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第三元素>第七章 复制人 1

第七章 复制人 1

作品名称:第三元素      作者:大汗李铭      发布时间:2018-06-23 09:11:47      字数:5572

  王市长把肖菁从度假村紧急召回,委以重任,当天就派她到南山院“蹲点调研”。肖菁并没有职务升迁的喜悦,反倒显得心事重重。素汶接待了她,陪同她的是杜秘书。杜秘书简要介绍了她的身份和她来这里的工作任务。对她的到来,素汶相当惊奇,但还是热情为她张罗了一间朝向好的单独办公室。素汶说,希望她耐心等一等,教授很快就回来,因为只有教授才能配合她的工作,别人不懂这份工作怎么开展,都是搞工程设计的。肖菁不想占用那么好的办公室,要求到资料库办公,现成的桌椅,电脑和打印机也都有,又闭塞安静,那里很适合她。素汶踌躇了一会儿,同意了。
  教授一早就带着“抗诉报告”去建委了。建委贺主任并不感到意外,只说了句:“林华大厦事故通报行政复议,法院认为已经没有意义,这桩案子将同业主请求的经济诉讼案一并办理。”教授说,诉讼案已经暂停了,是业主林华主张的。贺主任说:“林华女士还不是合法业主。”教授搞不清行政复议怎么会同经济诉讼案一并办理。有人搞鬼吗?还是林华变卦了?他还能继续抗诉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甚至愤怒,教授回到南山院。刚进院长办公室,素汶就告诉他,市认知办公室的肖副主任来院里蹲点工作了。教授一时没听懂,认知办的副主任?到咱们设计院蹲点工作?素汶说,没错呀,陪同她来的杜秘书还请你多多关照呢。教授觉得今天遇到的事情都怪怪的。见到肖菁,教授更是大吃一惊。肖菁的视频以及杜为讲过的那些事情在总院的一个专题节目播放过了。当时只是作为社会新闻特别节目播放的,总院隶属京津大学,开放并且与时俱进,这类特别新闻不会放过的。但这类新闻发生在南山,而且颇有扑朔迷离的味道,教授为一探究竟,曾给苏秀兰打过电话——苏秀兰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肖菁开宗明义,讲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明久“以认知力量管理城市”的重要意义,南山设计院是高楼事故发源地,院长(即教授)不接受建委的事故通报,至今尚未提交事故处理意见,市民质疑政府缺乏管理力度和应有的工作效率,甚至怀疑有无贪腐弊端,亟需对南山院重点人物进行认知教育。肖菁有宣传工作的底子,事情虽然重大,语言表达却轻松自然温文尔雅,加上活泼俏丽的形象,很容易使人愉悦进而冲淡重大事情可能带来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教授问:“谁是重点人物?”肖菁说:“法人院长、总工程师、总建筑师和林华大厦所有设计人员。”教授又问:“如何进行认知教育?”肖菁说:“谈心交心。”教授说:“总工程师不在怎么办?”肖菁说:“找他回来。已经查到院长你,还有苏总经理和崑嵛山医院的徐玉生医生合伙把钟长江转移到北京。如果没有别的原因,教授你可以找到他。对吧?”教授瞠目结舌。
  望着肖菁微微翘起的嘟嘟着的小嘴、黑黑大眼睛里调皮的眼神,以及那天使般纯洁善良和孩子似的面孔,教授怎么也想不出这番威严的命令式的话会出自她的口。这位认知办的副主任可不是仅仅来“谈心交心”的。教授理解“如果没有别的原因”这句话的含义。他不想节外生枝。现在,他知道了自己和南山院的处境了——刚刚才知道。杜为曾提醒过,他不相信,现在相信了。南山院以往辉煌的路也许走到头了。因为他没有回天之力!他不可能再与任何人抗争了,尤其这位天使般的认知办副主任。尽管他不知道“认知办”是市府哪个部门的。
  教授站在院长室宽大的玻璃窗前。窗外阳光明媚,光线把自己的面容清晰映到玻璃上。头发稀疏了,也白了不少,额头和眼角的皱纹变深,特别是下巴颏那层皮肉越发松弛下垂。眼袋明显变大,一双烦躁而又愤慲的眼睛直勾勾审视自己。
  肖菁副主任怎么知道钟长江去了北京?她说是查到的。她是怎么查到的?教授感到困惑和紧张。“一定是杜为。”他马上想到杜为,“这个人,鬼灵精怪,一直在寻找长江。”这些天教授了解到这位认知办副主任、复制人肖菁,诚实善良、冰雪聪明而又智慧卓群,在所谓的“认知教育”中,以其独特的感召力广泛接触南山院员工,“谈心交心”,打开了设计师们的心扉,筛查出了“院长和总工企图逃避高楼事故责任的疑点和问题”。这让教授不得不对肖菁刮目相看。尽管事实不是那样的,但毕竟钟长江失踪了!仅就这一点他也只能匍匐在地任人损毁。设计师们背叛了他吗?绝对不会。他们没有“背叛”的理由和根据。这毋庸置疑……
  很显然,肖副主任是带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明久的指示来的。肖副主任对南山院“重点人物”活动了如指掌,他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诚实的解释。否则他将为违抗“认知教育”承担后果。他后悔没有认真听取杜为的忠告,才走向所谓“抗争”的道路。这条路已经堵塞了。而且,所有挽救南山院的路都堵塞了。就连祈求政府法律救助的“行政复议”之路也堵塞了。
  此时教授感到了无以复加的压抑,压抑得令人窒息。如果按照肖副主任的想法做下去,南山院必定成为所谓“高楼事故发源地”,高楼事故之“迷”因此而有望解开。是啊,在市民质疑政府缺乏管理力度甚至怀疑有无贪腐弊端的关键时刻解开了“谜底”,复制人将成为人们希冀和景仰的“梦想”,这就是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明久所要的“以认知力量管理城市”的现实意义。但这又将诞生一起冤案错案啊。不是吗?面对高楼事故及其通报,理性和冷静的、麻木和困惑的、悲观和失望的、以及由衷愤怒的各色人等都在思考。
