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抗日战争中的传奇之战>第六章 抗战初期神奇的下巴伏击战

第六章 抗战初期神奇的下巴伏击战

作品名称:抗日战争中的传奇之战      作者:王贞勤      发布时间:2018-05-26 21:25:08      字数:6672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武器装备和单兵素养等都优于中国军队,因此在整个抗战期间,不论是共产党军队还是国民党军队,都十分注重运用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然而,在抗战初期的1938年8月7日,一支仅几十人的中共抗日游击武装,却敢于在四五百名日军的头上"动土",并以牺牲1人的轻微代价,取得了毙敌96人的重大胜利,成为抗战期间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胜利的一次绝无仅有的战例,堪称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鲜为人知的山东下巴伏击战。
  
  钉进敌人脑门心的一枚铁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率部南逃,在日军即将鲸吞山东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广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派张北华等同志来到泰安西,在夏张镇拉起了抗日队伍,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亦简称为泰西自卫团,辖2个大队,150余人。张北华任自卫团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李文甫任政治部副主任,程重远任供给部长。3月,自卫团发展到17个大队,2700余人。他们克肥城,破铁路,炸桥梁,威震泰西,成为泰西人民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自然也.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和注意。
  1938年4月,日军驻山东的最高指挥官尾高次郎调集重兵,准备进攻驻在肥城的泰西自卫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泰西自卫团便主动撤出了肥城,并化整为零,兵分几路展开游击战争。泰西自卫团的4、11、17三个大队,在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李文甫的带领下,开进大峰山上的岚峪村,驻扎在一座道士庙里。
  大峰山位于长清、肥城、平阴等县的交界地带,距长清县城27公里,距省城济南47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地,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至今绵延于大峰山顶1500多米。大峰山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又紧靠津浦铁路,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是济南通往泰西的交通要道。自卫团一部选择在大峰山安营扎寨,开辟大峰出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文甫他们刚到大峰山时,工作相当困难,生活也很艰苦。由于当时政治形势非常混乱,乌七八糟的队伍到处都是,当时群众说"司令满天飞,团长赛牛毛",这些自封的"团长"、"司令",不打日本,却经常去勒索百姓。今天这里要粮,明天那里要款,有时因为要粮要钱还大动千戈,搞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自卫团初来乍到,当地群众还弄不清他们是干什么的,以为与过去的那些土匪队伍没什么两样,再加上国民党县政府给各村下令,不准给自卫团送给养,致使他们的供给发生很大困难。此外,一些地主组织的"红枪会"和一些杂牌武装还经常挤兑和袭扰自卫团。
  在这种情况下,李文甫提出了三条意见:一、要使大峰山的形势好转,必须设法打一个胜仗,让群众知道谁是真正抗日的,谁是冒牌的。二,成立一个公开的组织,打出新的旗号,以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到给养。三、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搞好群众关系,即便是饿肚子,也不能对群众耍态度。李文甫的这三条意见,对解决当时的危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8年5月,为了对外活动方便,在李文甫的倡导下并报上级批准,泰西自卫团在大峰山成立了独立营,4、11、17三个大队改为独立营下辖的三个连,任命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汪毅为营长,冯乐进为政治处主任。独立营建立后,一面积极开展练兵,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质,一面四处袭扰日伪军。他们好似一枚钉进敌人脑门心的铁钉,搅得长清、济南等地的日伪军日夜不得安宁。
  
