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御金台>第一章 普安郡王

第一章 普安郡王

作品名称:御金台      作者:温毅阳      发布时间:2018-11-04 00:15:44      字数:3157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秋,行在临安。
  日上三竿时分,一匹赤焰宝朐从东青门外风驰电掣一般急驶而来,值守城门的四名老卒一见之下,全都愕然一怔,旋即迅速将两排拒马用的大红杈子挪开,然后恭恭敬敬地叉手侍立在城门两侧。
  赤焰宝朐的主人名叫赵伯琮,太祖皇帝的七世孙,五岁起被当今圣上养育宫中,到了十六岁册封普安郡王后才出阁就外第。
  自从搬出皇宫大内,这位小王爷就像脱了缰的野马,隔三差五就会独自跑到东青门外打马球,早去晚归一打就是一整天,十年间几乎从无例外,是以守门的军卒早已司空见惯,不过今日刚出城不到半个时辰,小王爷便打马急返,这让他们感到很是意外。
  守门老卒哪里知道,赵伯琮其实是碰到一桩细思极恐的怪事了。
  东青门是京城十八座城门之一,负责此门戍卫安防的是殿前司后军,赵伯琮经常打马球的地方,就是殿前司后军平常训练骑兵用的击鞠场。他今日一大早兴冲冲地跑过去,却发现整座军营空无一人,五千将士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众所周知,殿前司是皇家上四军之一,名符其实的御林军,没有当今圣上的御笔亲旨,不管是枢密重臣还是掌兵殿帅,任何人都无权调遣一兵一卒,更别说是整个殿前司后军了。
  赵伯琮当时就犯起了嘀咕,昨天他还和后军的高级将佐在一起挥舞着月杖纵马驰骋,并没有发现任何调离或更戍的迹象,全军在一夜之间突然倾巢而出,如此大规模的异动,莫非京畿地区出了什么大乱子不成?
  事发突然,而且太过蹊跷,当务之急得赶紧回去找个知情人问问清楚。
  从东青门到普安郡王府差不多十里路程,好在大清早的街道上人迹寥寥,赵伯琮打马如飞,只用了不到一刻钟便跑了回来。
  赤焰宝朐刚在普安郡王府门口停住脚步,就见从左侧门房里闪出来一个喜气洋洋的中年人。他四十多岁,面白无须,一副书生文人的装扮。
  此人名叫曾觌,现任王府记室兼王友。自从赵伯琮搬出皇宫大内,曾觌便追随在左右,鞍前马后十几年,两人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曾觌迈着两条小短腿快步迎了过来,一见面就大声嚷嚷道:“恭喜殿下!殿下大喜啊!”
  赵伯琮一边翻身下马,一边皱着眉头低声喝问道:“老曾!一大清早的,喜从何来?”
  曾觌细眼一眯,故意卖个关子道:“殿下,难得遇到这么大的喜事儿,要不您先猜上一猜?”
  赵伯琮心里有事,哪有功夫跟他逗闷子?他一边大踏步往府里走,一边急声说道:“我可没功夫瞎猜,快去准备冠服,我要立刻去见殿帅杨沂中!”
  杨沂中是现任主管殿前司公事,掌管着京城十万御林军,东青门外的五千将士突然毫无征兆地消失了,他这个做殿帅的没道理不知道吧?
  曾觌听罢先是一愣,旋即摇了摇头道:“殿下,我立马让人给您准备冠服。但是,您恐怕不能去见杨殿帅了。”
  赵伯琮“咦”了一声,扭头问道:“为什么?”
  曾觌慢慢收敛住笑容,然后正言正色道:“您有所不知,就在半个时辰前,内侍省来人传谕,宣诏殿下午时初刻入宫见驾。现在都已经是辰时末了,还有不到两个时辰,您可没时间去别的地方了。”
  赵伯琮闻听此言,立即戛然止步,他简直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今圣上传旨诏见,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当今圣上没有子嗣,赵伯琮和另一个皇族宗子赵伯玖自幼被送入宫中养育,现如今他们早已长大成人,恩平郡王赵伯玖出阁较晚也有五六年了,可是直到目前为止,当今圣上都没有明确他们皇子的身份,更别提指定谁为皇位继承人了。
  此刻赵伯琮呆怔怔地一动不动,内心波澜起伏。自从十年前搬出皇宫大内,能见到当今圣上的机会屈指可数,今日突然宣诏入宫见驾,着实感到意外。
  曾觌知道这个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小王爷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儿,是以过了好大一阵子,他才小心翼翼地凑到跟前悄声问道:“殿下,您刚才着急着去见杨殿帅,不会是因为殿前司五千后军突然失踪的事情吧?”
