,王艳红主动离开了。卢华招呼马桂芳坐下,德仁拿出过去的几份校报,简略地介绍了同学的几篇文章,马桂芳便兴趣盎然,爱不释手了。卢华指着校报第四版的一篇文章:这是张老师写的连载小说《校园纪事》,很受同学欢迎,有的同学专门把它剪贴下来欣赏。
  马桂芳也就急不可耐地浏览起来。德仁从抽屉里找出一本校报作品集《心湖》递给她:这本书里收集的有《校园纪事》全文,还有同学们发表在校报上的文章,你拿回去慢慢看吧。......听说你做过杂志的校对,一定对写作也有兴趣,欢迎你给校报写稿。
  马桂芳开始还有点拘束,后来看两位老师和蔼可亲,并不询问她的具体情况,只是介绍校报情况,并且向她约稿,心情也就放松了,便随口说道:写作嘛,我也很喜欢,只是一天忙于工作,家中还有老人和两个孩子,我哪有时间捉笔。......虽然丈夫支持我,考上了大学,可是我的一颗心啊,掰成了两半,一半在家里,一半在学校。老师,你批评我吧,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不该这样分心哇......
  马桂芳激动地说着,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德仁瞅一眼马桂芳白皙漂亮的面庞,和明亮的眸子,心里暗暗感叹着,人到中年了,家庭又有这样繁重的拖累,她竟然能够放松心态,来上大学,真不容易。德仁的目光哪敢在马桂芳的脸上多做停留,他知道,这样大龄的女学生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观望她时迟疑的目光了。
  他们和马桂芳的第一次谈话就这么结束了,马桂芳拿着书本和几份校报,规规矩矩地向德仁和卢华鞠了一躬,转身出门去了。卢华有点遗憾的:张老师,完了,你就这么放她走了。
  德仁认真的:可不,我们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采访这种事情不能着急,等她主动地找上门来吧。
  卢华笑笑:我知道了,你这是采用了两种战术。
  德仁说:我们这是打仗吗?还说什么战略战术呢。
  卢华认真的:你听我说,我们这不是打仗,却胜似打仗。要拿下马桂芳这样一个采访对象,你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等待。你采取了两种战术,首先是放虎归山,其次是守株待兔,——虽然这个比喻有点不大恰当,可是最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德仁指了指卢华:你呀,说话越来越......幽默,越来越有水平,越来越......
  德仁停顿了一下,卢华接上去:越来越俏皮了,呵呵......
  他们都开心地笑了......果然,不出德仁所料,过了一个星期,马桂芳找到校报室来了。先是小心翼翼地敲门,然后是小心翼翼地进门,接着便是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稿件。稿件是递给卢华的,卢华招呼马桂芳坐下,然后将稿件浏览一遍,心里已是十分高兴,却不动声色地将稿件递给德仁。德仁展开稿件看时,标题《心愿》二字十分醒目。再看内容,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大体是写一个女人三次报考大学的艰难经历。德仁很高兴,觉得马桂芳已经从“大龄大学生”这个牢笼中走了出来,敢于大胆地述说自己的经历了,——虽然她用的是第三人称,却是以自己的事情做基础的。德仁瞅一眼马桂芳:好,很好,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特别在目前校园里风行读书无用论的时候,你的文章竖起了一面旗帜,——或者是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走,我们上大学去。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也是一种鼓舞,会增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加强他们上好大学的信心。
  马桂芳惊讶的:是吗?我的文章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卢华插话说:是呀,你是给杂志社当过校对的,你自然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特别是你的这篇文章有针对性,对大学生自然就有鼓舞性,有教育作用。
  马桂芳实话实说:我,我只是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至于别的什么我也没有多想。
  德仁认真的:对呀,有了真实的感受,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而感情这个东西,是没办法装出来的,装出来的感情虚假得很。所以说,你写出的文章很真实。
  马桂芳虚心的:谢谢老师。
  德仁态度诚恳的:你的文章基本上是好的,不过我们对发表在校报上的文章要精益求精,那么,我就说说这篇文章不足的地方。你看,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长久以来,她就有一个心愿:一定要上大学。”简明扼要,紧紧扣题。接着就围绕这个心愿展开叙述,可以使文章写得精练。不过你得注意,所谓扣题,有两种含义,一是紧扣标题,一是紧扣主题。那么,你说,你点明的“一定要上大学”,是紧扣标题呢?还是紧扣主题呢?
  马桂芳毫不犹豫的:当然是紧扣主题了。
  德仁耐心地启发道:你再仔细地想一想,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定要上大学”吗?那么已经在上大学的同学看了还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
  马桂芳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地说:老师,容我再想一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