  来自敌人心脏的秘密情报
  
  1938年8月2日,战士们正在山上顶着烈日挥汗苦练,侦察员回来报告:近两日长清的日军增加不少,当日有四五百名日军由长清开往平阴,目的不详。营首长一面要侦察员继续搞清敌人的动向和目的,一面要部队做好转移和打仗的准备。听说有任务,战士们立即活跃起来,紧张地做着战前的准备工作。营部里,李文甫和汪毅把连以上干部召集起来,分析敌人前往平阴的意图,大家分析来分析去,一时谁也拿不准。
  次日,游动哨在山下的公路上抓到一个一身阔小姐、洋学生打扮的女青年,怀疑她是汉奸,将她押到了营部。
  "姑娘,你是哪里人,叫什么,来这儿找谁?"汪营长轻声问道。
  "俺是长清城里人,叫阮丽华,来找俺的同学杨大力。"少女的声音微微发颤,更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杨大力是2连的一个班长,她与他是什么关系?
  "你怎么认识他?找他有什么事?"
  "不见本人俺不说,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打日本鬼子的自卫团!"
  汪毅见她回答得沉着而又固执,考虑到她只身进山必定有要紧的事情。为把事情弄清楚,就让通信员把杨大力找来了。
  "大力!"
  "丽华!你怎么来了?"杨大力有点惊慌,脸也唰地一下红了。
  他不好意思地向营长说:"她是俺同学阮丽华,我们是在济南认识的。"
  原来,他俩不仅是同学,还因为一件事成了朋友:一天,阮丽华险被一个日本兵强奸,被杨大力救下。自此,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后来,杨大力上大峰山参加了独立营,阮丽华时时刻刻都在为他的安全牵肠挂肚。
  阮丽华见到杨大力后,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向他们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她父亲是长清县城的地主,哥哥还参加了日本宪兵队。昨天晚上,她从爸爸、哥哥那里偷听到,日军在鲁西北"扫荡"失利,向尾高次郎请求增援。尾高次郎便从胶济铁路沿线调集了一千多名日军准备增援鲁西北。日军援兵一部先期赶到长清集结后,尾高次郎发现平阴一带有大峰山独立营的主力部队在活动,便命令这部分日军前去围剿。阮丽华怕大峰山独立营吃亏,就背着家里人想方设法跑上大峰山来了。
  听完阮丽华的叙述,李文甫和汪毅认为:阮丽华提供的情报是可靠的。当时,大峰山独立营的主力1连为了牵制日军对大峰山的压力,在连长曹洪胜带领下,的确正在平阴和肥城之间活动。于是,李文甫和汪毅便马上命令1连时刻提高警惕,避敌锋芒,拖住敌人。然后,安排侦察班随时打探日军在平阴的动向。
  8月5日下午,侦察人员送回来一个秘密情报,他们通过在平阴伪县政府的内线关系了解到,日军在平阴、肥城间"扫荡"了几天,也没有取得一个像样的战果,此时增援鲁西北的后续部队已经在济南集结完毕,他们准备7日一早从平阴经长清去济南会合。
  "嗯,这倒是个好机会,可以在半道干他一家伙,打他个伏击。我们要让群众看看,谁是李逵,谁是李鬼!"李文甫对汪毅等人说。
  "这个想法虽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合适的伏击地点,我们装备、兵力都比日军差太多。稍有不慎,会吃大亏的!"汪毅说。
  "这个地方嘛,自然有,就是这儿--"李文甫一指铺在桌子上的地图,说:"下巴!"
  李文甫是肥城人,并且独立营绝对大多数的指战员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十分熟悉。李文甫推断,敌人要从平阴经长清去济南,下巴村是必经之路,附近有个杨家沟,长(清)平(阴)公路就在沟底通过,十分适合在沟上打埋伏。当晚,李文甫就决定带领汪毅、冯乐进和3连连长张杰等人去下巴实地观察地形。
  当晚10时许,他们从驻地出发,翻过几座山头,于次日拂晓前到达下巴村杨家沟,详细察看了地形。杨家沟东西长约100多米,长(清)平(阴)公路横穿其中,南侧是三米多高的石堰,上面梯田层层,正是青纱帐起来的时节,高粱、玉米一人多高,长得茂密旺盛,象一堵绿色的高墙;沟北侧石堰稍低,也有一堵绿色的"墙",将长(清)平(阴)公路夹在了正中。
  "真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汪毅不由赞叹道。
  