  赵伯琮“咦”了一声,急忙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曾觌微微一笑道:“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您先看看这个吧!”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素色的密笺递了过来。赵伯琮拆开之后,大眼一瞄宣纸墨迹,只见上面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不禁十分诧异道:“这是谁的手书?”
  曾觌故作神秘地一笑道:“一个未留姓名的陌生人。”
  陌生人?赵伯琮扭脸瞄了一眼,见他神态正常不像开玩笑,管他谁写的,先看看写的什么再说吧,于是低头一目十行迅速扫视起来,看完之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封密笺正好解答了他此前的所有疑问。
  原来就在数日前,距离临安几百里远的衢州突然暴发大规模民变,当地官府的禁兵弹压不住,暴乱越演越烈,几成燎原之势,如果不加急采取果断措施,很快就将波及到临安府甚至京畿地区,到时候一旦龙颜大怒,恐怕罪莫大焉,是以当朝宰相秦桧闻讯之后,亲自签发堂帖,连夜遣派殿前司后军的五千人马奔赴衢州剿贼。
  除此之外,密笺中还透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现任衢州知州是秦桧倾力举荐的得意门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秦桧比谁都清楚。他虽然权倾朝野,但也担心御史言官联手参劾自己用人不当,是以急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剿灭了闹事的草民流寇再说。可惜他在情急之下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那就是未经请旨便擅自征调了皇家御林军,这可是开国以来历代皇帝最忌讳的了。
  此刻赵伯琮手里捏着那封匿名密笺,心里在不停地盘算着,嘴里情不自禁地冷哼了一声。自从绍兴元年起,这位手眼通天的秦相爷执掌国柄数十年,擅权专政那是家常便饭,估计这一次也不会想那么多。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说起来赵伯琮和秦桧还是挺有缘分的,两家比邻而居,郡王府的前门正对相府的后门,中间只隔了一条两丈宽的青石板街道,虽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但彼此之间相差太过悬殊,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赵伯琮的郡王府其实就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院,而秦桧的府邸至少占地上百亩,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池鱼等等应有尽有。秦府从绍兴十五年就开始大兴土木,直到十年之后的今日尚未彻底竣工,可见其规模之宏大,装潢之豪奢。
  每天从早到晚,来相府送礼、拜望的人马车驾络绎不绝,相比之下,郡王府就显得异常冷清了,十天半月难有一个客人登门,完全就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普安郡王赵伯琮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世态炎凉,不过他对秦桧嗤之以鼻,不仅仅因为这位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擅权专政、权势熏天,更主要的是此人曾以莫须有的罪名,厚脸无耻地陷害了他年少时的偶像。
  今日突然得到扳倒奸相的天赐良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错过。
  赵伯琮打定主意之后,刚想把那封密笺还给曾觌,忽然见他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于是不动声色地问道:“老曾,你说句实话,平日里我待你怎么样?”
  曾觌冷不丁被他问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道:“殿下虽然贵为郡王,却没有一点皇亲国戚的架子,一直以来都将曾某视作良师益友,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不过殿下,您为何有此一问?”
  赵伯琮听了这话,背着手围着曾觌转了一圈,忽然扬了扬手里的那封密笺,板着脸厉声说道:“曾觌!既然本王待你有知遇之恩,为何隐情不报?”
  曾觌吓了一大跳,腿肚子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赵伯琮伸出大手一把将他扯了起来,随即哈哈大笑道:“老曾啊老曾,何致于吓成这样?说吧,你收了人家多少银子?这封密笺究竟是何人所写?”
  这一切太过巧合,事实上从一开始,赵伯琮就不相信这封密笺是所谓的“未留姓名的陌生人”所写。
  信中对衢州叛乱、殿前司后军出兵剿贼的细节,描述得十分详实,尤其是衢州知州与秦桧的关系,以及秦桧未经请旨便签发调兵遣将的堂帖,这样的详情内幕除了台阁重臣或当今圣上身边的侍从官,谁能像这样了如指掌?
  最为可疑的是,这封密笺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种种迹像表明,这是有人刻意为之,而传递密笺的曾觌很可能详知内情。
  此刻曾觌那肥胖的大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缓慢地抬起衣袖,使劲擦了一把脸上的虚汗,这才低声颤巍巍地说道:“回禀殿下,不是某人所为,他们是个暗社。”
  赵伯琮闻听此言,心中陡然一凛,急忙瞪大眼睛问道:“什么暗社?”
  曾觌干瞅着小王爷急切的眼神,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