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我为论语讲故事>经历篇之三

经历篇之三

作品名称:我为论语讲故事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8-11-03 02:07:51      字数:3284

  十五岁是我成长的里程碑,感谢妈妈和十一奶的关怀和养育,我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孩子了,我的身高已经达到了八尺开外,比母亲整整高出一头,只是形体消瘦,于是左邻右舍都叫我长人。能长这么高,当然要感谢父亲的基因,我长大了,可是母亲却一天天憔悴了。
  这一年春天,也就是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春祭太过于简单,国君都没有参加祭祀,所以天降灾祸。夏季时,太阳好像失去了热劲,五黄六月天,也不用摇蒲扇,当热不热五谷不结,结果庄稼收了六七成,鲁国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到了秋祭搞得十分的隆重。国君发诏,让季氏(当时鲁国的执政上卿)承办秋祭大礼。鲁国当时有三家执政大夫,他们分别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也被称为“三桓”,因为三家都是鲁国以前国君鲁桓公的后人。季孙氏作司马,掌握了军权,孟孙氏作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等职,叔孙氏主要掌管土地,人民的生活,作司寇。他们是当时鲁国的“三驾马车”。
  三桓之中以季孙氏的势力最大,把持了整个鲁国的朝堂,就连国君颁布的诏令,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执行,季孙氏的继承人叫季平子(即季孙意如。春秋时鲁国正卿,姬姓,季氏,谥平,史称“季平子”),他为人专横跋扈,执政专权,为了承办秋祭,国君拨给了他大量的钱财,可是他还嫌少,本来国君已经下达了减税的诏令,可是他还是更改了,按照平常的年份税收,使许多百姓为此欠下了债务。秋祭之前先举行了大射,大射在曲阜城南郊举行。
  学礼是我从小的爱好,可是学射是我十几岁才爱上的,鲁国许多地方都举行过乡射,我常常和阙里的朋友一起跑到城外去参观,大射也好,乡射也好,都是射箭比赛,只是比赛的规模有大有小,乡射是乡里举行的,规模自然小,大射是诸侯国家举行的,规模自然就大,在比赛时不光要有很高的射技,还要有高超的射艺。每次参观后回来,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当然这些都是因为我也在学射,妈妈对我的学习一向很支持,她把后院的一片空地收拾出来,给我布置成了简单的射场,用草绳盘成的一个圆盘,让我当做箭靶。开始时我力气小,她为我制作了一把柳木弓,后来我的个子渐渐的长高了,而且力气也非常大,射技有了很大的进步。
  十四岁那年,妈妈专程去了鄹邑,在那里把父亲的遗物拿了回来,因为哥哥孟皮不能作为接班人,所以我被作为父亲的继承人,拿到父亲的遗物是理所应当的。其中里面就有一把檀木弓,有了父亲的弓,我练习更加刻苦了,想象着父亲威武神勇的样子,我心潮澎湃,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世,受人尊重,也是我人生的追求。因为射礼我很早就会,所以我在自家的后院里一遍一遍的演习,没有人奏乐,我就想象着音乐的节拍,从抽箭到扣箭再到举射、发箭我都认真的揣摩,一丝不苟的练习。有时妈妈和十一奶为我敲打节拍,他们认真专注,还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大射前夕是秋收,虽然收成不好,可是也要把田里的成果收回来,妈妈和十一奶从早忙到晚,可是她们却不让我干一点儿,怕误了我的练习,听妈妈的话,我从小就这样,我把妈妈的爱用在了练习上。
  大射那天,我夺取了第一名。随着乐台上《周南·关鸠》的响起,我和乐预射,把身心都凝注在音乐的节奏之中,每一个动作都踏着节拍,当司射(主管射礼的官)报出我正中靶心时,我才稍稍的舒了口气。预射过后是三幡正式的比赛,选手们一字排开,手握劲弓,一个个都全神贯注。第一幡射,乐师们奏的是《葛覃》,第二幡射奏的是《采苹》,第三幡射奏的是《卷耳》,一次预射,三次比射,我四次与音乐和韵,抽箭、扣弦、拉弓、放箭,神形兼备,皆射中牛皮的靶心。比较射艺时,比的不是力气的大小,不是看能不能射穿靶子,而是看能否射中箭靶的靶心,这是因各人体力不同,射艺比准不比力,这是古代人都知道的道理(3·16)。当季氏主持人阳虎(季氏的管家,又叫阳货)宣布,大射比赛我获得第一名时,我看到观射台上的妈妈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是啊,儿子获得的荣誉,其实是母亲最大的快乐,不过让妈妈更加高兴的还在后面呢!