  "干他娘的!"李文甫下了最后决心
  
  "现在敌情明确了,理想的伏击地点也有了,大家说,这一仗我们打是不打?"8月6日上午,在驻地召开的战情分析会上,李文甫看着大家说。
  汪毅等同志没有搭话,都把期盼的目光投向李文甫,李文甫心中十分明白,大家这是在等待他做出最后决定。李文甫拧紧眉头,沉思了片刻,大脑在飞快地运转着:独立营战士的主要成分是青年学生和农民,还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还有许多人没有枪甚至不会打枪,就是手榴弹也没有多少,依目前的现状,打打游击和小股敌人行,要打几百鬼子,风险自然很大。但是,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和一个合适的战斗方式,劣势则有可能转化为优势,取胜并非没有把握!再说,鬼子自占领济南后,目前还没有受到过大的打击,气焰十分嚣张,绝不会想到会在济南附近遭遇袭击,正好可以攻其不备。
  "干他娘的!"李文甫一拳头砸在桌上,震得桌子上画图用的铅笔都跳了起来。
  "我同意,干!"汪毅随后也一拳头捶了下去。冯乐进、张杰等同志也都投了赞成票。
  紧接着,他们研究了作战方案。李文甫本想亲自带队去,但汪毅坚决不同意。他们最后决定,由汪毅、冯乐进和张杰带队参加这次战斗,李文甫留守驻地指挥。
  然后,汪毅抽调了20多名精干的战士,每个人配给四颗手榴弹;并从中挑选9个枪法好的战士同时担任阻击任务,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枪支和充足的弹药。当时,独立营的1、2连都在大峰山外围活动,驻地仅剩3连的半个连,还要留出一部分保卫驻地,要从中选拔更多的精兵非常困难;再说,杨家沟这个地方东西只有100多米,伏兵多了施展不开不说,还可能白白增加伤亡;此外,手榴弹等武器装备有限,也不允许去过多的兵力。
  当天晚上10点钟左右,队伍集合起来了,李文甫做了战前动员。此时此刻,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战士们恋战,因为他清楚,鬼子的战斗素质很高,战士们稍有疏忽就可能牺牲。因此,他对战士们千叮咛万嘱咐:"待敌人走至跟前,大家一起扔手榴弹,扔完手榴弹就往山上跑。千万不要停留,不要详查战况。"接着,汪毅部署了任务,并宣布了战场纪律:听到他的手抢打响后开始攻击敌人,袭击之后要迅速按预定路线撤回大峰山。
  部队向埋伏地点进发时,为了不暴露自已,既不过村庄,也不走大道,专挑偏僻的小道走。盛夏夜短,当他们赶到埋伏地点时,银兔西垂,启明星已高挂在微亮的东天上。汪毅布置大家分散隐蔽。为了避免被敌人炮火杀伤,每人相隔几米远挖个简単的掩体。
  天渐渐大亮,晨雾慢慢散去,碧绿的高粱、玉米叶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四周仍然静悄悄的,公路上不见敌人的影儿。大早晨竟没有一丝风,又是一个闷热的天。战士们趴在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心里焦急,浑身象冒火似地。有的战士小声骂出声来:
  "小日本鬼子真他妈的尊驾难启,老子在这里夹道欢迎,腰都卧疼了,还不见它妈的光临"
  "伙计,别着急。鬼子这次是到河西增援,好比大姑娘出嫁走远门,人多东西多,没那么麻利。"
  "嘘--别吱声!"
  初升太阳映红了半边天际,透过高粱棵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开始传来隐隐约约的人喊狗吠声,村里的老百姓在起床、做饭、下地了。此时此刻,大家都感到有一服神圣的使命感,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一种渴望杀敌的心情更强烈了,一只只大手把枪支和手榴弹握得更紧了。大约8点多钟,炊事员肖庆云送饭来了。大家刚吃过饭,就隐约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侦察员就过来报告:敌人来了。一听到敌情,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公路上望去,只见一辆辆载满日军和辎重的汽车渐渐地近了,足有十几辆,汽车的后面跟着几十名骑兵。战士们象猎人见到了野兽,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把子弹推上膛,手榴弹揭开盖,单等一声令下了!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中国人民复仇的烈火就要烧到他们头上了。
  
