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二部>第九十四章 翠竹千万竿

第九十四章 翠竹千万竿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二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2-20 12:45:03      字数:3235

  鸳鸯收养红梅做了女儿,秀兰知道对于红梅来说是件好事,对于自己来说也减轻了负担;可她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酸兮兮的,空落落的,好像失掉了一件宝贝似的。德仁看着秀兰惘然若失的样子,真替她难受。其实红梅被鸳鸯收养,他心里也不好受,可是为了满足鸳鸯的要求,填补她空虚的心灵,她只能忍痛割爱了。秀兰常常说红梅是他的心尖尖,是他的宝贝疙瘩。唉,男人的心胸毕竟开阔一些,这件事情慢慢地就释怀了;可是秀兰一时之间还解脱不了,德仁便提议出门游玩一次,让大家放松一下。
  出游这天,红梅也来了。她放心不下爸妈,特别放心不下妈妈,她给爸妈带来了好吃的糕点,给妈妈买了一身时尚的衣服,秀兰穿在身上,十分得体,好看,红梅拍手笑着:“妈,真好看,一下子就年轻了十几岁。”
  秀兰的眼泪却忍不住簌簌地落下来:“你还认得这个你妈,年轻漂亮的鸳鸯才是你妈。”
  红梅紧紧地抱住秀兰,声泪俱下:“妈,你还是我亲亲的亲妈。”
  德仁看着这个场面,也有点心酸,他还是耐心地劝慰秀兰:“咳,别难为红梅了,你是她的亲妈,鸳鸯是她的养母,她还会常常来看你的。说良心话,红梅住在美院,鸳鸯比我们还关心她,吃的,穿的,用的,都全管,还辅导她学习美术,其实人家已经早就在尽父母的责任了。”
  秀兰点点头:“谁说不是呢?我只是心里难过嘛。”
  于是,一家人乘车向秦岭奔去。车窗外掠过的是关中平原秀丽风光,金灿灿的阳光洒满田野,绿油油的玉米苗铺天盖地,村庄旁的麦秸垛宛如一个个硕大的馒头,一道道清水河里水流滚滚而去,隐隐约约的田野牧歌轻轻飘来,人们掩饰不住的欣喜笑容,从他们的眼前一晃而过。红梅望望秀兰:“妈,经常住在城里,连个庄稼也看不见,今天总算饱了眼福吧?”
  秀兰笑着点点头,红梅搂住秀兰说:“我妈笑了,我妈开心了。”
  红梅转身对着德仁:“爸,面对着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不可无诗啊!”
  德仁说:“人们常说风景如画,红梅,你怎能无画而归呢?”
  逢玉说:“是啊,大姐应该画画的。”
  红玉哈哈大笑:“逢玉,你叫错了,大姐出门做养女了,我现在升官当大姐了。”
  怀玉说:“不许瞎说,大姐咋还把咱爸咱妈叫爸妈呢?”
  红梅甜甜地笑着:“弟弟妹妹,我还是你们的大姐,我还是爸爸妈妈的亲女儿,乖女儿。”
  听着红梅这出自肺腑的话语,秀兰热泪盈眶,德仁也感到了一种亲情的慰藉。红梅说:“爸,我是要画画的,可是汽车晃动很厉害,没法动笔,你还是先来一首诗吧。”
  德仁笑笑:“汽车晃动,把我的诗都摇跑了,一句也没有了。”
  红梅说:“爸,我知道,你肚子里的诗歌多着呢,就是摇跑了十首八首,还会有三首五首的。”
  德仁说:“我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瞎诌出一首诗。你们听,不入耳的地方,可以提意见:
  少陵塬西车如飞,
  潏滈沣涝清凌凌。
  秸垛圆圆秋苗翠,
  山色朦胧有无中。”
  孩子们一齐拍手,红玉说:“爸爸这首诗写得很好,时间地点交待得很清楚,景物描写画龙点睛地几笔,给人印象深刻。具体的特点我也说不清,还是请大姐详细分析吧。”
  红梅当仁不让的:“好,我来详细分析,谁让我是大姐比你们多喝了几年墨水呢?少陵塬西车如飞,我们是往西走的,而少陵塬在西安的南边,是有名的古塬。这句诗就是说明我们离开西安向西疾驶,一路之上,越过了清凌凌的潏水、滈水、沣水、涝水,到了周至境内。圆圆的麦秸垛,青翠的玉米苗,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汽车向南驶去,远望秦岭,云雾缭绕,山色也就忽明忽暗、若有若无了。”
  逢玉说:“好,经过大姐这么一分析,爸爸这首诗更加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平易近人了。”
  怀玉发问道:“爸爸,我们这是往哪儿去呀?”