  “复制人”本来就带有神秘色彩,“以认知力量管理城市”又独具匠心,对于那些苦苦寻觅答案的人们来说,在心智迷茫的时候,可能不会接受某种意识形态传统教育,却接受了来自心灵方面的感召。那些常识上明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人们在期盼复制人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不得不绞尽脑汁挣扎着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那些明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天夜晚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哭泣。那是因为搞不懂一个高楼事故,何以把以前的一切都打碎了,他的威信、荣誉和成就以及那种融融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梦想,都被打碎了。而现在他懂了——之前,他放弃了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妻女和家庭,为的是内心执着的追求,现在这份追求因为一个“复制人”的出现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事业和家一样的南山院。但现在他必须考虑离开这里。他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教授冷静了一会。又觉得事情可能不是这样。素汶带回来采访会几则新闻,苏副市长并没有一成不变看待高楼事故,所有表态都说明市府是实事求是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还有,林华女士主动放弃高楼事故赔偿,法律上对南山院也有利。在对待“长江的发现”问题上,也出现一些理性声音。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明久“以认知力量管理城市”的理念,很得人心。市民们,尤其网民们,从心底里盼望“用认知力量改变传统落后观念,灭假兴真、抑恶扬善”成为社会风气,成为扫除社会弊端的精神动力。这都足以使教授看到命运的曙光。
  一方面所有希望之路被阻塞,一方面看到了命运的曙光,教授不知道哪方面是真的?
  闭上眼睛,睁开,再闭上眼睛,再睁开,脑子里一片混沌。转身又坐回那宽大沙发。不久前在这个沙发里曾自问自答理清了混乱的思路。那时候想的是南山院如何能负责任地生存下去。后来杜为来了。一位副市长专职秘书竟然满口政治哲学语言。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陈述、推理、论断,那些耸人听闻的预言,如今都成为“现实”,成为教授头脑中挥之不去的“现实”。诚如杜为所说,“江薇-肖菁事件”“复制人”和“高楼事故”以及“长江的发现”,相互交织作用像一场无形的飓风冲击人们的头脑。所有的一切的“不可能”,被冲击,被蹂躏,被荡涤。而飓风的漩涡,正在南山院升起。教授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教授面临的也绝不仅仅是“负责任地生存”问题。教授必须经得住这场飓风的凌虐,在认知上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更高境界的理念,而不是排斥。也许只有这样,教授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才能真正融入面前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刚刚还想到要离开这个令人压抑窒息的地方,仅仅过了一分钟,教授又看到了命运的曙光。其实“负气走掉”不过是想想而已。以他的性格即便是走也得想清楚走的理由。他真的能舍弃用生命的一部分换来的南山院吗?绝无可能。还有他用全部精力执着追求的事业,还有那么多爱他的学生和朋友,他能一走了之弃而不顾吗?他只能选择继续留下。而留下来就意味着……
  他想不下去了。但他十分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人的面孔:杜为。
  杜为早就料到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吗?去总院述职之前杜为就警告他不要和苏副市长接触。那时候他不想参与任何有关炸楼问题的讨论,他希望杜为帮他摆脱进退维谷的困境。那时候认为苏副市长不会改变立场,他需要杜为的帮助。
  仅仅几天工夫,情况竟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苏副市长改变了立场,但更加严厉的行政、法制、乃至精神方面的治理举措却扑面而来。
  他已经想过,杜为所谓的“飓风”是复制人带来的冲击,复制人代表一种道德一种向往一种觉悟,这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明久“医治人类心理顽疾”和“以认知力量管理城市”的想法完全一致。不过,杜为更有思想、更有追求。杜为把高楼事故当作“试金石”,把复制人当作“情感催化剂”——如果你对复制人表达关切或者冷漠甚至反感,你就会不自觉和不同程度夸张地喜欢或者憎恶某个人或某件事;因为你关注了高楼事故,也就接受了来自“复制人”的心灵感召。这是多么诡秘的思维!教授暗自感叹,杜为可不是一般的鬼灵精怪!