  以最小代价赢得奇迹般的胜利
  
  不大会,敌人就来到了他们埋伏的石堰下。"叭!"、"叭!"汪毅的手枪打响了,发出了战斗的信号。
  正在行进的敌人猛一愣神,还没反应过来,石堰上的高粱棵里顿时飞下无数个手榴弹,象冰雹似地落了下来,刹那间,"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山谷。公路上,烟雰弥漫,血肉横飞。有两辆弾药车也爆炸起火了,火光冲天,响声惊天动地,日军被炸倒一片。
  没被炸死的日本兵乱作一团,他们迷迷糊糊地跳下车来,有的趴在地上盲目射击,有的贴在石堰下"哇啦哇啦"怪叫,有的往汽车底下钻。手快的战士扔光手榴弹后,还嫌不过瘾,搬起石堰上的石头向敌人砸去,正在攀着石缝向上爬的日本兵,被砸得脑浆流出,鬼哭狼嚎。
  几分钟后,敌军很快从慌乱中清醒过来,开始组织反攻。几个日本兵以汽车作掩护,架起了机枪、小炮。杨大力看见,转身把剩下的手榴弾全抱了上来,一口气投了15颗,炸得敌人连机枪带小炮都飞上了天。
  炊事员肖庆云正挑着饭桶准备下山,所到枪声,转身投入战斗。他扔了几颗手榴弾,一低头,看见石堰边上露出了两个日本兵的脑袋,随手抓起挑饭的扁担,连抡两下,把他们的脑袋打开了花。左边又爬上来三个,肖庆云招呼着枪上有刺刀的同志们,趁其立足未稳,连捅带刺,把三个敌人又捅了下去。堰下的日本兵见势不妙,都不敢往上爬了。
  狡猾的敌人见从正面反击不好使,就用骑兵从两边迂回的办法,向战士们发起进攻。一阵黄土飞扬,日军骑兵从两边绕了上来。汪毅沉着指挥,命令战士们向敌骑兵打排子枪,打得敌骑兵人仰马翻。
  战斗已进行了20多分钟。此时,战士们的手榴弹差不多都扔光了,而步枪火力弱,何况枪又少,再打下去是不利的。汪毅果断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战士们趁着烟雾,在青纱帐的掩护下,迅速消失在无边的田野中。
  敌人扑到独立营的阵地,连个人影也没见,恼差成怒,只好对着山头乱打了一阵,并在当日中午屠杀了下巴一带手无寸铁的32名无辜百姓,制造了"下巴惨案",算是摆了摆"威风"。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独立营仅牺牲了一名叫高传福的新战士,部队后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另有一名战士负伤。因为战士们按规定投光手榴弹后无需查看战场就撤出了战斗,因此大家当时谁也说不清楚鬼子的伤亡情况。直到第二天,才听附近的百姓互相传说:"鬼子死的人海了,光往沟外抬的尸首就有好几卡车。"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准确的消息是,打死日军96人,打伤几十人。
  "你们真是打鬼子的队伍呀,是英雄呀。"这下好啦,当地的老百姓像决堤的水似的,抬着猪羊、扛着粮食来独立营慰问了,多日未吃过饱饭的战士们终于吃上饭了;还有的送子、送夫来参军,独立营很快由三个连发展到四个满装连;当地的地主和杂牌武装亲眼见识了独立营的非凡战斗力,乖乖改变了对独立营的敌视态度,随之"红枪会"也解散了。
  不久,日军在济南报纸上宣称:"皇军在长清下巴与八路军主力千余人遭遇,打死打伤共军数百人------"他们在吹嘘"赫赫战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皇军也伤亡百余人"。其实,日军也清楚设伏的绝不是什么"八路军主力部队",但为了所谓的"皇军颜面",只好在报纸上替别人"长长志气",以掩盖它狼狈战败的丑闻。
  下巴伏击战战斗的胜利,堪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胜利的一次绝无仅有的战例,在山东抗日战场乃至全国抗日战场都是奇迹,极大地增强了大峰山区军民抗日胜利的信心,为建立和巩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成为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大峰山独立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6支队第2团,正式成为八路军序列的一支正规部队。
  李文甫后来任中共泰西地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河南省洛阳市委书记和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6月病逝。而汪毅却不幸于1938年10月在鲁西鄄城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2011年6月,中共济南市长清区委在下巴中心小学的中心广场,投资修建了"下巴战斗纪念碑"一处,将那段光辉历史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
  
  作者后注:
  关于下巴战斗,笔者查阅了十几种资料,基本史实都是一致的,例如:地点都是在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下巴村附近的一条公路上,交战的双方分别是日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大峰山独立营,双方伤亡数字也大都是我方伤亡2人(1死1伤),敌人伤亡100多人,战斗的背景和过程也都大同小异。但是有不少细节却大都是各说各话,差异很大。例如:关于战斗的时间,发生在1938年夏是肯定的了,因为所有的资料表明都是这个时间段,而具体到何月何日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说是6月份,有的说是8月7日,有的说是7月31日,而最多的只是笼统地说是8月初;关于日军人员组成,有的说只有日军,有的说还有伪军;关于日军行军的方向和目的地,有的说是从平阴经长清前往济南,有的说是从济南到平阴,还有的说是从济南经下巴过黄河去增援鲁西北;关于行军方式,有的说日军全部乘坐汽车,有的说不仅有汽车,还有步骑兵,等等,不一而足。我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对这些细节绝不轻信任何一方,主要采信李文甫子女(因为他们已经保证所说全部来自于父亲的口述)和亲历者独立营第3连连长张杰的回忆,以及山东省党史委、济南市长清区党史委的官方权威资料,但他们的说法也都需要加以甄别,需要开动脑筋进行相互比对和印证,尽可能还原出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个过程前后竟然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虽然比较辛苦,但还是充满乐趣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