  德仁还没回答,汽车旁边院墙里一株高大的古柏吸引住大家的视线。古柏已经枯死,而它光秃枝杈上三个姿态奇异、栩栩如生的苍鹰,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彩。逢玉喊道:“这分明是三只老鹰啊,好像是人们雕刻好了安放在枝杈上一样。”
  红梅说:“我们到这儿写过生,这柏树就叫三鹰柏,是柏树枯死后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枝桠衍变而成的,完全是自然形成的,哪里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逢玉羡慕的:“大姐,果然是见多识广,那么你知道我们这是往哪儿去呢?”
  红梅说:“去楼观台呀!我发现你这人不动脑子,也不长记性,一路上人们说过多少次楼观台了,你怎么总是记不住呢?”
  逢玉无话可说了,红梅说:“逢玉,罚你作诗一首,长长记性。”
  逢玉说:“好,我正想做首诗呢,你们听着:
  远看三只鹰,
  近看鹰三只,
  雄鹰欲展翅,
  原是三鹰柏。”
  众人哄堂大笑,红梅说:“这也算一首诗吗?任谁都会做。”
  怀玉说:“我也会做:
  远看三只鹰,
  近看三只鹰,
  是鹰不会动,
  原是假老鹰。”
  又是一阵笑声。德仁说:“你们不要笑,其实逢玉写的诗还是有点诗意的。一个远看,一个近看,已经有了距离感。前面是三只鹰,后面是鹰三只,句式有了变化。等到雄鹰展翅欲飞时,却飞不起来了,这才知道自己是三鹰柏啊。”
  大家冷静地想想,也是,逢玉的诗还是有点意思的。怀玉说:“爸,你分析一下我的诗嘛。”
  德仁笑笑:“你把所有的内容,直露白地说出来,没有一点诗意了。诗贵含蓄,诗应该含蓄一些才好。”
  怀玉说:“爸爸分析得这么好,你也写一首关于三鹰柏的诗如何?”
  德仁略加思索,吟道:
  树杈三只鹰,
  伫立几冬春?
  风雨吹不动,
  昂首望长空。”
  大家齐声叫好,红梅说:“这首诗有气势,不仅写出了三只鹰的外在形象,还写出了它们的内在气质,反映了它们坚定不移的精神意志。”
  说话之间,到了楼观台。在上山的道路两旁,挺立着密密麻麻的翠竹,无边无际,随风摇摆。竹子一排排的,注满了清水进行灌溉。孩子们惊讶极了,站在路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光滑青翠的竹子,享受着竹林带来的阴凉。他们沿着竹林旁边慢慢地往上攀登,细心的红梅发现竹子的品种不断地发生变化:“爸,这又是一种竹子,比前边的竹子叶子宽了许多。”
  德仁说:“是啊,过去我们只知道南方的竹子长得又粗又壮,可以用来盖房,做筏子,做家具。以为北方的竹子长得很细,只能割了做扫帚。今天见了楼观台这片竹林,真是前途无量,说不定将来也会长成栋梁之才的。”
  红玉不解的:“爸,为什么南方竹子能长大,北方的竹子就长不大呢?”
  德仁说:“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南方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土壤潮湿,适合竹子生长。而北方气候寒冷,雨量稀少,土壤干燥,不大适合竹子生长。”
  红玉追问着:“爸爸,既然北方客观条件不如南方,为什么你认为楼观台的竹子前途无量,能长成栋梁之才呢?”
  秀兰听不下去了:“红玉,你咋这么犟呢?打破沙锅问(纹)到底,还问沙锅是啥做的。”
  德仁却说:“红玉问得有道理,可是客观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的。你看,楼观台这片竹林正在灌溉,就是为了增加土壤的水分,给竹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当然,气候寒冷不容易改变,可是楼观台这地方得天独厚,处于秦岭北坡,向阳避风,小气候是比较温暖的。如果大片的竹林营造起来,周围再种植防护林带,这里会成为小江南的。那时候,竹子不长高长大也不由它了,呵呵……
  楼观翠竹千万行,
  迎风摇曳争逞强。
  有朝一日筋骨换,
  竹海里面出栋梁。”
  红梅说:“爸爸这首诗,鼓励人们顽强拼搏,百炼成才,即使我们只是一棵小小的竹苗,也不能放弃成才的希望。”
  红玉深有感触的:“我在中学读过一首郑板桥的咏竹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也是歌颂竹子坚定顽强的性格,鼓舞人们在逆境中努力拼搏的。”
  红梅突然兴奋起来:“爸爸,我的诗兴也来了,我就沿着你的格式也做一首诗:
  青青翠竹千万竿,
  迎风摇曳往上攀。
  百尺竿头更奋进,
  栋梁之才出此间。”
  大家乘着诗兴往上攀登,不觉来到说经台。说经台前有一八角亭,八角亭内有一石碑,上有“上善池”三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相传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孩子们望着上善池三字,茫然不解,德仁说:“老子《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最好的品德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
  红玉感叹的:“这话说得多好,我看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一生辛劳抓养儿女,却不图儿女报答。”
  秀兰听了,触景伤情,眼泪汪汪,红梅赶忙搂住了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