  杜为是苏副市长的秘书,本应按领导意图和指示工作,却故意阻止他与苏副市长见面,这很反常。教授以前没有这种感觉,那时候还以为杜为在帮他呢。现在才察觉到哪里不对。杜为说高层领导已经内定炸楼,那是暗示市长的主张,这消息早已传开。这样一来,教授反倒为苏副市长担心了。从现有的情况看,苏副市长的想法是客观的。问题是,长江失踪了,这不仅让肖副主任查到的所谓“疑点问题”增加了可信度,而且对苏副市长的工作决策也造成极大影响。
  教授很清楚,肖副主任掌握的“疑点问题”不会来自苏副市长。如果苏副市长知道长江和秀兰在哪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也一定会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把人“请”回来。只有杜为不希望长江回来。杜为有办法了解到长江和秀兰在一起,教授绝不怀疑自己的猜测——既把这个信息告诉了肖菁又不让肖菁知道两人确切下落,可谓意图及效果都拿捏得十分有度,这事只有杜为能做到。
  联想到杜为诡秘的思维,他又为长江和秀兰担心起来。不知道俩人在哪里,不知道在干什么,更不知道是否平安顺利。可杜为都知道,只是出于某种需要不说出来罢了。
  “啊,认知,认知!”此刻,这个神奇的人脑功能为教授呈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一副明亮,微露曙光;一副晦暗,充满玄机。两幅画卷里的他,那么渺小、迷茫和彷徨。他奇怪,两幅画卷的作者为什么不是自己?仿佛他的人脑功能被某种力量左右和操控不能自已。若不然为什么那么在乎复制人即将成为人们希冀和景仰的梦想?那么在乎杜为诡秘的思维?他完全可以抛开这种感受,像年轻时代那样一往无前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但现在不能够了,他的头脑正在经受着飓风的凌虐,他知道。
  有人敲了敲门,接着那人开门进了来,教授起身迎去。进来的人跟教授年龄相仿,只是满脸胡须,看样子许久没刮过脸了。
  “我是三局的马刚,有事请教沈教授。”那人开门见山地说。
  看着马刚焦虑的神色,教授问:“你是三局的马总工程师吧?”
  “是。我是为高楼事故起因来的。”
  教授听素汶说过马总工在搞高楼纠偏试验。
  “这几天我分析观测资料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让我很吃惊。”马刚说。
  “什么结论?”教授问。
  “一种‘鱼漂现象’。就是说高楼像个不倒翁,只在摇晃却不倒。我们观测的数据证明,高楼倾斜速度显然变缓了。”
  “为什么能这样?”教授颇感兴趣地问。
  “不知道。这正是我要向您请教的。”
  教授请马总工坐下。马刚把带来的资料摆在教授面前,教授仔细看了一遍,又对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问了几句,直到搞清了这些资料及其数字和图表的含义,这才说:“理论上,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只有高楼基础做得很深,而且下面的土层像淤泥一样软,这样高楼才不会过分倾斜。”
  “这就令人费解了。”马刚看着教授说。
  “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地下工程。”教授说,“尽管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但地下工程就建在高楼底下,‘鱼漂现象’应该跟它有关。”
  “地下工程怎么能起到您说的那个作用?”
  “我也纳闷。不过‘鱼漂现象’倒证明了地下工程确实有存在的可能。”
  马刚问:“那我们怎么办?”
  教授一反常态,立即作答:“验证。马上验证。”
  马刚说:“这可是个大问题。”
  底确是大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需要立项审批,资金筹措,购置设备,人员调配和场地安排等等。但教授压抑不住内心的冲动,两眼放光,情绪有些失控:“马总,我会动用一切力量尽快做好这件事。请你放心,我是教授,是做学问搞科学研究的。马总工,感谢你让我回到正确道路上。我原本就是搞科学的,不能失掉自己的身份啊!”
  马刚有些诧异地看着教授。教授朝他摆了摆手,带着歉意笑了笑——刚才有些失态。两人又说了一些别的话,马刚就回去了。
  送走马刚,教授仍然控制不住兴奋。
  教授突然觉得自己险些误入歧途。马刚发现的“鱼漂现象”有可能解开高楼事故之迷。如果能通过验证,就能佐证“长江的发现”存在,就能还原高楼事故真相,也能为还原他头脑中深不可测眼花缭乱的那个所谓的“现实”打下基础。这条路才是坚实的牢固的正确的。是啊,他是做学问搞科学的,这才是他生命中的“本份”。
  一直以来他习惯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计研究工作,对于明显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认知”一类教育从来都怀有敬畏之心。但他也懂得,意识形态色彩总会伴随他的人生同路前行。他无法摆脱认知的左右。他需要在认知上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更高境界的理念,需要真正融入面前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那么,眼下,他要走的路是逃避?是选择?还是醒悟呢?他自己也说不清……
  教授决意不再跟自己纠缠。决定立即向苏副市长汇报马刚发现的“鱼漂现象”,申请“验证立项”。顺便再向苏副市长道个歉,这些天故意躲避他,没有配合他工作,实在说不过去。教授很有些惭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