  秋祭在秋分之日举行,国君亲自参加拜祭,记忆中这是鲁国最为隆重的一次,地点在鲁国曲阜城的西郊。城郭内外的黍麦都已经收割完了,季氏就开始从各家各户征用劳力筑台搭棚,包括音乐的排练,祭器祭品的选用,以及献官、拜祭者、尸(祭祀活动中充当神灵的人)的选派、演习等,足足耗费了半个月。因为我大射第一,再加上少年好礼的口碑,我被选中参与秋祭的拜祭。祭祀前几日,领队为我们发了祭礼的服装,还要求我们斋戒三日,妈妈特别高兴,祭祀前的那天晚上,她很晚才睡,小心翼翼地为我熨平礼服上的每一个皱褶,然后又摆上供品,为我祈祷到深夜。
  第二天巳时刚到祭祀便开始了。祭台上按方位插着五彩旗子,旗子高高飘扬,巨大的帷幕南北横着数道,东西纵着数道,随风呼呼啦啦作响。清凉的秋风和阴郁的天气,更增加了庄严的气氛。按照秋祭的程序,乐工们合奏起了《丝衣》,悠扬的乐曲声飘荡在郊外,传出很远。我想这是在通知天上的神灵,赶紧下凡人间,欣享人间的祭品吧。然后献礼开始,初献官和着乐曲,恭恭敬敬的献上牲畜和黍稷等祭品,献帛官献帛,献玉官、献爵官也分别献出了祭物,供品都已经献上。接下来国君开始宣读祭文,祭文的大意首先是忏悔自己对神灵的懈怠,指出自己奉供奉神灵的过错,然后祈求庇护百姓和社稷的平安昌盛。再接着国君带领拜祭者进行第一次拜祭,要知道这个参加祭拜的队伍中,我就在鲁昭公的身边。行祭礼是我最擅长的,当拜祭的乐器响起时,参加拜祭的方阵有序的开始行拜礼,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拜礼的每一个动作都完成得非常圆满,我感受到了来自身边同龄人的羡慕。
  秋祭一直持续到晚上,祭坛上点起了火吧,郊外于城内也灯火通明,今天是望日(每月的十五)中秋,国君要与百姓共同赏月,以表达与民同乐,所以活动一直进行到皓月当空,《般》的乐曲奏完,秋季结束。这一天自我感觉非常兴奋,因为祭礼都是我从小喜欢的,对于学习,对于爱好,喜欢就是硬道理,这次机会正好得到了实践。晚上回家,妈妈说在观礼台上,许多人都为我的表现伸出了大拇指,说过气宇不凡,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司仪官。妈妈说那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因为她已经看到了希望。
  秋祭结束后,曲阜城阙里,家家户户都知道了孔丘的名字,大射第一,秋祭参拜最懂礼数,为此我成了阙里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经常听到有大人对孩子说,你将来要是能像孔丘一样就有出息了。当然以前欺负我的孩子,也对我另眼相看了,阙里许多孩子自然也都主动和我玩,而且他们把我当成了老师,有事儿没事儿总是来找我问这问那,我和他们开诚布公,有什么说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留作以后努力的方向。品尝到了学习的好处,我更加努力学习了,我觉得可学的东西太多了,许多道理,经过反复地思考后,感觉理解更深了。我喜欢礼乐,我已经精通了射艺,我爱好读书(当然那时读的主要是《尚书》),对于算术也非常感兴趣,但我还想学习驾车技术,只是我还小,家庭条件也不具备,只能看别人驾驶,从观看中得到一些心得体会。读《尚书》我知道了“尧天舜日”、“禹传夏启”、“商汤桀纣”、“周公吐哺”、“宣王中兴”,对贤达的人我思慕向往,对不贤达的人我厌恶厌弃,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人那么贤达,而有的人那么丑恶?为什么丑恶的人不能学着善良呢?当然这一年,我品尝到了学习带给自己的声誉,我开始自觉主动地学习了,并且把学习当作了自己一生的志向。这就是我所说的十五有志于学。
  冬至那天,鲁国又举行了冬祭,我理所应当又参加了。这一年,母亲是最开心的一年,因为我给她争气了,而她却更加操劳了,她用多年的积蓄购置了织布机和纺车,白天除了去太叔大夫家做活,还自己养起了蚕,煮茧、漂洗、抽丝、纺丝、织帛,每天辛劳不止。这个冬天十一奶奶病倒了,到了年关她便撒手走了,妈妈失去了最好的助手,她的头发很快花白了,刚过三十岁的她显出了苍老,但她还是不肯让我帮他做活。许多时候,我都想着丢掉手里的书牍去帮她,可是她很生气,她说大丈夫应当精通六艺,不然长大了会一事无成,我知道她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却宁愿自己累着,也不愿耽误孩子一点学习的时间。深夜每当我醒来听到妈妈踏着机杼,左右传递梭子的声音,除了对她心疼外,也不止一次的擦拭自己的志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